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河西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市河西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渗入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 B.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 D.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 参考答案: A 2.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参考答案: B 3. 下列环境因素的改变会使人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增大的是(  ) A.温度由0℃上升到37℃ B.温度由100℃降低到37℃ C.pH由2上升到7 D.pH由12降低到7 参考答案: A 【考点】39:酶的特性.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37度左右,最适pH值是7左右. A、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温度升高,活性会逐渐恢复,A正确; B、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失活,B错误; C、过酸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失活,C错误; D、过碱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失活,D错误. 故选:A. 4.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细胞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细胞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参考答案: D 5. 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B.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C.夏季晴天正午时分棉花叶肉细胞中ADP和[H]含量的变化 D.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参考答案: C 【考点】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51:细胞的分化. 【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2、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 4、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困难,全能性越低. 【解答】解:A、细胞质壁分离是由细胞渗透失水造成的,细胞失水越多,植物细胞液浓度越大,原生质体的体积越小,A正确; B、萌发种子在出土前,有机物种类增加,由于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因此干重下降,B正确; C、夏季晴天正午时分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此时光反应产生的ATP、[H]数量较多,同时由于二氧化碳不足暗反应消耗的ATP、NADPH数量减少,因此ADP含量下降,[H]含量上升,C错误;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低,细胞全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 故选:C. 6. (01上海卷)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1/6 参考答案: 答案:D 7. 如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C.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得部位 D.人体内体温调节需要神经信号和激素信号的共同参与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寒冷时产热增多,所以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A正确。下丘脑、垂体与甲状腺之间存在分级调节,上图可反映出激素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B正确。热觉和冷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C错误。人体内体温调节需要神经信号和激素信号的共同参与,D正确。 8.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参考答案: D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其中脾脏是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效应细胞即效应T淋巴细胞。根据实验组处理方式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肺癌细胞抗原激发机体产生了细胞免疫;脾脏中的M细胞为吞噬细胞,能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进而有部分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以增强其对靶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力。细胞免疫过程中不会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 9.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A.人的白细胞   B.鸡的血细胞   C.大肠杆菌细胞  D.蛔虫的体细胞 参考答案: C 10. 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参考答案: C 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b时相比,pH=a时尽管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H2O2不稳定,在无H2O2酶时,H2O2仍然能分解产生O2,B错误;温度降低也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动,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C正确;增加H2O2的量,e点上移,d点右移,D错误。 11.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参考答案: A 1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有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 B. 细胞核能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D. 缺氧状态下,叶肉细胞产生的一分子C02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穿过6层膜 参考答案: C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没有溶酶体参与,A项错误;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项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C项正确;缺氧状态下,叶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产生的一分子C02进入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内,穿过4层膜,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无氧状态下,叶肉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不是线粒体,而是细胞质基质。 13.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 无氧呼吸在第一第二阶段都能合成少量ATP C. 有氧呼吸的发生必须有线粒体的参与 D. 细胞呼吸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 参考答案: D 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大部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中,A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合成少量的ATP,但是第二阶段不产生ATP,B错误;有氧呼吸的发生不一定需要线粒体的参与,如好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C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D正确。 14. 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参考答案: A 15. 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时,发现一株月见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2n=24条变成4n=48条,成为四倍体植株。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 A.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B.属于两个物种,因为二者之间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C.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 D.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参考答案: A 16. 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的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 B. 图乙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甲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D.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只有酶1在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 D ATP中的A表示腺苷,而图甲中的A代表腺嘌呤,它和核糖共同组成腺苷,A项正确;图乙中反应向右进行时,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项正确; 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但能量是不可逆的,C项正确;在肌肉收缩过程中,既有ATP分解提供能量,又有有机物分解合成ATP,酶1和酶2都在发挥作用,D项错误。 【点睛】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但是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17.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参考答案: B 18. 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食物之一。制作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能作为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体消化成葡萄糖和果糖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不可能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 参考答案: B 19.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如甲图A所示),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