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第二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河水的流速与离河岸距离d(d为离某一侧河岸的距离)的关系如图9甲所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9乙所示,若船以最短时间渡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100 s B. 船在河水中的最大速度是5 m/s C. 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 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 参考答案: CD 2.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 — t)图象,根据图线做出的以下几 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选定的正方向运动 B.t=2s前与t=2s后相比,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C.t=2s前与t=2s后相比,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t=4s时,物体又回到原出发点 参考答案: BD 3. 为了节约用电,一种新型双门电冰箱安装了如下控制装置:只要有一扇门没有关紧,报警器就鸣响。如果规定:门关紧时输入信号为“1”,未关紧时输入信号为“0”;当输出信号为“1”时,报警器就鸣响,输出信号为“0”时,报警器就不鸣响。则能正确表示该控制装置工作原理的逻辑门是(     ) (A)与门 (B)或门 (C)非门 (D)与非门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已知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B.布郎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对理想气体做功,内能不一定增加 D.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E.用活塞压缩汽缸内的理想气体,对气体做了3.0×105J的功,同时气体向外界放出1.5×105J的热量,则气体内能增加了1.5×105J 参考答案: ACE 【考点】热力学第一定律;阿伏加德罗常数;布朗运动.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摩尔质量=分子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根据分子力变化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已知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根据摩尔质量除以水分子的质量得到阿伏加德罗常数,故A正确; B、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说明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理想气体做功,若同时气体放出热量,气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C正确; D、两个分子间由很近到很远(r>10﹣9m)距离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到达平衡距离为零,此后再增大最后又逐渐减小,故D错误; E、用活塞压缩汽缸内的理想气体,对气体做了3.0×105J的功,同时气体向外界放出1.5×105J的热量,则气体内能增加了:△E=W﹣Q=3.0×105﹣1.5×105=1.5×105J.故E正确 故选:ACE 5.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电路中装有0.5A的保险丝L,原线圈匝数n1=600匝,副线圈匝数n2=120匝。当原线圈接在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上,要使整个电路和用电器正常工作,则副线圈两端可以接 (    )      A.阻值为12Ω的电阻         B.并联两盏的“36V 40W”灯泡     C.工作频率为10Hz的用电设备        D.耐压值为36V的电容器 参考答案: B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14.(3分)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铁块A与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金属板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A=1.5㎏,用水平恒 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所示,g取10m/s2,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    0.28-0.30        参考答案: 1)0.29~0.30(3分)   (2)0.80 7. (9分)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某一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索:如图所示,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如下表所示:     ω/rad·s-1 0.5 1 2 3 4 n 5.0 20 80 180 320 Ek/J        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10/πN。 (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 (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该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式为       。 (3)若测得脱离动力后砂轮的角速度为2.5rad/s,则它转过45圈后的角速度为      rad/s。 参考答案: (1)(全对得3分) Ek/J 0.5 2 8 18 32 (2)2ω2 (3分);(3)2(3分) 8. 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已知这列波的频率为5Hz,此时的质点正向轴正方向振动,由此可知:这列波正在沿轴        (填“正”或“负”)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       m/s. 参考答案: 负,10 9. 一物体从某行星上的一悬崖上从静止开始下落,1s后,从起点落下4m。该行星上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2。若该物体再下落4s,它将在起点下面_______m处。 参考答案: 8      100 10. 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质量为0.52 kg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可测得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参考答案: 0.6  11. .如图所示,有一个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纸面。电场中有A、B、C、D四点,已知AD=DB=BC=d,且ABBC。有一个电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2W,从B点移动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W。则电场中D点的电势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点的电势;该电场的电场强度为            。 参考答案: 等于; 12. (5分)质量为的小钢球以的水平速度抛出,下落时撞击一钢板,撞后速度恰好反向,则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_____________。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动量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取) 参考答案:     答案:,    13. 电源的输出功率P跟外电路的电阻R有关。如图所示,是研究它们关系的实验电路。为了便于进行实验和保护蓄电池,给蓄电池串联了一个定值电阻R0,把它们一起看作新电源(图中虚线框内部分)。新电源的内电阻就是蓄电池的内电阻和定值电阻R0之和,用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   ①写出新电源的输出功率P跟E、r 、R的关系式:                          。 (安培表、伏特表看作理想电表)。   ②在实物图中按电路图画出连线,组成实验电路。   ③表中给出了6组实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中画出P-R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新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约是           W,当时对应的外电阻约是              . U(V) 3.5 3.0 2.5 2.0 1.5 1.0 I(A) 0.2 0.3 0.4 0.5 0.6 0.7   参考答案: ①;②如图所示;③(1.0—1.1)W;R=5欧;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被测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约2Ω B.直流电压表V1、V2,量程均为0~3 V,内阻约为3 kΩ C.定值电阻R0,阻值为5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 E.导线和开关 (1)该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2)实验中读出电压表Vl和V2的示数分别为U1和U2,则U1—U2的函数表达式为:     ;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测出U1、U2的多组数据,描绘出U1—U2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直线斜率为k,与纵轴的截距为-a,则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内阻为r= _______(用k、a、R0表示)。 参考答案: 15. 某同学准备利用下列器材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约为1.5 V,内阻约几欧姆 B.直流电压表V1、V2,量程均为0~3 V,内阻约为3 kΩ C.定值电阻R0,阻值为5Ω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50Ω E.导线和开关 ①该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请根据实物图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②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读出电压表Vl和V2的多组数据U1、U2,描绘出U1—U2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直线斜率为k,与横轴的截距为a,则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____,内阻为r= _______(用k、a、R0表示)。   参考答案: (2)① ②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 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距离为D=(+1)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n=,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参考答案: ①1m   ②紫色 17. 用传统的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不好判断是否已经打足了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在传统打气筒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的改装(示意图如图所示):圆柱形打气筒高H,内部横截面积为S,底部有一单向阀门K,厚度不计的活塞上提时外界大气可从活塞四周进入,活塞下压时可将打气筒内气体推入容器B中,B的容积VB=3HS,向B中打气前A、B中气体初始压强均为p0,该组同学设想在打气筒内壁焊接一卡环C(体积不计),C距气筒顶部高度为h=H,这样就可以自动控制容器B中的最终压强.求: ①假设气体温度不变,则第一次将活塞从打气筒口压到C处时,容器B内的压强是多少? ②要使容器B内压强不超过5p0,h与H之比应为多少? 参考答案: ①第一次将活塞从打气筒口压到C处时,设容器B内的压强为pB,C距低部H-h=H/3,由玻意耳定律得 p0(VB+HS)=pB(VB+HS/3)  (2分) 解得  pB=1.2p0           (1分) ②对打气筒内的气体,要使容器B内压强不超过5p0,意味着活塞从顶端下压至C处时,打气筒C处以下的压强不能超过5p0,由玻意耳定律得         p0HS=5p0(H-h)S   (2分) 解得             (2分) 18. 如图,内径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BCDE两端开口,AB、CD段竖直,BC、DE段水平,AB=100cm,BC=40cm,CD=50cm,DE=60cm。在水平段DE内有一长10cm的水银柱,其左端距D点10cm。在环境温度为300 K时,保持BC段水平,将玻璃管A端缓慢竖直向下插入大水银槽中,使A端在水银面下10 cm。已知大气压为75 cmHg且保持不变 (1)若环境温度缓慢升高,求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