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市第八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市第八中学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00m B.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 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 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2 参考答案: B 2. 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G值的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是牛顿测出。 B.由F=可知,两物体间距离r减小时,它们之间的引力增大,距离r趋于零时,万有引力无限大 C.引力常量G的物理意义是:两个质量都是1 kg的质点相距1 m时相互吸引力为6.67×10-11 N D.引力常量G值大小与中心天体选择有关 参考答案: C 3. 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火车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所受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B.当火车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所受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C.火车速度大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D.当火车速度小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参考答案: AC 4. (单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xAB=x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那么,物体在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 A.4 m/s     B.4. 5 m/s           C.5 m/s      D.5.5 m/s 参考答案: C 因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5. 观察者站在列车第一节车厢前端一侧,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两节车厢通过他用了5秒,列车全部通过他共用15秒,这列列车一共有几节车厢? A.9         B.12       C.16       D.18 参考答案: D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颗绕地球运转的卫星,距地面高度为 .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面重力加速度为.则这颗卫星运转的线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 7. 观察者站在列车第一节车厢前端一侧,列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第一节车厢通过他用了5s,列车全部通过他共用20s,那么这列车一共由______车厢组成,且最后4 节车厢经过观察者的时间是______S(车厢等长且不计车厢间距离) 参考答案: 16     20-10 8. (4分)无风时气球匀速竖直上升的速度是4m/s,现自西向东的风速大小为3m/s,则气球相对地面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     。 参考答案: 5m/s;东偏向上53o 9. 如右图所示,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做加速运动。将滑块放上不同宽度遮光片,遮光片的宽度Δx有10cm,5cm,3cm,1cm……规格的。测出每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一段时间间隔Δt。则表示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 _________; 遮光片越窄,Δt越小,当Δt极小时,可以认为是______。     (本题选填“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 C 参考答案: 10.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装置,遮光条长度为3.0cm,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让小车做直线运动.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甲中位置A处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1=0.11s,遮光条从开始运动到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57s,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加速度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1. 如图所示,质量均匀分布的长方体,高为a,宽为b,放在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木板上,长方体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使倾角θ从零逐渐增大,当,μ______时,长方体先发生滑动;而当μ______时,则长方体先发生倾倒. 参考答案: ,> 12. 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中右边两轮粘在一起,且同轴,已知A、B、C三点距各自转动的圆心距离的关系为。若皮带不打滑,则三点的线速度之比为      ;向心加速度之比           。 参考答案: 13. 如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 cm,如果取g=10 m/s2,那么: (1)闪光频率是______Hz;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 (3)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 参考答案: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小车的长木板应尽量水平 B.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C.每次改变橡皮筋的根数,不必将小车拉到相同的位置释放 D.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2) 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关于橡皮筋做功W与小车速度v的关系作出以下的猜想,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W∝      B.W∝      C.W∝v2    D.W∝v3 参考答案: 15.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 (1)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放开小车,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B.放开小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 (2) 下列4条纸带哪些条是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正确操作可能得到的纸带           。 (3) 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 C.小车未过两个铁钉的连线        D.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4)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C.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倾斜。 D.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1)实验中可以适当垫高木板的一侧来平衡摩擦阻力.受力平衡时,小车应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平衡摩擦力后,小车的合力等于橡皮筯的拉力,在橡皮筯拉力的作用下,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在橡皮筯拉力失去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操作可能得到的纸带是C; 故选C; (3)平衡摩擦力后,橡皮筋的拉力等于合力,橡皮条做功完毕,小车的速度最大,若不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则当橡皮筋的拉力等于摩擦力时,速度最大,本题中木板水平放置,显然没有进行平衡摩擦力的操作,因此当小车的速度最大时,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A、每根橡皮筋做功记为W,用两根橡皮筋做功记为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记为3W…,从而回避了直接求橡皮筯拉力做功的困难,故A正确; B、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应测出小车匀速运动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阻力做功无法测量,可采用补偿的方法:平衡摩擦力,这样橡皮筯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外力对小车做的总功,故C正确; D、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说明小车先做加速运动,橡皮筯松驰后做减速运动,说明摩擦阻力没有被平衡掉,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6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至少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距离最大。由,解得,即警车发动后,两车之间的距离 (2)由解得警车加速到需要时间。设警车发动后至少经过时间才能追上货车,,解得   17. 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以不同的速度进入管内,a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壁上部的压力为3mg,b通过最高点A时,对管壁下部的压力为0.75mg,求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解:两个小球在最高点时,受重力和管壁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离开轨道后两球均做平抛运动,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等于它们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之差. 对A球:3mg+mg=m 解得 vA= 对B球:mg﹣0.75mg=m 解得 vB=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落地时它们的水平位移为: sA=vAt=vA=4R   sB=vBt=vB=R   ∴sA﹣sB=3R           即a、b两球落地点间的距离为3R.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 【分析】对两个球分别受力分析,根据合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速度,此后球做平抛运动,正交分解后,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18. 如图所示,A、B间的圆弧线表示位于竖直面内的圆周轨道,其A端与圆心等高,B端在圆心的正下方,已知轨道半径R=1.0m,一个质量m=1.0kg的小物体自A端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当它滑到B点时,它对B点的压力N=19N,求小物体沿轨道下滑过程中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g取10m/s2)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