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党武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党武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参考答案: A 略 2. 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mol·L-1·s-1 B. v(B)=0.3 mol·L-1·s-1 C. v(C)=0.8 mol·L-1·s-1 D. v(D)=1 mol·L-1·s-1 参考答案: B 【详解】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比,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时候,可以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表示进行比较。此题中可均用B表示。 A. B. 0.3 mol·L-1·s-1 C. D. 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本题答案选B。 3.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A. 最高正价:P<S<Cl<Ar    B. 热稳定性:H2O>HF>HCl C. 酸性强弱:HNO3<H2CO3<H3PO4    D. 还原性 F- <Cl-<Br- 参考答案: D A. Ar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性质较为稳定,不能显示+8价,故A错误;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HF最稳定,故B错误;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NO3最强,故C错误;D.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还原性 F- <Cl-<Br-,故D正确;故选D。 4. 欲除漆包铜线表面的油漆,可将铜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再将其放入某种试剂中即可除净,该试剂是                    (    )    A.硝酸            B.醋酸           C.乙醇          D.硫酸 参考答案: C 略 5. 将12mol/L的盐酸(ρ=1.19g/cm3)50mL稀释成6mol/L的盐酸(ρ=1.10g/cm3),需加水的体积为(    ) A.50mL          B.50.5mL       C.55mL       D.59.5mL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关于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C.能与NaOH溶液反应 D.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参考答案: B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分析】SO2性质有: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②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剂氧化成SO3;③若氧化性;④漂白性,能够和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但是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可以根据以上性质快速做出判断. 【解答】解:A、SO2具有漂白性,能够和某些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但是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A正确; B、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够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但不是硫酸,故B错误; C、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够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SO2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剂氧化成SO3或者硫酸,故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A           B            C             D            E 参考答案: A 8.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2(g)2HCl(g)+I2(s)。下列事实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断裂1 mol Cl-Cl键同时形成1 mol H-Cl键 B. 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 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D.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参考答案: A 【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判断。 【详解】A. 断裂1 mol Cl-Cl键同时形成1 mol H-Cl键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 B. 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气体质量是变化的,容积始终是不变的,所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 C. 正反应体积减小,则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 D.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说明碘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 答案选A。 9. 漂白粉在溶液中存在ClO—+H2OHClO+OH—平衡,下列措施能提高其漂白效益的是 A.加水稀释       B.通入适量SO2       C.通入适量CO2      D.加少量NaOH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 焦炭炼铁、发酵粉烘焙糕点均会产生温室气体 C.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D. 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参考答案: B A、NO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故A错误;B.焦炭炼铁中发生C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反应,发酵粉烘焙糕点中发生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均会产生温室气体,故B正确;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漂白性无关,故C错误;D、新制氯水有漂白性,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D错误;故选B。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每次实验需要测定三次温度数据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12. 标况下,34g 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关于该混合气体有下列的说法  ①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5:3  ②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35:33  ③混合气体中碳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8:1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约为1.52g/L,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和④          D.①②③④都正确 参考答案: D 解:标况下,34g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即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根据M=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34g/mol,利用十字交叉法确定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10:6=5:3,则n(CO)=mol,n(CO2)=mol, ①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为5:3,故正确; ②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质量比==35:33,故正确; ③混合气体中碳和氧的原子个数比=():()=8:11,故正确;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1.52g/L,故正确; 故选D. 13. 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O2、H2和CO的体积比为 A. 29∶8∶13    B. 22∶1∶14 C. 13∶8∶29    D. 13∶16∶57 参考答案: C 【详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ρ=知,CO2、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与氮气摩尔质量相等,M(N2)=M(CO)=28g/mol,所以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与CO多少无关,则CO2、H2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8g/mol,设C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平均摩尔质量M=g/mol=28g/mol,x:y=13:8,根据V=nVm知,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三种气体的体积之比可以是13:8:29,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明确气体密度与摩尔质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利用物质的量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 实验室鉴别物质时,下列鉴别的操作、现象及结论都可行的是   操作与现象 现象与结论 A 用氨水鉴别MgCl2溶液中是否有AlCl3,先生成沉淀,氨水过量后沉淀会部分溶解。 溶液中一定含有AlCl3   B 通过相互滴加来鉴别NaHCO3和Ca(OH)2溶液,向A溶液中滴入B溶液立即产生沉淀 A一定是Ca(OH)2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有Na+,无K+ D 向某溶液中先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氯水,溶液变红……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参考答案: D A、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A错误;B、NaHCO3和Ca(OH)2溶液相互滴加时均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不能鉴别,B错误;C、火焰呈黄色,但没有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溶液中有Na+,但不能确定K+,C错误;D、向某溶液中先加几滴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排除铁离子。再滴氯水,溶液变红,说明含有亚铁离子,被氯水氧化为铁离子,D正确,答案选D。 15. 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A.铁            B.钙           C.氧           D.溴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A.铁—位于第四周期,Ⅷ族;B.钙—位于第四周期,ⅡA族;C.氧—位于第二周期,ⅥA族;D.溴—位于第四周期,ⅦA族;选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1)Ⅰ、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Ⅰ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Ⅳ_____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A.品红溶液    B.NaOH(aq)    C.浓H2SO4 D.酸性KMnO4(aq)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B  A  D (2)装置I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二氧化硫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实验;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4)装置III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IV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将3.2gCu与足量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 (1)把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500mL,取出50mL,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沉淀2.33g,则稀释后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2)把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100mL amol·L-1的NaOH溶液中,若反应物均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3)若浓硫酸中含溶质b mol,投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