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张冲乡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张冲乡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B=可知,B与F成正比,与IL成反比 B.由B=可知,一小段通电导体在某处不受磁场力,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电流受力方向 D.磁感应强度由磁场本身决定 参考答案: D 2. 如图甲,一个导热气缸竖直放置,气缸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活塞与气缸壁紧密接触,可沿汽缸壁无摩擦地上下移动。若大气压保持不变,而环境温度缓慢升高,在这个过程中               。 A.汽缸内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B.封闭气体对外做功 C.汽缸内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多 D.封闭气体吸收热量 E.汽缸内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分子数减少 参考答案: BDE   环境温度缓慢升高,说明封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对外做功,由于大气压保持不变,气体压强不变,质量一定,分子数一定,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所以汽缸内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分子数减少,汽缸内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不一定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3.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参考答案: B 可以画出PQ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 点睛:解决机械波的题目关键在于理解波的周期性,即时间的周期性或空间的周期性,得到波长的通项,再求解处波长的特殊值。 4. 光导纤维按沿径向折射率的变化可分为阶跃型和连续型两种。阶跃型的光导纤维分为内芯和外套两层,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连续型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中心最高,沿径向逐渐减小,外表面附近的折射率最低。关于光在连续型光导纤维中的传播,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在连续型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中心最高,沿径向逐渐减小,而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未发生全反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A、B错误;光从空气进入光导纤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正确,D错误。 5. (单选)如图OO`点放置两个等量正电荷,在00`直线上有A、B、C三个点,且OA=0`B=0`C,一点电荷q(q>0) 沿路径Ⅰ从B运动到C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1, 沿路径Ⅱ从B运动到C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2, 同一点电荷在从A沿直线运动到C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1大于W2         B.W1为负值 C.W1大于W3         D.W1等于W3 参考答案: D 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W1等于W2.故选项A错误.B到O′电场力做负功,O′到C电场力做正功,根据场强的叠加,知O′C段的电场强度大于BO′段的电场强度,B到C过程中,电场力做的负功小于电场力做的正功,所以B到C电场力做正功.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W1和W2均为正值,故选项B错误.由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分布规律可知,AB是对称点,AB两点是等电势点,从A到B电场力做功为零,故从A到C电场力做的功等于从B到C做的功,所以W1和W3相等.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所以答案为: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站立在静止于平静水面上的质量为400kg的船上,突然船上人对地以2m/s的水平速度跳向岸,不计水的阻力,则船以_____  ___m/s的速度后退,若该人向上跳起后,以人船为系统,人船系统的动量_____ __ __。(填守恒或不守恒) 参考答案: 0.25  不守恒 7. 一电池外电路断开时的路端电压为3V,接上8Ω的负载电阻后路端电压降为2.4V,则可以判定电池的电动势E为      ??     V;内电阻r为     ??        Ω。 参考答案: 答案:3,2 8. 如图所示,A、B两点间电压为U,所有电阻阻值均为R,当K闭合时,UCD=______ ,当K断开时,UCD=__________。 参考答案: 0   U/3  9. 氢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氢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波长为____________的光子。 参考答案: 吸收,λ1λ2/(λ1-λ2)的光子 10. 某学生骑着自行车(可视为质点)从倾角为θ=37°的斜坡AB上滑下,然后在水平地面BC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整个过程中该学生始终未蹬脚踏板,如图甲所示.自行车后架上固定一个装有墨水的容器,该容器距地面很近,每隔相等时间T滴下一滴墨水.该学生用最小刻度为cm的卷尺测得某次滑行数据如图乙所示.假定人与车这一整体在斜坡上和水平地面上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大小相等.己知人和自行车总质量m=80kg,g取10m/s2,sin37°=0.6,cos37°=0.8.则T=__________s,人与车在斜坡AB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a1=__________m/s2,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a2=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0.5 (2分)   4 (2分)   2(2分) 11. 如图所示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波速为0.4m/s,M点的横坐标x=10m,图示时刻波传到N点.现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经过  s时间,M点第二次到达波谷;这段时间里,N点经过的路程为   cm. 参考答案: 29; 145 【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分析】由图读出波长,求出周期.