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罗南中学 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上海罗南中学 高三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B.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都能发生生成水的反应 C. 人体衰老的细胞与细胞核体积均变小,新陈代谢减弱 D. 具有生物活性的线粒体放在葡萄糖溶液中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参考答案: B 2. 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 ①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②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  ③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④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⑤多倍体的形成可因为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⑥多倍体的形成可因为减数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⑦    D.②⑤⑥ 参考答案: D 3.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 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 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 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 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参考答案: C 4.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参考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错题分析:错选B的学生没有正真理解糖尿病的原因好机理,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其中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糖代谢紊乱引起,比如缺少胰岛素。错选D的原因是不知道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5.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C.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 D.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 参考答案: D 图中A是淋巴,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其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A项正确;DNA解旋酶用于DNA复制,存在于细胞内,B项正确;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和激素可存在于C组织液中,C项正确;血浆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等,但糖元不会存在血浆中,D项错误。 6.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能自主复制  ②不能自主复制  ③结构很小   ④蛋白质  ⑤环状RNA      ⑥环状DNA     ⑦能“友好”地“借居”Ks5u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③⑥⑦            D.②③⑥⑦ 参考答案: C 7. 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参考答案: B 8. 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参考答案: C 9. 下图甲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乙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用图甲的S→X→1→2→3→4→Y来表示 B.图乙中,结构9在图甲的1时期加倍且移向细胞两极 C.图乙中,结构10在图甲的4时期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D.图乙中,结构6在图甲的1时期出现染色体有利于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参考答案: D 10.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参考答案: A  神经元上动作电位是由的Na+内流造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没有消耗能量,为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而恢复静息电位时,Na+排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故选A。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和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 11. 水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生物细胞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相同,它们的代谢强度也相同 B.糖类、蛋白质、脂质在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都有水 C.水分过多与水分过少对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相同 D.内质网、核糖体、中心体等在活动中都不产生水 参考答案: B 12. 如图是关于生物学中某些变化趋势的曲线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横放根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促进作用 B.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y表示稳定性,则a、b可以分别表示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C.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基因频率的变化 D.若x表示时间,y表示变化量,则a、b可以分别表示适当提高CO2浓度后,某植物叶绿体内C3、C5的含量变化 参考答案: C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芽其次,茎再次. 【解答】解:A、由于根对生长素的作用较敏感,所以根横放,随时间的延长,近地侧的生长素积累较多时,会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到0,并进一步产生抑制作用,A错误; 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代表生物种类的多少,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却相反,B错误; C、若X表示喷施的农药浓度,则随农药浓度的增大,环境不抗药的害虫中越易被淘汰,这样导致抗药性个体占种群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大,不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小,C正确; D、若X表示时间,适当提高C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积累增多,C5积累减少;随时间的延长,光合作用逐渐趋于稳定,则C3的含量会逐渐降低,C5的含量会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若每个椭圆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化合物①~④依次表示 A. 胆固醇、酶、蛋白质、激素 B. 酶、蛋白质、动物激素、固醇 C. 动物激素、胆固醇、蛋白质、酶 D. 酶、动物激素、胆固醇、蛋白质 参考答案: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固醇不是酶,A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部分动物激素属于蛋白质,也有部分动物激素是固醇,B正确;固醇属于脂质,不是蛋白质,C错误;酶与动物激素之间不存在重叠关系,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化合物 14. 研究人员想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以表达产生生长激素。已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不插入到基因A、B中,而大肠杆菌不带任何抗性基因,则筛选获得“工程菌”的培养基中应加抗生素(    )  A.仅有链霉素                    B.仅有氨苄青霉素 C.同时有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D.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参考答案: C 15. 将两株同样的植物放在两个密闭的装置中,一个给予光照,一个遮光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关于这两株植物代谢的几种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给予光照的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能产生ATP B.遮光处理的植株中有机物的含量将减少 C.如果对遮光处理的植株突然给予光照,其叶肉细胞内的C3含量将增加 D.给予光照的装置中O2含量可能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 C 16. 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 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翻译的,他们推测密码子含有两个碱基、三个碱基、四个碱基的情况下,参与合成该RNA指导的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依次是                                 A.1、1、2     B.1、2、1  C.20、20、20  D.2、4、6 参考答案: B 17. 某海边的潮间带有一些洼地,由于退潮时海水仍会积留在洼地中,因而形成所谓的潮间池。潮间池中最强势的捕食者为一种海星,其主要猎物为某种贻贝,而该贻贝则是靠捕食潮间池中的无脊椎动物和藻类为生。有一位生态学家在上述的潮间池中进行实验,他将部分潮间池的海星全部移除,其它潮间池的海星则保留,然后进行连续十年的调查,并记录潮间池内物种数的变化,结果如图。根据上述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组的潮间池中,物种数每年持续减少   B.对照组的潮间池中,最强势的捕食者为贻贝 C.该实验说明移除生态系中的主要捕食者,可能使该生态系的组成物种数显著减少 D.该实验说明若受到相同外在因素的持续干扰,生态系内的组成物种数将无法维持稳定 参考答案: C 18.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B.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协助扩散实现的 C. 分泌蛋白先经过高尔基体再经过内质网分泌到细胞外 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参考答案: D 蓝藻细胞没有线粒体,A错误;主动运输机制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因此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B错误;分泌蛋白先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再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修饰加工分泌到细胞外,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正确。 19.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