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模拟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每组词语注音都正确的是(     ) A.自若(ruò)        由衷(zhōng)       气氛(fèn)        屏息敛声(bǐng) B.慷慨(kǎi)        敦煌(dūn)          飘浮(piāo)       翘首而望(qiào) C.掠过(lüè)        酷似(kù)            绷直(bēng)       凌空翔舞(líng) D.刹那(chà)       旋风(xuàn)          轻盈(yíng)       悄然不惊(qiāo)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翻来覆去             抑扬顿挫             五脏六腑             疙瘩 B.装模做样             屏气凝神             谈笑自如             玩耍 C.叹为观止             鸦雀无声             余音绕梁             喝采 D.嘎然而止             大彻大悟             左右逢源             皓齿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五一期间,织金洞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B.蜀锦的传统技艺让许多现代工厂生产出来的锦缎黯然失色。 C.韩国政府自出心裁地部署“萨德”,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 D.网络是柄双刃剑,它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但是也会藏污纳垢。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抓乡村振兴,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B.作为我国最长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环湖绿道,东湖绿道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首选地。 C.武汉市将研究出台促进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同时加强精准扶持,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D.诺贝尔奖科技类奖项的评选标准,历经多次变革,有的内容甚至违背了诺贝尔本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表明愚公移山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愚公移山运送土石路途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认为移山定能成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三峡》和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此石经始禹凿,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①魄。其水尚奔浪万寻②,悬流千丈,鼓③若山腾,浚④波颓垒,迄⑤于下口。方知慎子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悸]惊动。②[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③[鼓]鼓荡。④[浚(jùn)波]大的波浪。⑤[迄]到,至。⑥[慎子]慎到,战国时期,法家创始人之一。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                 素气云浮 B.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 C.其水尚奔浪万寻       猛浪若奔 D.古之人有言             实是欲界之仙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4.苏轼《新滩》这首诗描写了自然景物之美,其中一句与文中“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的内容相近。下面与文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A.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B.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C.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 D.区区舟上人,薄技安敢呈。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像花生一样活着 ①乡下老家种植着大面积的花生,父亲则是种植花生的大户。很多人慕名向他请教,父亲笑眯眯地点起一支烟,说:“花生啊,好活……”声音拉得倍儿长,像讲自己的孩子一样骄傲。 ②好活?!还真是如此。似乎从有记忆开始,秋田里就是一望无际的花生。这一种就是几十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③印象里,每年在麦子将要熟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种花生了。一个三角撑子,一把铲子,就是全部工具。不几天,小种子已在土里发了芽。等到麦子收割完,青青的小苗已摇曳满地了。看着它们,我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宝贝得不得了。父亲开着农用车一趟一趟拉麦子麦秆,车轮碾在花生苗上,花生苗扁下去,流出了青色的汁液。我们心疼得直哭,父亲却哈哈大笑,说:“没事的,它们结实着呢!” ④果然,一段时间后,再见到它们,都好好的,青色的叶间还缀满了小黄花。父亲告诉我们,别小瞧这不起眼的小花,一朵花就是一颗白白胖胖的花生。他又给我们讲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我们听得有趣,情不自禁地数起了那些小小的花,一朵,两朵,三朵……心里溢满了欢喜。 ⑤花生的生命力之强简直让你不敢相信。有一年,麦收过后,邻家图省事,就把田里的麦茬点燃了。谁知火势借着风力殃及到我家的地,一地青青,几个小时后,变成了一片黑乎乎的天地。【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第二天,父亲就去街上重新买了花生种子。没想到,夜里一场雨后,黑乎乎的田里又冒出了绿绿的嫩芽。 ⑥花生 特别易于管理。一遍除草剂,就任其自由生长 了。长长的夏天,容易干旱,花生可不怕。【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秋天收获的时候,又会碰上连绵的风雨天,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果实长在下,雨水反而滋润了它。 ⑦犹记得刚毕业那会儿,我没有经验,只在一个小公司里做着一份打杂的工作,时常心灰意懒。秋忙时节,正赶上放假,我便回去帮父亲收花生。父亲见我闷闷不乐,问缘由,我一股脑儿道出了心中的烦恼和困惑。父亲听了,一边拔花生,一边和我聊起了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的《落花生》。他借用许父的话,说:“花生不像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发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人们才把它挖出来。你看,花生就是这样低调,把自己置于泥土中,一点一点壮大自己,结出珍贵果实。” ⑧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拔出一株花生,抖抖土。白花花的花生,太阳下,晃人的眼,那一刻,我心里豁然开朗。 ⑨花生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呢?像贫苦人家的孩子,容易养,给口吃的,便虎蹿着往上长。它不挑三拣四,安于自己的环境,不抱怨,不气馁,不喧哗,本本分分,安安然然。不管生活赐予的是灿烂阳光,还是一地风雨,它都顽强地活出自己的样子。风光是你们的,热闹是你们的,它只把自己藏在朴实的泥土下,悄悄地成长。 1.将表格填写完整。 段落 主要事件 ③④ a ⑤ 花生被大火烧过,夜里一场雨后又冒出绿绿的嫩芽。 ⑦⑧ b 2.第④段中,“我们心里溢满了欢喜”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A】对花生一向自信的父亲脸色煞白,猛地坐在地头,喃喃地说:“完了!这下花生肯定活不了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B】当玉米、棉花耷拉着焦渴的叶片时,花生依然擎着黄色的花蕊,绽成属于自己的一道风景。(请从动词选用的角度赏析) 4.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内容分析。 5.联系实际,谈谈你从结尾画线句子中得到的启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车水马龙的繁华盛世景象。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诗人自问自答,“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结尾句富有哲理,诗人从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人生的意义,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D.诗的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诗人鄙弃官场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无限乐趣,表现诗人热爱田园的性情和高洁人格。 2.苏轼评述这首诗:“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请谈谈你的想法。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 (2)入 ①匈奴大入边(      )        ②直驰入(      ) (3)持 ①彀弓弩,持满(      )     ②于是上乃使持节诏将军(     )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边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 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她坐在我对面 低头说珍重再见 虽已时隔多年 记得她泪水涟涟 那些欢笑的时光 那些誓言与梦想 在分手的街边 她紧抱住我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要求: ①要有自由、有创意地,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在记叙中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 ④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⑤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