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磐石市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评估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嘶哑(sī)       分外(fèn)   娉婷(pìng) 浮动(fú) B.摇曳(yè)       折腰(zhé)   鲜妍(yán)   可汗(kě) C.妖娆(náo)     海峡(xiá)   红晕(yùn)   凝望(níng) D.冠冕(guān)   枉然(wǎng)   飘逸(yì)   轻灵(líng)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开,故又称“桂榜”。 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 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青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D.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读书报告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勤学勤记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C.一提到干练、开朗的王老师,无论是她所教的学生,还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无不称赞她的敬业乐群。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言行相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我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 B.随着5G技术的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清画质节目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C.为了应对复杂的海上形势,保障我国领海安全,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电影《少年的你》将“校园欺凌”送上了热搜,相关学者呼吁尽早解决中小学生欺凌时有发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名句填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一封朝奏九重天,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借月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借“乡书”“大雁”传递着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 (5)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6)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国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不应生气,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那就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8)“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这句话与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相似。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谓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诰。故事,必试而后命,帝知修,诏特除之。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临溪而渔                              必试而后命 B.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帝知修 C.醒能述以文者                       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 D.太守谓谁                              谓侍臣曰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不 若 分 其 兵 驻 并 河 内 诸 堡 缓 急 得 以 应 援 4.甲文中“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按要求完成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荣”,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官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阐释? 2.简要论述本文第⑥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3.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这句话中的“一切”能不能换成“一些”?理由是什么? 4.下列材料能否作为第六段的论据?为什么? 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顶棚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能把人冻僵,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提炼镭,他们辛勤地奋斗着,每次要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要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 2.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B.前两句叙写诗人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C.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生机勃勃之景,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又有共勉之意。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三顾茅庐》,说说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政治蓝图和策略分别是什么。请摘录原文回答。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