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苏坑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苏坑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溶液中除H+、OH-外,还有大量的Mg2+、Fe3+、Cl-,且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下列有关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B.向该溶液中加入KI溶液后,原有的五种离子物质的量不变 C.若溶液中C(Cl-)=0.6mol/L,则该溶液的PH为1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只能发生置换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2. 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如图1。改变温度和压强,生成物Z的百分含量如表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3X(g)+Y(g)4Z(g);ΔH>0 B.X(g) + 3Y(g)4Z(g);ΔH>0 C.3X(g)+Y(g)3Z(g);ΔH<0 D.X(g)+3Y(g)3Z(g);ΔH<0 参考答案: A 3.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人 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滴加KI溶液时,转移2 mol e-时生成 1 mol白色沉淀     B.通入S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 SO2的漂白性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参考答案: D :A、滴加KI溶液时,反应为2Cu2++4I-=2CuI↓+I2,转移2mol e-时生成2mol白色沉淀,故A错误;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反应为:SO2+I2=2H2O=2HI+H2SO4,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B错误;C、通入S02时,S02与I2反应,SO2+I2=2H2O=2HI+H2SO4,I2作氧化剂,故C错误;D、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反应2Cu2++4I-=2CuI↓+I2,SO2+I2=2H2O=2HI+H2SO4,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得到氧化性顺序:Cu2+>I2>SO2,故D正确。 4.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 B.中性溶液:Fe3+、Al3+、NO3-、SO42- C.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H+)=10-10mol·L-1的溶液:Na+、Cl-、ClO-、SO32- 参考答案: A 略 5. 目前人类已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①都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都叫气态氢化物;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④正确                      D.①②③④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 D 略 6. (07年全国卷Ⅱ)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本题符合铜锌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锌)经外电路(导线)流向正极(铜)。负极锌片:Zn-2e-══Zn2+;正极铜片:2H++2e-══H2↑,总反应为:Zn+2H+══Zn2++ H2↑,原电池中没有产生O2。没有参与反应的SO42-离子浓度不会逐渐增大。   点拨: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不参与电极反应的离子不能定向移动,这种离子在溶液的各个区域浓度基本不变。   7. 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实验: (N2O4(g) 2NO2(g) ΔH>0)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在活塞上都加2 kg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甲>乙,(b)甲>乙                     B.(a)甲>乙,(b)甲=乙 C.(a)甲<乙,(b)甲>乙                     D.(a)甲>乙,(b)甲<乙 参考答案: D 略 8. 已知:(1)Zn(s)+1/2O2(g)==ZnO(s),ΔH=-348.3kJ/mol (2) 2Ag(s)+1/2 O2(g)== Ag2O(s),ΔH=-31.0kJ/mol  则Zn(s)+ Ag2O(s)== ZnO(s)+ 2Ag(s)的ΔH等于() A.-317.3kJ/mol        B.-379.3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盖斯定律指出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而与具体的反应途径无关。也就是说,相关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加减”,随之反应热△H也相应的“加减”。即由(1)式—(2)式可得ΔH=—317.3KJ/mol。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溶有足量氨的B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B.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C.将盐酸、KSCN 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  D.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试剂及相关操作顺序可以是: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盐酸 参考答案: C 略 10. (2分)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含有NO3﹣的水溶液中:NH4+、Fe2+、SO42﹣、H+   B. 含有CO32﹣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NO3﹣、Cl﹣、Na+   C. 在pH=2的溶液中:ClO﹣、SO32﹣、Na+、K+   D. 能与铝粉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Na+、Al3+、CH3COO﹣、I﹣ 参考答案: B A.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Fe2+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 C.pH=2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ClO﹣、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能与铝粉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可能呈强碱性,或为非氧化性酸溶液,酸性条件下CH3COO﹣不能大量共存,碱性条件下Al3+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11. 氨气是生产化肥、硝酸等的重要原料,围绕合成氨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三氯化氮水解可生成氨气和物质X,X的电子式为    . (2)已知:N2(g)+3H2 (g)2NH3(g)△H=﹣92.4kJ?mol﹣1,断裂1molN≡N键需要的能量为     kJ. (3)常温下,向amol?L﹣1的氨水中加入等体积bmol?L﹣1的盐酸,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该温度下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 (4)在相同温度下,向甲、乙、丙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照下列三种方式分别投料,发生反应:N2(g)+3H2 (g)2NH3(g),测得甲容器中H2的平衡转化率为40%.   n(N2)/mol N(H2)/mol N(NH3)/mol 甲 1 3 0 乙 0.5 1.5 1 丙 0 0 4 ①乙容器中起始反应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达到平衡时,甲、乙、丙三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      . (5)现分别在150℃、300℃、500℃时向反应器中按n(N2):n(H2)=1:3投料发生反应:N2(g)+3H2 (g)2NH3(g),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150℃时发生的反应可用曲线   (填“m”“n”或“l”)表示. ②上图中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是          . ③若B点时c(NH3)=0.6mol?L﹣1,则此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参考答案: (1); (2)946; (3); (4)①逆向; ②丙>甲=乙; (5)①m; ②K(A)>K(B)=K(C); ③.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三氯化氮水解依据水解实质分析应生成氨气和次氯酸; (2)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据此计算出断开1mol N≡N键吸收的能量; (3)将a mol?L﹣1的氨水与b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中c(OH﹣)=1×10﹣7mol/L,根据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 (4)①甲、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甲中氢气的转化率计算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与乙中氢气的物质的量比较,判断反应进行方向; ②甲、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相等,丙相当于在甲平衡的基础上,再加入1molN2、3molH2,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解答; (5)①N2(g)+3H2 (g)2NH3(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氨气的含量越低;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③B点时c(NH3)=0.6mol?L﹣1,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L,则氮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6)×=0.1mol/L,则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结合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计算. 【解答】解:(1)三氯化氮水解依据水解实质分析应生成氨气和次氯酸,NCl3+3H2O═NH3+3HClO,所以最初应生成氨气和HClO,HClO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已知:H﹣H键能为436kJ/mol,NH3中3个N﹣H键能为1173.2kJ/mol,设N≡N的键能为x,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 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故x+3×436kJ/mol﹣2×1173.2kJ/mol=﹣92.4kJ/mol 解得:x=946 kJ/mol,则断裂1molN≡N键需要的能量为946kJ; 故答案为:946; (3)将a mol?L﹣1的氨水与b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溶液中c(OH﹣)=1×10﹣7mol/L, 溶液中c(NH4+)=c(Cl﹣)=mol/L,混合后反应前c(NH3?H2O)=mol/L, 则反应后一水合氨的浓度为:c(NH3?H2O)=(﹣)mol/L, 则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故答案为:; (4)①甲、乙是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平衡时甲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40%,则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