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东乡县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通关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御聘(pìn)             钦差(qīn)                  陛下(bì) B.称职(chènɡ)          爵位(jué)                 滑稽(jī) C.附和(hè)               炫耀(xuàn)               称赞(chēnɡ) D.阿谀(yú)               愚蠢(chǔn)               呈报(ché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殉职   巍峨   沉默寡言   头晕目炫 B.纯悴   逾越   源源不断   记忆尤新 C.流淌   呻吟   麻木不仁   犹豫不决 D.禁固   派遣   稀稀拉拉   精益求精 3、词语积累——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校安全会议上,校长总是絮絮叨叨地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B.这件事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很多遍,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C.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的消息传到祖国各地时,人们都喜出望外。 D.政府部门为被征收户提供了异地安置、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种方案,让被征收户们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关注和培养的重要工作。 C.劝阻青少年戒烟,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 (5)《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学习既要“学”又要“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①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②;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济尼〕名字叫济的尼姑。②〔林下风气〕称颂女子闲雅飘逸的风采,多用于称颂贤淑有才学的女子。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俄而雪骤(       ) (2)公欣然曰(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 (4)未若柳絮因风起(       ) 2.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绝”有“断绝”“拒绝”“极,非常”等意思;“欲”有“欲望”“希望”“需要”等意思。根据语句大意推断,“谢遏绝重其姊”中“绝”的意思应是“_______”,“欲以敌之”中“欲”的意思应是“__________”。 3.根据两文推断,王夫人和顾家妇,谁是谢遏的姐姐,谁是张玄的妹妹? 4.文章结尾往往隐含作者的态度。根据两则文章结尾语句,分别指出作者对“谢道韫与谢朗(胡儿)、王夫人与顾家妇”谁优谁劣的观点,并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两则短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乙】 母亲的格言 [戴若冰] ①母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 ②母亲是1990年麦收时节走的。当时,我在一所中学教书,每个周末都回去看母亲。记得那是刚开镰的一个周末,上午母亲还去地里帮着割麦子,下午就喊胸口闷得厉害。傍晚时分我去看母亲,她正倚在床头打盹儿。 ③听到我的脚步声,她坐起来,说:“山娃回来了?”我说:“是的。妈妈,学校里事情太多,下个周末我可能不回来了。” ④“我晓得,孩子们要考试了,你忙。”接过我端去的水杯,母亲喝了一口,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老师的要把学生娃放心上。” ⑤我十分诧异,诧异于从来没有听到母亲说过这么上“档次”的格言。她平时说的格言,大多是从外祖父那里捡来的,有的则是她自个儿编的。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下里巴人”,全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今天,她怎么说出如此有品位的格言呢,难不成母亲年轻时读过《三字经》? ⑥母亲精神尚好,我问母亲需不需要进医院,她说不用去了,睡一宿就没事的。晚餐时,母亲吃了几片西红柿、几片黄瓜、一个煮鸡蛋、半碗菜稀饭。 ⑦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母亲就静静地走了。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竟是她老人家留给我的遗言。 ⑧我的外祖父是个木匠,走南闯北做手艺,见多识广,知道很多格言、民谚。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吧,虽说读书不多,但母亲说起话来颇有文化味儿,张口就是格言竟成了母亲的文化招牌,邻居夸她“出口成章”,实际上,母亲不过是个“半文盲”。 —— 节选自《中国文化报》 1.两篇文章的体裁都是_________,两篇文章记叙的顺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甲】文的第①自然段中写道,“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文中最能表现“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两个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的第⑤自然段中写道“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下里巴人’,全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句中“下里巴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从文中的叠词“悄悄”、“偷偷” 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慈爱、细心的母亲。】 B.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絮絮叨叨”一词,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不配合而变得心情郁闷,怀旧话多。】 C.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竟是她老人家留给我的遗言。【一个“竟”字含有对自己未能及时察觉母亲患病的愧疚,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D.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母亲就静静地走了。【“静静”一词,既说明了母亲的去世并没有经历苦痛,十分平静,也侧面说明了我完全没有想到她的离去,十分突然。】 4.【乙】文的第④自然段中写道,“我晓得,孩子们要考试了,你忙。”接过我端去的水杯,母亲喝了一口,又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老师的要把学生娃放心上。”句中母亲朴实的语言说明母亲是一个(             ) 的母亲。(多选) A.深明大义 B.无私、坚强、伟大 C.体谅、理解儿子 D.具有博爱精神 5.【乙】文中既说“我觉得母亲的格言不过是些‘下里巴人’,全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但文章的开头却说“母亲去世多年了,但她的格言还在我耳边回响。”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6.文章内容鉴赏理解。 ①【甲】文中母亲一再表示要带“我”去看菊花,那么,“看花”在文中有何用意? ②【乙】文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品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的诗作以浪漫主义著称,不乏大胆奇特的想象。请结合两首诗作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材料二: 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携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四众急急回山,无好步,忙忙又转上雷音。 唐僧师徒经历干难万险,到达灵山见如来。如来命迦叶、阿摊二尊者传授经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