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银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市银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微小的NH4Cl晶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参考答案: A 解析:浓硫酸与NH3发生反应2NH3+H2SO4===(NH4)2SO4,B错;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可能为MgCl2溶液、AlCl3溶液等,C错;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是因为NH3和H2O反应生成的NH3·H2O呈碱性,D错。 2. 溶液恰好与溶液完全反应转化为。则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C 3.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参考答案: B 4.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OH- B.Cl-、Cu2+、CO、K+ C.NH4+、K+、OH-、SO42-        D.K+、Mg2+、Cl-、SO42- 参考答案: D 5. 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A、 2-乙基丙烷                       B、 3,4-二甲基戊烷    C、二氯丁烷                        D、 4-甲基-3-乙基庚烷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参考答案: D 略 7. 除去下列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NaCl固体(CaCl2):溶解,加Na2CO3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最后蒸发结晶 B. KCl固体(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溶液(I2):加酒精,萃取、分液 D. KNO3溶液(Na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参考答案: C A.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过滤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故A正确;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过滤分离,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故B正确;C.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于萃取剂,应用苯或四氯化碳等萃取,故C错误;D.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可以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钠,故D正确;故选C。 8. 2004年某一期的《美国化学杂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在该反应中金属钠体现了强还原性 C.在该反应中二氧化碳体现了强氧化性    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参考答案: C 略 9. 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Na2O 和Na2O2     B.CaCl2 和 Na2S      C.CO2 和 CaO     D.HCl 和NaOH 参考答案: B 11. 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与Z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X、Y、Z分别与氢元素形成氢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Z是第二周期IVA族元素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X C.非金属性:X﹥Y﹥Z    D.X、Y、Z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 B 12.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物,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A项错误;B.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烯,使得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属于加成反应;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B项错误;C.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中的双键断裂,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另一个碳原子上结合羟基,生成乙醇,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项正确;D.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无色,不是加成反应,是萃取;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烯,溴水褪色,属于加成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 13. XY2是离子化合物,X和Y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氖原子相同,则X、Y为(  ) A.Ca和Cl     B.K和S        C.Ca和F          D.Mg和F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下列物质不能与金属Na反应放出H2 的是                               (    ) A.乙醇         B.乙酸          C.水           D.苯 参考答案: D 略 15. 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含原子数相等 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 D.摩尔质量相等 参考答案: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分析】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两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都是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左瓶中氮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密度、质量、摩尔质量相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两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A、都是双原子分子,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相等,故A正确; B、左瓶中氮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相当于NO,与右瓶内NO的密度相等,但左瓶中氮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密度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 C、左瓶中氮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质量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左瓶中氮气与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不一定为1:1,故摩尔质量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 故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                         。 (2)实现实验目的实验现象为                                                。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若要使实验符合要求,应在装置_________(填写装置代号)后面添加              装置。 参考答案: (10分) (1)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干燥氯气(2分) (2)装置B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装置C中的有色布条褪色(2分) (3)Cl2+H2OCl-+H++ HClO (2分)  (4)C(2分)尾气吸收(2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研究NOx、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氮氧化物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臭氧层损耗的主要气体。 已知:用CO(g)还原NO2(g)的能量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若用标准状况下 22.4LCO,还原NO2至N2(CO完全反应)的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2)用CH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1=-574kJ·mol-1 ②CH4(g)+4NO (g)=2N2(g)+CO2(g)+2H2O(g)    △H2 若1molCH4还原NO2至N2和液态水,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则△H2=______。 参考答案: (1)2    a/4    (2)﹣1160kJ/mol 解析:(1)发生反应:4CO+2NO2=N2+4CO2,CO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C元素化合价变化可知转移电子为1mol×2=2mol;由图可知4mol CO反应时放出热量为a kJ,则0.1mol CO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0.25a kJ; (3)已知: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1=-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2 若1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kJ,(①+②)×可得: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kJ?mol-1,则(-574KJ?mol-1+△H2)×=-867kJ?mol-1,解得△H2=-1160kJ/mol. 点睛: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①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