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石首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孙衍(yǎn)        提携玉龙(xié)       畎亩(quǎn)            丈夫之冠也(guàn) B.法家拂士(fú)       彀弓弩(gòu)          始龀(chǐ)             惩山北之塞(sè) C.无穷匮也(kuì)     浑欲不胜簪(zān)   折戟沉沙(jǐ)        一厝朔东(cuò) D.一厝朔东(shuò)   曩者霸上(nǎng)     路长嗟日暮(jiē)   军棘门(jí)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泄气   建树   凌空   催枯拉朽 B.巨额   钞票   默契   眼花缭乱 C.潇洒   敦煌   娴熟   震耳欲聋 D.浩瀚   渗透   歼灭   白手起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衡阳市将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宇同学参赛。 B.2018年宁夏新春彩灯文化节在银川市举行,璀璨的彩灯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C.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应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国家公祭日前后,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主题。 B.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C.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D.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直接性默写填空 吴均《与朱元思书》 (1)风烟俱净,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任意东西。 (3)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独绝。 (4)__________________,千丈见底。 (5)_____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6)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 (7)泉水激石,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 (9)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10)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沿溯阻绝 (                )      (2)或王命急宣   (                ) (3)则素湍绿潭(                )    (4)虽乘奔御风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1)彭德怀过去即有这样一种斗争历史,我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如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只是肚子不好,这是在长征途上有一个星期硬着头皮吃没有煮过的麦粒和野草,又吃带有毒性的食物和几天颗粒不进的结果。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2)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但是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配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途中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3)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可是,好吃惯了的作者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是什么对手。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面前只好低头认输,他的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 4)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节) 1.彭德怀的哪些个性特点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文章第一段、第三段都写到了彭德怀的“吃”,各有什么用意? 3.第二段补充介绍司令部的陈设有什么作用?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浣溪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面对本词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B.本词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及物是人非之感。 C.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词人,构图优美,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惜时伤春的情怀,这是运用了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D.“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没有对上片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是通过“落花”和“归燕”的意象构筑一个宏阔的艺术空间,把读者带进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余韵悠长。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修改病句。 (1)仔细地端详着老师,发觉他老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 许多王 老师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