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周棚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市周棚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分散系中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   C. 胶体   D.溶液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有关微粒半径的比较,错误的一项是 A.Na + > Cl-           B.Na >Na+        C.Cl-> Cl       D.Na >Cl 参考答案: A 3.   参考答案: B 4.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参考答案: B 略 5.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一定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参考答案: C 略 6. 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 KBrO3>KClO3>Cl2>Br2 C.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参考答案: B 【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A.置换反应中不仅有单质生成还必须有单质参加; B.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判断氧化性强弱; C.先确定还原剂和氧化剂,再根据它们计量数之间的关系式判断; D.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 【解答】解:A.②中生成物有单质但反应物没有单质,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①Cl2+2KBr=2KCl+Br2中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溴,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氧化产物是氯气,氯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气,③2KBrO3+Cl2=Br2+2KClO3中氧化剂是溴酸钾,氧化产物是氯酸钾,所以溴酸钾的氧化性大于氯酸钾,总之,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KBrO3>KClO3>Cl2>Br2,故B正确; C.②KClO3+6HCl=3Cl2+KCl+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参加反应的的氯化氢作还原剂,所以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故C错误; D.③还原剂是氯气,氧化剂是溴酸钾,该反应式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2×(5﹣0)mol=10mol,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其单质的熔点一定越高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其单质的沸点一定越高 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有关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A.水果电池是高效环保的家用电池        B.锌锰干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 C.锌锰干电池碳棒是负极,锌片是正极     D.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 参考答案: D 略 9. 等质量的 SO2和 SO3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 4:5 B. 它们的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3 C.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4 D. 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5:4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令SO2和SO3的质量都是1g,则:n(SO2)= ,n(SO3)= 。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SO2和SO3的分子数目之比为:5:4;,故A错误;二氧化硫中氧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硫的2倍,三氧化硫中氧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三氧化硫的3倍,故SO2和SO3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5:6,故B错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故C正确;同温同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它们的密度之比为4 : 5,故D错误。 10. 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分子式为HnRO2n -2 ,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A.3n-12       B.3n-6          C.3n-4          D.2n-4 参考答案: A 11.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第VIIA族元素              B.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 C.R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               D.R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 参考答案: A 略 12. 日本9级强震引起的核泄漏,放射性物质有,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的化学性质与相同        B. 的原子序数为53 C.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 参考答案: C 略 13.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A.丁达尔效应       B.分散剂不同 C.能否稳定存在     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答案选D。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2H++Cl-+ClO- B. 氯气、液氯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 C.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和CaCl2。 D. 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 参考答案: A 【详解】A.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是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A错误; B.氯气、液氯的构成微粒都是Cl2,二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都属于纯净物,B正确; C.Cl2与石灰乳反应产生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产生的Ca(ClO)2和CaCl2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C正确; D.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盐酸和次氯酸,因此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的氧化性,因此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15. 下列各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③向氢氧化铝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氯化钡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⑤向A1C13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氨水 ⑥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A. ②③⑤⑥ B. ①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④⑤⑥ 参考答案: D 【详解】①向石灰水中逐渐通入过量CO2,先产生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①不符合题意; ②向Ca(ClO)2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CO2,先产生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②不符合题意; ③向氢氧化铝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胶体先发生聚沉,然后氢氧化铝沉淀溶于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③不符合题意; ④向氯化钡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硫,不发生反应,④符合题意; ⑤向A1C13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稀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氨水过量后不能溶解氢氧化铝,⑤符合题意; ⑥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最后只生成碳酸氢钠固体,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④⑤⑥符合题意,答案选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用绿矾(FeSO4·7H2O)模拟制备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1)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制得的NH3和CO2按一定比例通入到水中,可得到(NH4)2CO3,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在“转化”过程中,需控制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确定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燥过程主要是为了脱去游离水和结晶水,该过程中会有少量FeCO3·nH2O被空气氧化为FeO(OH),为证明有FeO(OH)生成应选择的药品有________ A.稀硫酸          B.稀硝酸          C.KSCN溶液          D.铁氰化钾溶液 (4)请写出“焙烧”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了NH3的________(填“氧化性”或者“还原性”),为了避免产物之间继续反应生成磁性氧化铁,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N2+3H2 2NH3    2NH3+CO2+H2O ==(NH4)2CO3    (NH4)2CO32NH3↑+CO2↑+H2O    (2)玻璃棒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    (3)AC    (4) 2NH3+Fe2O3 2Fe+N2+3H2O    还原性    持续通入氨气 解析:(1)工业上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 2NH3,将制得的NH3和CO2按一定比例通入到水中,可得到(NH4)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H2O =(NH4)2CO3,在“转化”过程中,如果温度过高,生成的(NH4)2CO3会分解,分解的方程式为(NH4)2CO32NH3↑+CO2↑+H2O,故答案为:N2+3H2 2NH3;2NH3+CO2+H2O ==(NH4)2CO3;(NH4)2CO32NH3↑+CO2↑+H2O; (2)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根据流程图,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确定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只需要具有洗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即可,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故答案为:玻璃棒;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已洗涤干净,否则未洗涤干净; (3)干燥过程主要是为了脱去游离水和结晶水,该过程中会有少量FeCO3·nH2O被空气氧化为FeO(OH),在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以将样品用硫酸溶解后加入KSCN溶液检验,若溶液变红色,证明已经被氧化,故选AC; (4)根据流程图,“焙烧”过程中氨气将氧化铁还原为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3+Fe2O32Fe+N2+3H2O,反应中NH3是还原剂,体现了还原性,为了避免产物继续反应生成磁性氧化铁,需要持续通入氨气,故答案为:2NH3+Fe2O32Fe+N2+3H2O;还原性;持续通入氨气。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