由MN间的距离求出波传到M的时间,波传到M时,起振方向向上,经过1T,M点第二次到达波谷,即可求出M点第二次到达波谷的总时间;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解N点经过的路程. 【解答】解:由图读出波长λ=1.6m,周期T== 波由图示位置传到M的时间为t1==s=22s 波传到M时,起振方向向上,经过1T=7s,M点第二次到达波谷,故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经过29s时间,M点第二次到达波谷; 由t=29s=7T,则这段时间里,N点经过的路程为S=?4A=29×5cm=145cm. 故答案为:29; 145 12.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波的传播速度v = 2m/s.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 = 0.5 m处的质点做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cm; ②x = 0.5m处质点在0~5.5s内通过的路程为       cm. 参考答案: ①y=5cos2πt (2分) 110cm 13. (5分)假设在NaCl蒸气中存在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靠静电相互作用构成的单个氯化钠NaCl分子,若取Na+与Cl-相距无限远时其电势能为零,一个NaCl分子的电势能为-6.1eV,已知使一个中性钠原子Na最外层的电子脱离钠原子而形成钠离子Na+所需的能量(电离能)为5.1eV,使一个中性氯原子Cl结合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所放出的能量(亲和能)为3.8eV。由此可算出,在将一个NaCl分子分解成彼此远离的中性钠原子Na和中性氯原子Cl的过程中,外界供给的总能量等于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4.8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研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实验中,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可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得到,而弹性势能的大小只能通过物理原理来间接测量。现有两组同学分别按图甲(让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钢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和图乙(让滑块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滑块在气垫导轨上向右运动,通过相应的测量仪器可以测出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两组不同的测量方案进行测量.请写出图甲方案中弹性势能与小球质量m及图中各量之间的关系EP=         ;图乙方案中除了从仪器上得到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外还要直接测量的量是       ;两种设计方案的共同点都是将弹性势能的测量转化为对另一种形式的能      的测量。 参考答案:     ;滑块质量    ;  动能 15. 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0=25Ω,,电压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该同学连接好电路后,电阻箱阻值为0,闭合开关S,记下电压表读数为3V。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根据读取的多组数据,他画出了图丙所示的图像,图中虚线是图中曲线的渐近线。yszplg ① 电路中R0的作用是          ② 请在图乙中,将实物图正确连接。 ③ 根据该图像可及测得数据,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__   V,内阻r=__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 另一同学据测得数据得到如图丁所示,则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有(   ) A.  R0断路              B.  R0短路        C.  R断路         D.  R短路 参考答案: ① 保护电路(2分) ② 如图 ③ 9.0(2分)   50(2分) ④ AC(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甲所示,一物块在t=0时刻,以初速度v0=8m/s从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底端向上滑行,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t0=1s时刻物块到达最高点,3t0时刻物块又返回底端.(g=10 m/s2),求: (1).物块冲上斜面的最大位移  (2).物块返回底端时的速度 (3).斜面的倾角θ (4).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参考答案: (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物块上升过程最大位移x=V0t0/2=4m, (2)返回到斜面底端走过的路程一样,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物块到最底端时的速度为V0/2=4m/s, (3、4)上升时a1=gsin θ+μgcos θ,下降时a2=gsin θ-μgcos θ, 解得θ=30°  μ=, 17. 如图所示,用光滑材料制成高h=0.8m、倾角分别为α=30°和β=53°的两个斜面AB、AC,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将两个质量均为0.1kg的相同的小物块分别从两个斜面的最高位置A同时静止释放(不考虑一个物块在C点的能量损失),物块在BC上运动时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左的阻力F,使两个物块同时到达B点.若g取10m/s2,sin53°=0.8.求: (1)物块在BC上运动的时间t为多少? (2)F为多少? 参考答案: 考点: 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 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求出AB、AC、CB的长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B、AC段的加速度大小,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AB和AC段的时间,抓住运动的总时间相等,求出物块在BC上的运动时间.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C点的速度,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BC段的加速度,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阻力的大小. 解答: 解:(1)AB得长度m AC的长度m CB段的长度≈0.79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B段的加速度, AC段的加速度=8m/s2. 则AB段的时间s      AC段的时间s        t=tAB﹣tAC=0.8﹣0.5=0.3s    (2)C点的速度m/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