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桦甸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缅怀(miǎn) 挑拨离间(jiàn)       戛然而止(jiá) B.凫水(fú)       狩猎(shòu) 强词夺理(qiáng)       安营扎寨(zhā) C.缥缈(piāo)       蒹葭(jiā) 阳奉阴违(wéi)       络绎不绝(yì) D.骈死(pián)       缄默(j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告诫  如丝如缕  寒噤  怒不可遏 B.弥漫  勇往直前  迂回  前呼后拥 C.横溢  推推搡搡  漩涡  千军万马 D.刹时  博大宽厚  驰骋  振耳欲聋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 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B.6月5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 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_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疠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载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名字 C.亦若是则已矣       是:动词,表判断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南冥者,天池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B.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C.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D.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阖门而殪”“覆族而丧”说明这次瘟疫传染性极强,往往一人感染,全家全族很难幸免于难。 B.在这次瘟疫之中,有些人为了躲过这场灾难,竟求助于鬼神,希望保佑自己和家人度过灾难。 C.此瘟疫流行期间,若穿重貂之衣,或锦衣玉食,一般可以避免染上瘟疫,躲过此次灾难。 D.曹植以为瘟疫流的产生与暴发不过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普通百姓若借鬼神来避瘟疫,则太可笑了。 5.将【甲】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完成下面小题。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⑤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⑥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迷。 ⑦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⑧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⑨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⑩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⑪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⑫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⑬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⑮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用双重否定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有力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B.第⑤段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引出下文大陆漂移假说。 C.第⑥段加点的“几乎”,准确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能解释地质界大部分未解之谜。 D.第⑪段括号中补充说明的内容是假设,说明南美与非洲的分离晚于南极与澳大利亚。 2.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却以议论开篇,请分析第①段的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⑭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4.本文和《被压扁的沙子》都谈到了“恐龙”。一篇是由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另一篇是由“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通过学习两篇文章中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你获得哪些启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出自《诗经·周南》,属于“雅”。“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典礼。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水鸟和鸣的美好画面,引出男子对淑女的殷切期盼。 C.“悠哉悠哉”连用“悠”字,把主人公对意中人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参差”“窈窕”等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的生动性。 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农谚”即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总结了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请同学们向有经验的老人请教,收集两条农谚。 七、作文(共40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个繁花似锦的花园,不管曾经是贫穷还是富裕,在那片土地上永远盛开着天真、快乐、幸福、甜蜜的花朵,值得用一生去回忆。美好的童年对你来说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回忆起来,你会觉得有太多的东西留在那个花园里。 请将题目“留在童年花园里的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