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第七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第七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一个质点做直径为d的圆周运动,在它运动3/4周的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     )          A.,d                 B. d,d              C.,          D.d,       参考答案: D 2. “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于2013年左右发射并在月球软着陆,目前选择在月球的虹湾地区着陆。作为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成功传回虹湾地区高分辨率图像,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未来能够安全着陆。设想“嫦娥三号”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T。“嫦娥三号”在月球上着陆后,自动机器人用测力计测得质量为m的仪器重力为P。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以上数据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有(  ) A.月球的半径                      B.月球的质量 C.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参考答案: ABC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         B.静止的火车起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物体惯性大 C.物体在宇宙飞船中不存在惯性 D.物体受外力大惯性小,外力小惯性大 参考答案: A 4. 第一个准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参考答案: A 5. (2014?金水区校级一模)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解:设星体S1和S2的质量分别为m1、m2, 星体S1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得: 解得 m2=,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如图所示,是一运动物体的V-t图象,根据图象完成下表:       时间段t 速度变化量△V(m/s) 加速度a(m/s2) 0—40s     40s—120s     120s—200s     参考答案: 时间段t 速度变化量△V(m/s) 加速度a(m/s2) 0—40s 20 0.5 40s—120s 0 0 120s—200s -20 -0.25   7. (多选题)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物体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mv02+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mv02+mgh 参考答案: BCD 【考点】功能关系. 【分析】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应用机械能守恒和功能关系可判断各选项的对错. 【解答】解:A、以地面为零势能面,海平面低于地面h,所以物体在海平面上时的重力势能为﹣mgh,故A错误. B、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抛出点与海平面的高度差为h,并且重力做正功,所以整个过程重力对物体做功为mgh,故B正确. C、由动能定理W=Ek2﹣Ek1,则得,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 Ek2=Ek1+W=mv02+mgh,故C正确. D、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即初末状态的机械能相等,以地面为零势能面,抛出时的机械能为mv02+mgh,所以物体在海平面时的机械能也为mv02+mgh,故D正确. 故选:BCD 8.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如果踏板转一圈需要时间T,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有多大,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牙盘半径R,飞轮半径r和 _______________ (把它设为A)。请用这些量推导出自行车前进速度的表达式为v= ________。 参考答案: ___后轮半径A _______;______2πRA/Tr _ 9. (5分)一位同学用一只没有刻度的弹簧测一物体重。他先把弹簧上端固定,在其下端挂一重6N的物体,测得弹簧长25cm,然后换挂一个重8N的物体,测得弹簧长29cm,最后把待测物体挂上,测得弹簧长28cm,则待测物体重_______N,弹簧劲度系数k=_______N/m。 参考答案: 7.5:50  10. 某同学在“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实验中得到的小车的s-t图   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车运动的方向是       (填“靠近”或  “远离”)位移传感器。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在做     (填“加速”或“减速”)运动,小车在1.0-1.5s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参考答案: 11. 如图所示,一人用细绳通过定滑轮以恒定的速度V0竖直向下拉小车使之在水平面内运动,当小车被拉到如图位置时,细绳与水平成600角,则此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填: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 参考答案: 12. 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完全相同的三个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C绕过定滑轮悬挂在桌面外,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cm、3cm,已知C的质量为mC=3kg,(取g=10m/s2)则 (1)弹簧2的弹力大小为              ; (2)此时物块A所受的摩擦力为                     ; (3)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 参考答案: 20N;  20N,水平向左      10N,水平向左 13.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通过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做 正向匀加速直线  运动,加速度为 1.5m/s2 ;物体在第二个2s做 正向匀速直线  运动,物体在第6s内做 反向匀加速直线 运动,加速度为 ﹣3 m/s2 ;物体8s内的位移是 6m . 参考答案: 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 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 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 解:通过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做正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a===1.5m/s2 物体在第二个2s做正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第6s内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a′===﹣3m/s2 物体8s内的位移是x=×(2+5)×3﹣×3×3=6m; 故答案为:正向匀加速直线;1.5m?s﹣2;正向匀速直线;反向匀加速直线﹣3m.s﹣2;  6m. 点评: 本题关键要掌握: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面积”大小等于物体的位移,根据速度图象即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下图为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标出的A、B、C、D、E都是选中的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都有四个原始点没有画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赫兹.   (1)打C点时纸带(或小车)的运动速度大小为v=________m/s:   (2)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 参考答案: 15. 某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 6m/s2,如果必须在 2s 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参考答案: 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 12m/s 【详解】设初速度为v0,根据题意加速度为a=-6m/s2,时间t=2s,末速度为零,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v0+at 初速度: 则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 12m/s。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一轻质三角形框架B处悬挂一定滑轮(质量可忽略不计)。一体重为500N的人通过跨定滑轮的轻绳匀速提起一重为300N的物体。 (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2)斜杆BC,横杆AB所受的力是多大? 参考答案: 17.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圆盘半径为R=1m,在其边缘C点固定一个高度不计的小桶,在圆盘直径CD的正上方放置一条水平滑道AB,滑道与CD平行.滑道右端B与圆盘圆心O在同一竖直线上,其高度差为h=1.25m。在滑道左端静止放置质量为m=0.4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体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当用一大小为F=4N的水平向右拉力拉动物块的同时,圆盘从图示位置以角速度ω=2πrad/s,绕穿过圆心O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拉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掉,物块在滑道上继续滑行,由B点水平抛出,恰好落入小桶内,重力加速度取10m/s2. (1) 物块离开B点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B (2) 分别求出拉力撤掉前后物块的加速度a1和a2 (3) 若拉力作用时间为0.5s,求所需滑道的长度L; (4) 调整拉力的作用时间和滑道的长度,物块仍恰好落入小桶内,求拉力作用的最短时间。 参考答案: 18. (14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长方形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两点,A、B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木块通过A、B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求: (1)木块经过位置A时的平均速度大小; (2)木块前端P在A、B之间运动所需时间。 参考答案:     (1)木块经过位置A时的平均速度大小 (2)P端通过A点后时刻速度即为木块通过A的平均速度,通过B点后时刻速度即为木块通过B的平均速度,由此可求出P通过A、B两点的速度分别为: 和 所以,木块前端P在A、B之间运动所需时间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