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拽出来(zhuài) 毋宁(wú)       坚持不懈(xiè)       毛骨悚然(sǒng) B.威尔逊(xùn)       贮藏(zhù)       怏怏不乐(yàng)       广阔无垠(yín) C.战栗(lì)       胆怯(què)       风餐露宿(loù)       寒风凛冽(liè) D.厄运(è)       吞噬(shì)       羸弱(léi)             告罄(qì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蹬三轮               绕圈                 荒辟 B.夜盲症               塌败                 闲聊 C.直僵僵               欣然                 枯髅 D.滞笨                  愧作                 惶恐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他的事迹,如此地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B.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太平洋,使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今年五月,德国的五十二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词填空 (1)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_____________,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4)江山代有才人出 , 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楚有祠者,赐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棹数小舟     棹: (2)啮沙为坎穴     啮: (3)引酒且饮之   引: (4)终亡其酒      亡: 2.下面句中的“之”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数人饮之不足 B.引酒且饮之 C.子安能为之足 D.一人饮之有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4.读了上面两则故事,你有哪些收获?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风 ①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②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④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⑤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⑥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⑦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⑧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⑨“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⑩但我听清了。 ⑪“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⑫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⑬“但你说的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的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⑭“这么多年了,你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砂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⑮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⑯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⑰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⑱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⑲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有删改) 1.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情节 “我”的情感变化 (1) 窒息感 “我”收到父亲短信 (2)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 恍惚间开始明白 父亲邀“我”回家住 (3) 2.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3.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的含义。 4.文中父子之爱,深而沉。其实,有时候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请编写一条短信,给最关爱你的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主要写出了诗人哪几种心境? 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品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本诗的思路非常清晰,请分别用四个词语把四节内容概括出来。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请以“感动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从“老师”“路人”“温暖”“一句话”“瞬间”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干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