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遵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预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镀金(dù)        庇护(pì)          澄澈(chéng)       较量(jiào) B.爵士(jiǎo)       钦差(qīn)        勋章(xūn)          缥缈(piāo) C.头衔(xián)       妥当(tuǒ)        御聘(yù)          袍子(páo) D.炫耀(xuàn)       呈报(chéng)   陛下(bì)            滑稽(jì)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激荡  争执  盔甲  人声鼎沸 B.抵达  拼凑  欲望  小心翼翼 C.倘若  鉴赏  暖和  美不胜收 D.渊搏  质朴  搓捻  截然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灵机一动,临时想出一个好办法。 B.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C.倘或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诳语么? D.妈妈收到礼物,高兴得眉开眼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生态乡村处理生活垃圾的经验。 B.《中华文明之美》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中国结不仅造型完美,应用广泛,而且形态、颜色都蕴含着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D.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兵马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 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的《潼关》 (2)僵卧孤村不自哀, ________。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刘禹锡《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以积极向上的豪迈之情赞颂秋天美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夜雨寄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B.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 C.国人道之   道:讲述 D.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治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其一犬坐于前 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C.有闻而传之者/温故而知新 D.国人道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A.不能内心平淡,随遇而安,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完成远大目标。 B.不能内心平淡,随遇而安,就没办法阐明意志,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C.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阐明意志,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完成远大目标。 D.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说理透辟,但手法各异。甲文寓理于事,富有说服力;乙文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让说理走向深刻。 B.两文结构清晰,甲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乙文从立志、学习、惜时三个层次进行阐述。 C.两文语言简洁,各具特色。甲文语言凝练、幽默风趣;乙文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 D.两文皆短小精辟,引人深思。甲文告诉我们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乙文告诫儿子要通过勤学获取高官厚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金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⑦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⑧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⑨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五猖会》,有删改)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作用是什么? 4.随着事情的发展,概括“我”的情绪变化过程。 五、诗歌鉴赏(共5分) 【甲】                                                            【乙】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客发苕溪   清·叶燮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1.【乙】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变化的是哪两个字? 2.两位诗人都是乘船疾行,心情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请你仿照示例,用简练的语言介绍巴金和冰心。 示例:施耐庵,是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水浒传》。 七、作文(共40分) 题目:《我真想美梦成真》 要求:(1)请直接作文 (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酌情奖励)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容易显露个人信息的地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