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赫拉(hè)       添头(tiān) B.庇护(pì)            雕像(diāo) C.喇叭(lǎ)       粘住(zhān) D.凯歌(kǎi)       爱慕(m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B.春天的菏泽是一个牡丹花姹紫嫣红、游客如织的好地方。 C.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冠病毒不再扩散。 D.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3、词语积累——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校安全会议上,校长总是絮絮叨叨地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C.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的消息传到祖国各地时,人们都喜出望外。 D.政府部门为被征收户提供了异地安置、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种方案,让被征收户们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三创一建”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变化。 B.开展“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保护动物的意识。 C.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D.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水何澹澹,__________。 (2)__________,洪波涌起。 (3)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4)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5)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6)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 (7)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8)夕阳西下,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节选自《西京杂技》)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可以为师矣(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2.下面“而”的用法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不知而不愠 A.学而时习之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博学而笃志 D.邻居有烛而不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4.【甲】文选自《论语》,是古代四书之一,这是古代君子的做人行事守则,也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准则。宋初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世典故,可见《论语》这部书的影响力之广泛。其内容主要是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______________的表述,【乙】文中讲述了匡衡______________和为了想要去大户人家读书而______________的故事,两文表述的共同点都是学习。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叙写了“我”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B.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愤怒→悔恨→无奈→悲痛。 C.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对比,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作铺垫。 D.选文表达了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希望全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 2.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原句比改句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原句)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改句)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 3.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作用。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把“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表达了无形的思想感情,请说说你的理解。 2.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为“古道西风瘦马”中加点的字做批注。 批注示例:“枯”“老”两字妙,既写出“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凉的色彩。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把下面已经打乱顺序的6句话进行正确的排序(只写序号)。 ①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神圣的情感,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为。 ②在我国,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扫天下”而不屑“扫一屋”。 ③当然更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做美梦,梦想一觉醒来就建立起惊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丰功伟绩。 ④因此,我们每个有爱国之志者,都应乐于做利国利民的平凡小事。 ⑤时至今日,仍有些青少年一讲爱国,总以为“洒水扫地捡纸屑”不过区区小事,大丈夫何须伸手。 ⑥况且,辉煌壮丽行为的机会比平凡小事的机会要少得多,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际遇。 正确的排序序号是:                                    七、作文(共40分) 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 《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请你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影响。(200 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