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同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通关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教诲(huǐ)          瞥见(piē)        深恶痛疾(wù) B.妯娌(zhóu)        佃农(diàn)       粲然一笑(càn) C.黝黑(yǒu)          炽热(zhì)        藏污纳垢(gòu) D.长髯(rán)          猝然(chù)        摧枯拉朽(xi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衬          错综相连        迥然不同        络绎不绝 B.料峭          巧夺天功        惟妙惟肖        就地取材 C.拔涉          街道纵横        应有尽有        舳舻相接 D.遒劲          巧妙绝伦        梦回繁华        长虹饮涧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 B.如今,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能沉着冷静,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原文。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的:__________。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 (5)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②。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醢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并脯④鄂候。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⑤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面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⑥失权重。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怨望:怨恨。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③醢(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酷刑。④脯(fǔ);干肉。这里指一种酷刑。⑤阴:暗暗地。⑥稍:逐渐。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畔”的意思有:①田界;②疆界;③旁边;④同“叛”。背叛。叛乱由此可判断材料二中“百姓怨望而诸侯有醉者”的“畔”的意思是(     ) A.田界 B.疆界 C.旁边 D.同“叛”。背叛,叛乱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B.委而去之(委:离开) C.纣不喜九侯女,杀之(之;代词,代指九侯女) D.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而:表承接) 3.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B.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C.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D.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5.材料一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①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32岁的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排名小组第一,成功入围男子100米决赛,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 ②其实在这个备战周期,苏炳添曾存在体能和技术上的不合理情况,呼吸和速度节奏也需要调整。对此,科研团队通过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的动作、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捕捉和监控,利用科技手段拟合出“冠军模型”。 ③教练员参照“冠军模型”,对苏炳添的体能和技术进行全面分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攻关方案,让其建立神经肌肉系统在更高竞技水平时的动力定型。 ④最终,苏炳添在半决赛上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把半决赛当决赛跑。”是苏炳添前一天撂下的话,掷地有声。 ⑤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⑥站在四号起跑线上的他,眼神坚定,沉静自若,脸上有一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鲜红的跑道在召唤着他,他仿佛已经压抑不住心中的力量,马上要迸发出来似的。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上,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可能会在这十秒创造奇迹的黄种人——苏炳添,所有人都翘首以盼。 ⑦蹲踞在起跑线上,他准备随时冲出去。“砰”,发令枪响了,说时迟,那时快,苏炳添机敏的耳朵立刻捕捉到了枪声,像一枚子弹往前飞去,那一瞬间,他如“马踏飞燕”,双脚腾空,仿佛要踩住流去的时间。前20米他取得了极大的优势,心中的力量裹挟了全身。苏炳添甩开双臂,如流星划过,头发都飞舞起来。在这一刻,他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那疾风般的速度,震惊了所有运动员,他们的脸上,呈现的都是难以置信与惊异的表情。 ⑧还未等电视机前的观众反应过来,他第一个冲过了终点!9秒83!半决赛第一名!苏炳添刷新了亚洲纪录,挺进了决赛! 1.本文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中国飞人”苏炳添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结尾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电视机前观众的反应,有什么作用? 4.看完苏炳添的比赛后,同学们热血沸腾,都为苏炳添32岁还能取得如此成就而感叹不已。请结合第②③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中“接”“连”两字有何表达效果?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小练笔 写一段文字,介绍一下你游览过的某处景点。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