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界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伊春市宜春界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构成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级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 参考答案: A 略 2.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28 g CO和N2的混合气体一定含有2NA个原子 B. 1 L 0.1 mol/L NaHSO4溶液中含有0.1 NA个HSO4- C. 将0.1 mol FeCl3溶于沸水制成胶体,其中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为0.1 NA D. 0.2mol/L KCl溶液中含有0.2 NA个Cl- 参考答案: A 【详解】A. CO和N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均为双原子分子,所以28 g CO和N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原子总数一定为2NA,故A正确; B.硫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硫酸氢钠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氢根离子,故B错误; C. 因为氢氧化铁胶体中,氢氧化铁胶粒为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将0.1 mol FeCl3溶于沸水制成胶体,其中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小于0.1 NA,故C错误; D. 没有给定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出0.2mol/LKCl溶液中含有Cl-的数目,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点睛】硫酸氢钠属于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三种离子:NaHSO4=Na++H++SO42-;在熔融的条件下,电离出2种离子:NaHSO4=Na++HSO4-。 3. 纯净的碳酸氢钙试样在高温下分解,当剩余的固体质量为原试样质量的一半时,碳酸氢钙的分解率是     (   ) A.50%               B.75%            C.92.7%          D.100% 参考答案: D 略 4. 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五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三价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价砷在维生素C作用下发生了还原反应 B.“两者同食”发生的反应中维生素C作还原剂 C.河虾中含有的五价砷,没有毒性 D.毒药砒霜是含砷的氧化物,可以推测砒霜中所含的砷元素化合价为+5 参考答案: 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由信息可知,维生素C可将五价砷转化为三价砷,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维生素C作还原剂,五价砷具有氧化性,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来解答. 【解答】解:A.根据维生素C的作用是将五价砷转化为三价砷,所以五价砷做氧化剂,维生素C做还原剂,五价砷发生了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由信息可知,反应中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维生素C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维生素C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故B正确; C.河虾中含有砷元素为五价砷,是无毒的,能食用,三价砷有毒,故C正确; D.五价砷是无毒的,三价砷有毒,砒霜的毒性即为砷元素的毒性,砒霜中所含的砷元素化合价为+3,故D错误. 故选D. 5.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定容时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标线,再补几滴水到标线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H2S的结构式:H—S—H                   B   Mg2+的结构示意图: C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    D   考古时利用 68C 来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参考答案: A 略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确定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OH-的摩尔质量为17g/mol C.1molH2O的质量是18g/mol      D.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参考答案: B 略 8.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1mol NaC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将0.1mol NaOH投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充分振荡后,浓度为1 mol·L-1 C.需要48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配制时应选用50mL容量瓶 D.将4.0g NaOH放入烧杯并加水搅拌冷却后全部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所得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参考答案: C 略 9. 常温下,下列不能和铁反应的物质是(     ) A. 氯水    B. 硫酸铜溶液    C. 氯化铁溶液    D. 食盐水 参考答案: D A. 常温下氯水与铁反应,A错误;B. 常温下硫酸铜溶液与铁发生置换反应,B错误;C. 常温下氯化铁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C错误;D. 常温下食盐水与铁不反应,D正确,答案选D。 10. 已知:① 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 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 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 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 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 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参考答案: A ①高锰酸钾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②氯气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③铁离子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上述过程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选项A正确。   11. 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六项中的A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式或碱式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⑥ 参考答案: A 略 12. (3分)、下列3种不同粒子H、H、H表示______种元素,______种核素,H、H、H互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每空1分,共3分)、1    3    同位素 略 13. 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分液       D.洗气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 ①品红溶液  ②KMnO4酸性溶液  ③溴水  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⑤淀粉碘溶液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详解】①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的漂白性;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 ③能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体现SO2的还原性; ④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体现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⑤使淀粉的碘溶液褪色,发生反应I2+SO2+2H2O=H2SO4+2HI,体现SO2的还原性; 综上所述,实质相同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15.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共价化合物并且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 O2和CCl4 B. NaH和HI C. Cl2和NH4NO3 D. CHCl3和CS2 参考答案: D 【分析】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非极性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氧气属于单质,分子中O=O原子之间只存在非极性键,CCl4为共价化合物,CCl4中C原子和Cl原子之间只存在极性共价键,选项A错误; B.HI属于共价化合物,分子中H-I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NaI属于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碘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同,选项A错误; C.氯气为单质,分子中Cl-Cl原子之间只存在非极性键,NH4NO3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选项C错误; D.CHCl3和CS2分子中都只含共价键,且都是极性键,均为共价化合物,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8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 (3)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通气后B、D两个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D:________。 (5)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请你分析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活塞未打开    (2)MnO2+4HCl(浓)MnCl2+2H2O+Cl2↑    4NA (3)尾气处理    (4)褪色    变为红色    无变化 (5)SO2+Cl2+2H2O=2HCl+H2SO4 【分析】 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装置B中的品红溶液,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溶液褪色,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剩余二氧化硫和氯气通过装置C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据此判断。 【详解】(1)塞子没有取下来,打开活塞时,空气无法进入分液漏斗内部,造成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液体无法流出; (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反应中每有4mol HCl参与反应,被氧化的氯化氢是2mol,2molHCl被氧化电子转移为2mol,若有8mol的HCl参加反应,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NA; (3)二氧化硫和氯气均是有毒气体,需要尾气处理,所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4)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 (5)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1:1发生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褪色。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探究,明确实验原理、装置的作用以及物质的性质特点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氯气和二氧化硫性质的不同,尤其要注意氯气没有漂白性,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