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办瑞虹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上海市民办瑞虹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 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参考答案: B 【分析】 由曲线图可知,a、b均呈S型增长曲线,二者的K值相同,但由于培养条件不同,二者达到最大细胞密度的时间不相同、 【详解】a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K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错误;b先达到K值,可能是接种量高于a,B正确;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故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错误;t2时,a、b均达到K值,但由于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故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错误。故选B。   2. 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参考答案: D 3.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感染,下列有关破伤风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形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③遗传物质是RNA ④细胞内存在核糖体 A.①③④ B.②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D  ①破伤风杆菌是细菌的一种,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①正确;②破伤风杆菌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形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②错误;③破伤风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③错误;④破伤风杆菌的细胞内存在核糖体一种细胞器,④正确。 4. 在一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一凹槽,在凹槽中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32: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浓盐水的浓度比新鲜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细胞渗透失水,萝卜变软,凹槽中的水分增多. 【解答】解:A、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错误; B、该装置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与渗透作用无关,B正确; C、该装置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C错误; D、动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渗透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5.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参考答案: B 6.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 ℃恒温培养24~48 h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参考答案: 7.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②属于有丝分裂图像,①和③属于减数分裂图像 B.图②所代表生物的体细胞含4条染色体,通常情况下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有4种染色体组成 C.若图③是某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3个四分体 D.图④可以代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规律,且①②位于图④的BC段 参考答案: B 8. 当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SARS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    )     A.磷脂分子                         B.糖被     C.蛋白酶                           D.抗原 参考答案: B 9.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有关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②细胞学说揭示了“老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③柳树成熟筛管细胞中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蛙红细胞、人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1.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7主要用于合成ATP C.6可以来自叶绿体 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一中Na0H的作用是吸收CO2     B.提取装置二中D处液体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C.装置二中D瓶应先封口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 D.两个装置均必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 D 13. 一瓶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mol) 0.9 1.3 1.5 3.0 产生C2H5OH的量(mol) 0.9 0.7 0.6 0     A. 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0.6mol C. 氧浓度为c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50%用于酒精发酵 D. 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参考答案: C 氧浓度为a浓度时,产生CO2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相等,表示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没有有氧呼吸,A正确;由于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相等,因此氧浓度为b浓度时,有0.6mol的CO2经有氧呼吸产生,B正确;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6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0.3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1.5-0.6)÷6=0.15mol,因此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消耗葡萄糖总量的比值为0.3÷(0.3+0.15)=2/3,C错误;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酒精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等,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气浓度为d时,酵母菌不产生酒精,因此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点睛】判定细胞呼吸方式的三大依据 14. 关于细胞代谢叙述,正确的是 A.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即使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也不能判断是死细胞 B. 细胞内能量通过ATP分子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C.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O2量的值将增大 D. 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参考答案: A 【分析】 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2.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详解】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即使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体浓度,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此不能判断细胞的死活,A正确。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但不是循环的,B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而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肌细胞释放CO2量/吸收O2量的值将不变,C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且释放少量能量,D错误。 15. 下表中各项与右图曲线相符的是: 序号 横    轴 纵     轴 A 生长素浓度 对茎生长的作用 B 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温度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生成物的量 D 次级消费者的数量 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参考答案: B 16. 下列关于实验中实验试剂的使用、实验结果或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部分实验试剂 实验结果或结论 A 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苏丹IV染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脂肪被染成红色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层析液 滤纸条出现四条色素带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D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A 【分析】 考查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中四个重点实验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条件及实验现象等,需要对表格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详解】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A正确;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可以用层析液分离,滤纸条上会出现四条色素带,B错误;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错误;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点睛】识记高中重要实验试剂的使用、相关实验现象以及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特别是有机物与检测试剂的相关颜色反应。 17. 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 低浓度→高浓度    B. 载体蛋白协助    C. 高浓度→低浓度    D. 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 C 18. 生活在沙漠的仙人掌和生活在珊瑚礁中美丽的珊瑚鱼,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 A.差异很大   B.有些差异   C.大体相同    D.没有一定标准 参考答案: C 19. 下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参考答案: 答案:ABC 20. 人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A.都产生二氧化碳                  B.不可以同时进行 C.产生的[H]去向不同             D.中间产物都相同 参考答案: C 21. 逆转录酶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