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第37课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三十七课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课标要求:结合对复杂事物的把握,体会辩证思维的特征;理解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途径;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核心素养:通过具体思维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辩证思维的突破作用,特别是发现问题和提出突破性方案方面的有力效果,培养科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一 把握辩证分合 1.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辩证思维的特征 整体性 内容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作用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动态性 内容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作用 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提醒] 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3)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分析 综合 含义 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中: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特征 优点:具体的“点”认识透彻、精确;局限性: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片面认识 整体性;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辩证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提醒] 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 考向一 辩证思维的特征 典例1 要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要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克服靠浪费资源求发展的短期行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切实提高资源合理利用水平。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们为什么必须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 (1)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2)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前后发展的连续性。当代人的发展会影响和制约后代人的发展,当代人采取的某种发展战略决定了这种“影响和制约”的性质。 (3)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只有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发展道路,才能为后人提供持续发展的基础。反之,则为后人的发展造成无穷的祸患。 (4)忽视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会给人类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现代化建设中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变式1 系统科学是这样描述系统演化的:旧结构稳定机制渐渐失效→系统不确定程度增加→旧结构破坏,系统失去稳定性→新结构确立→系统重新稳定……这种系统演化观,生动地体现了辩证思维的________特征。(  ) A.整体性 B.对立统一性 C.动态性 D.多层次性 答案 C 解析 系统演化的过程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描述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因此C项符合题意。 考向二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典例2 19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科学家经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了解到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水、无机盐、糖类和脂类、蛋白质、核酸,并以定量的形式分析其在细胞中的比重。这种对细胞的层层分析、分别加以研究,是科学研究细胞必经的阶段。 这一事实说明(  ) A.只有对事物各要素首先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 B.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分析比综合更重要 C.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综合比分析更重要 D.只有对事物各要素加以综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答案 A 解析 首先通过审题,可以判定C、D着眼点是综合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与题干不相关,且C观点错误,因此排除。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B错误。A正确且符合题意。 变式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达尔文从1831年12月到1836年10月,进行了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在太平洋逗留期间,他通过周密的考察发现,这里的雀类具有多样性,至少可以分为14个不同的种,彼此的主要区别是喙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这些特殊的种在世界其他地区并不存在,但同南美大陆的一种雀有明显的近亲相似。达尔文对这些材料反复研究,从而作出合理的解释:它们是大陆雀的后代,由于长期栖居岛上觅食方式的不同,而引起了喙的变异。根据许多类似的研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成就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在思维上有什么启发? 答案 (1)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调查,掌握客观的、全面的、丰富的真实材料。 (2)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认识不同事物的特点。 (3)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综合,把握同类事物的共性和内在联系。 易错点一 混淆辩证思维与形而上学思维 提醒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辩证思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属于形而上学思维。 训练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者的思维方法属于(  ) A.整体性思维 B.动态性思维 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否认了相对静止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刻舟求剑者,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C项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 对分析与综合区分不清 提醒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精确性是其优点;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 训练2 牛顿用三棱镜将日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光波的波长,这才明白光的颜色的本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只有对事物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 B.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通过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C.只有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才能进行正确分析 D.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看出,本题强调分析的重要性,B、C未体现题干主旨;D表述错误,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但不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故选A。 核心考点二 理解质量互变 1.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与量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提醒] 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2)量变与质变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 相互区别 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 相互包含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包含着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②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 2.把握适度原则 (1)含义 ①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②适度: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 [提醒]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③适度原则: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2)掌握适度原则 ①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③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考向一 质量互变规律 典例1 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1365≈37.8”和“1.02365≈1 377.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这蕴含的原理是(  ) A.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量变,但没有强调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排除B;题中强调量变的重要性,而没有强调质变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故排除C;D项强调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与题意不符,排除。 变式1 下图漫画告诉我们(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注重防微杜渐 ④必须坚持动态性的辩证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漫画的主旨是一个人一开始接受小贿赂,慢慢地接受更多赃款,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符合题意;漫画告诉我们在拒腐防变问题上,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注重防微杜渐,而不是促成质变,③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在拒腐防变问题上,要坚持动态性的辩证思维,④符合题意。 考向二 把握适度原则 典例2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