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hù)                      采薇(wēi) B.绝 (yǎn)       飞漱(sù)        属引(zhǔ)                      萋萋(qī) C.藻荇(xìng)          燕然(yàn)       缥碧(piǎo)                    轩邈(miǎo) D.横柯(kē)             戾天(lì)        急湍(tuān)                    经纶(lú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泻气   由衷   延续   灵活   如梦初醒 B.颁发   仲裁   巨额   潇洒   屏息敛声 C.凌空   默契   浩瀚   桅杆   一丝不苟 D.溃退   业已   要塞   娴熟   白手起家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每位共产党员都必须坚持原则,保持纯洁的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首鼠两端,更不能见风使舵。 B.在我国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充分发扬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像一道清流浸润人心,掀起了全民朗读的热潮。 D.初夏时节,安顺旧州山里江南百花争艳。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B.为了避免被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的生日。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第73界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信不立”这些名言在我们身边萦绕。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写出你收集到的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惩山北之塞(        )     (3)始一反焉(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课文《白杨礼赞》,回答问题。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 1.文章开篇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七自然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4.结合第八自然段的内容,简要说说白杨树与北方的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5.作者在第九自然段中写“贵族化的楠木”的目的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春望》的理解与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B.《春望》是一首五言句,情景兼具,内容丰富,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直抒胸臆,慷慨淋漓。 C.首联以对偶句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D.诗人得不到家书,是因为家乡因安史之乱引发了一场长达三个月的大火,导致讯息难通。 2.诗人杜甫在尾联中描绘自身“稀疏白头”的苍老形象,借此抒发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给下列句子排序,并说出依据。 ①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六十吨重、十四点七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②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③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④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顺序 依据: 七、作文(共40分) 读书节系列活动中,班里将举行一次“最佳课文插图”主题班会。在班会上,你打算向同学推荐《愚公移山》插图(如图)。语文老师要求你根据插图情景、课文内容和对人物的了解,写一个精彩的对话片段。请你根据语文老师的建议完成发言稿的准备任务。 建议:①依据课文,但不照搬课文,可创设一定的环境;②体现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态等;③语言简洁、流畅,1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