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万州二中2022-2023年高三下期2月月考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Cl-35.5 Sc-45 Co-59 As-75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 B. 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 汽车尾气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 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铁表面镀锌形成铁锌原电池,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增强其抗腐蚀性,故A正确; B. 聚乙烯塑料难分解聚乳酸塑料易分解,故B错误; C.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故C正确; D. 重金属离子对有毒不能随意排放,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2. “神舟”四号上,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太空进行了用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提纯”的电泳实验。下列有关电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电泳现象是胶体表现出的性质 B. 电泳可以用于某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C. 氢氧化铁胶体电泳时,其胶体微粒向电源的正极移动 D. 因为胶体微粒带有电荷,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可以产生电泳现象,因此电泳现象是胶体表现出性质,A正确; B.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因此电泳可以用于某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B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因此氢氧化铁胶体电泳时,其胶体微粒向电源的负极移动,C错误; D.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由于胶体微粒带有电荷,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D正确; 故选C。 3. 在短周期元素中,元素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之比为3:1,下列有关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VIA族 B. 该元素在同主族中金属性最强 C. 常温下,金属镁、铝都能与化合物H2M剧烈反应生成H2 D. 化合物H2M2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M元素是O元素。 【详解】A.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周期VIA族,A错误; B.氧元素在同主族中非金属性最强,B错误; C.常温下,金属镁、铝不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C错误; D.过氧化氢中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正确; 答案选D。 4. 下列各组微粒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 CO和CO2 B. NO和NO2 C. CH4和NH3 D. CO2和N2O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子数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互称为等电子体。 【详解】试题分析: A.CO中含有2个原子,CO2中含有3个原子,价电子总数分别为10、16,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A错误; B.NO中含有2个原子,NO2中含有3个原子,价电子总数分别为11、17,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B错误; C.CH4中含有5个原子,NH3中含有4个原子,价电子总数分别为8、8,所以不是等电子体,故C错误; D.CO2和N2O都含有3个原子,其价电子数都是16,所以是等电子体,故D正确; 故选D。 5.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 Cl-+ClO- B. 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碳:CO+CO2+H2O+2Na+= 2NaHCO3↓ C. 单质钠与水反应:2Na+H2O=2Na++ OH-+H2↑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Ba2++ SO=Ba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O为弱酸,不能拆成离子,A错误; B.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CO2+H2O+2Na+= 2NaHCO3↓,B正确; C.选项所给方程式电荷不守恒,正确为2Na+2H2O=2Na++ 2OH-+H2↑,C错误; D.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还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Ba2++ SO=BaSO4↓+ Cu(OH)2↓,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 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A. 水解生成和HCl,则水解生成和HCl B. 在水中会水解生成,则在浓氨水中会氨解生成 C. 与反应生成,则能与反应生成 D. AgCl难溶于水,故AgF难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PCl3水解生成H3PO3和HCl,而NCl3中N为-3价,Cl为+1价,因此水解生成NH3和HClO,A错误; B.FeCl3在水中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则氯化铁在浓氨水中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铵,B错误; C.Na2O+CO2=Na2CO3,则Na2S+CS2=Na2CS3,C正确; D.氯化银难溶于水,而氟化银可溶,D错误; 答案选C。 7.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测定氯水的pH 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不变色 保存液溴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水具有漂白性,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A不能达到目的; B.测定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根据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测定,需要使用的漏斗应该是分液漏斗,而长颈会导致气体逸出,故B不能达到目的; C.电解中铁做阳极产生二价铁离子,而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能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煤油能隔绝空气,故能长时间不变色,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液溴具有挥发性,又具有腐蚀性,能腐蚀橡胶塞,故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的设计合理性,是否达到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和物质的性质进行判断实验是否达到目的,注意实验装置的合理性。 8. 反应因在催化剂表面与接触而得名,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低 B. 图示过程中既有的断裂,又有的形成 C. 、中硫原子均为杂化 D. 该反应的催化剂有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反应①为慢反应,反应较难进行,其活化能比反应②的高,选项A错误; B.反应①生成新的S-O键,整个过程没有S-O键的断裂,选项B错误; C.SO2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所以硫原子采取杂化,SO3的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所以硫原子采取杂化,选项C正确; D.该反应的催化剂只有V2O5,V2O4是前面反应生成,又在后面反应中消耗,属于“中间产物”,选项D错误; 故选C。 9.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氧化铜加入稀盐酸:CuO+2H+=Cu2++H2O B. 小苏打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OH-=CO2↑+H2O C. 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漂白粉:2Ca(OH)2+2Cl2=2Ca2++2Cl-+2ClO-+2H2O D. 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滴加稀硫酸:H++OH-=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物质的拆分原则,A正确; B.小苏打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OH-=+H2O,B错误; C.应该是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乳中制漂白粉,所得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均为固体,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C错误; D.Cu(OH)2难溶于水,主要以固体存在,不能写离子形式,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u(OH)2+2H+=Cu2++2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 B. 常温下,能自发的原因是 C. 已知:,保持温度不变,增大压强,的浓度减小 D. 向溶液中加适量水,导致溶液中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多元弱酸,应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为主,则:,,所以有,错误; B.和在常温下可以反应,该反应的熵减小,但是能自发,所以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由于温度不变,所以不变,错误; D.将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溶液的体积,得,,加水促进的电离,增多,减小,所以增多,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8.0 g固体NaOH置于5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定容 B 除去H2SO4中的HCl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C 除去KNO3固体中少量的NaCl 将固体溶解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D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A错误; B.硫酸根离子也能和银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银沉淀,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错误; C.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液可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钾固体,C正确; D.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加到饱和氯化铁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生成胶体,D错误; 答案选C。 12.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NaCl溶液中:Fe3+、NH、Cl-、CO B. 0.1 mol•L-1 KNO3 溶液中:Na+、Mg2+、Cl-、SO C.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Zn2+、SO、NH D. =1×10-12 的溶液:K+、Na+、Cl-、HCO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离子反应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双水解的而不能大量共存,根据离子间是否反应进行判断。 【详解】A.Fe3+ 与CO会发生双水解并且有沉淀生成,故不能大量共存。 B.所有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 C.甲基橙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而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发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 D.当时,说明,溶液显碱性,碱性条件下会发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答案B。 【点睛】此题考查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注意隐含条件的应用。 13. 一种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W、X、Y位于同一周期,Z与W位于同一主族,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Y>W>Z B. Y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X和W形成的化合物XW4中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D. W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WO2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且Y可形成2个共价键,则Y为S;W、X、Y位于同一周期,则位于第三周期,W形成1条化学键,则W为Cl,X形成4条化学键,则X为Si;Z与W位于同一主族,则Z为F。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所以原子半径:Si>S>Cl>F,故A正确: B.Y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SO2和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