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北翎路校区高二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北翎路校区高二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5.直线相切于点(2,3),则k的值为(    ).     A.  5          B.  6          C.  4                D.  9 参考答案: D 直线相切于点(2,3),且 2. 函数的定义域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3. 命题“?x∈R,使x>1”的否定是(  ) A.?x∈R,都有x>1 B.?x∈R,使x<1 C.?x∈R,都有x≤1 D.?x∈R,使x≤1 参考答案: C 【考点】特称命题;命题的否定.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命题“?x∈R,使得x>1”是特称命题,其否定为全称命题,即?x∈R,使得x≤1,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命题“?x∈R,使得x>1”是特称命题 ∴否定命题为:?x∈R,使得x≤1 故选C. 【点评】这类问题的常见错误是没有把全称量词改为存在量词,或者对于“>”的否定用“<”了.这里就有注意量词的否定形式.如“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而不是“都不是”.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存在”对应“任意”. 4. 在正方体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B、   C、与成角    D、与成角 参考答案: 略 5. 数列{an}满足a1=1, =,记Sn=ai2ai+12,若Sn≤对任意的n(n∈N*)恒成立,则正整数t的最小值为(  ) A.10 B.9 C.8 D.7 参考答案: C 【考点】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 【专题】转化思想;分析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先求出数列{an2}的通项公式,再求Sn,注意运用裂项相消求和,以及不等式的性质,可求正整数t的最小值. 【解答】解:∵a1=1, =, ∴+4=, ∴﹣=4, ∴{}是首项为1,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4n﹣3, ∴an2=,an2?an+12=?=(﹣), ∴Sn=ai2ai+12=(1﹣+﹣+…+﹣)=(1﹣)< Sn≤对任意的n(n∈N*)恒成立,即为 t≥30?=7.5, 而t为正整数,所以,tmin=8.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数列的递推式求通项公式及函数的恒成立问题,学会用不等式处理问题.本题对数学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理解“存在”、“恒成立”,属于中档题. 6. 已知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则的值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分析】 根据已知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的值. 【详解】因为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 所以, 所以, 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是有关已知角终边上一点求其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三角函数的定义,属于简单题目. 7. 设函数y=f(x)在(-∞,+ ∞)内有定义,对于给定的正数k,定义函数fk(x)= 设函数f(x)=2+x-ex,若对任意的x∈(-∞,+ ∞)恒有fk(x)=f(x),则(   ) A.k的最大值为2 B.k的最小值为2 C.k的最大值为1 D.k的最小值为1 参考答案: D 略 8. 曲线y=x3﹣2x+1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 A.y=x﹣1 B.y=﹣x+1 C.y=2x﹣2 D.y=﹣2x+2 参考答案: A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析】欲求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的值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x=1处的导函数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 【解答】解:验证知,点(1,0)在曲线上 ∵y=x3﹣2x+1, y′=3x2﹣2,所以k=y′|x﹣1=1,得切线的斜率为1,所以k=1; 所以曲线y=f(x)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y﹣0=1×(x﹣1),即y=x﹣1. 故选A. 9. 在右图所示的电路中,5只箱子表示保险匣,箱中所示数值表示通 电时保险丝被切断的概率,当开关合上时,电路畅通的概率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10. “a<2“是“方程x2+y2﹣2x+2y+a=0表示圆“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C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根据圆的定义求出“方程x2+y2﹣2x+2y+a=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x2+y2﹣2x+2y+a=0表示圆, 即(x﹣1)2+(y+1)2=2﹣a表示圆, 故2﹣a>0,解得:a<2, 故a<2“是“方程x2+y2﹣2x+2y+a=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 故选:C.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两人约定在19∶30至20∶30之间相见,并且先到者必须等迟到者20分钟方可离去,如果两人出发是各自独立的,在19∶30至20∶30各时刻相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那么两人在约定时间内相见的概率为        参考答案: 12. 若样本数据x1,x2,x3…,x10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则数据2x1+1,2x2+1,2x3+1,…,2x10+1的平均数与方差分别是  . 参考答案: 21,8. 【考点】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根据平均数与方差的公式即可求出数据2x1+1,2x2+1,2x3+1,2x10+1的平均数与方差. 【解答】解:∵样本数据x1,x2,x3,x10的平均数是10,方差是2, ∴=(x1+x2+x3+x10)=10, s2= [+++]=2; ∴数据2x1+1,2x2+1,2x3+1,2x10+1的平均数是 = [(2x1+1)+(2x2+1)+(2x3+1)+(2x10+1)]=2×(x1+x2+x3+x10)+1=21, 方差是s′2={+…+}=22? [+++]=4×2=8. 故答案为:21,8 【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问题,解题时应根据公式进行计算,也可以利用平均数与方差的性质直接得出答案. 13. 若函数,则           参考答案: 2 14. 已知向量=(1,),=(,1),则与夹角的大小为  . 参考答案: 【考点】9S: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分析】根据已知中向量的坐标,代入向量夹角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向量=(1,),=(,1), ∴与夹角θ满足: cosθ===, 又∵θ∈[0,π], ∴θ=, 故答案为:. 15. 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          参考答案: 16. 设,则a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 a>3 17. 命题: “ ≤ ”的否定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略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在三棱锥S-ABC中,△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平面SAC⊥平面ABC, ,、分别为、的中点. (1)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参考答案: ⑴取中点,连结?.∵,, ∴,.∵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取,,,∴.                        又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即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由⑴得,又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点到平面的距离.  略 19. 设命题p:f (x)=在区间(1,+∞)上是减函数; 命题q:x1,x2是方程x2-ax-2=0的两个实根,且不等式m2+5m-3≥|x1-x2|对任意的实数a∈[-1,1]恒成立.若p∧q为真,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略 20. (本小题满分12分) 复数z=(3m-2)+(m-1)i,m∈R. (1)m为何值时,z是纯虚数? (2)m取什么值时,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第四象限?     参考答案: (1)2/3; (2)     21. 已知命题p:实数x满足(x2+1)(x2﹣8x﹣20)≤0,命题q:实数x满足x2﹣2x+(1﹣m2)≤0(m>0).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求出命题的等价条件,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建立条件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由(x2+1)(x2﹣8x﹣20)≤0得到x2﹣8x﹣20≤0得﹣2≤x≤10,即p:﹣2≤x≤10, 由x2﹣2x+1﹣m2≤0(m>0),得[x﹣(1﹣m)][x﹣(1+m)]≤0(m>0), 即1﹣m≤x≤1+m, 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解得m≥9, 即m的取值范围是m≥9. 22. 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正三角形,设D为AA1的中点. (Ⅰ) 作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并求其体积; (Ⅱ) 求证:平面BB1C1C⊥平面BDC1; (Ⅲ) BC边上是否存在点P,使AP∥平面BDC1?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且它的直观图如图所示.由图知底面正三角形边长为2,棱柱高为3, ∴S△ABC=,∴V=3. (2)证明:连结B1C交BC1于E点,则E为B1C、BC1的中点,连结DE.∵AD=A1D,AB=A1C1,∠BAD=∠DA1C1=90°, ∴△ABD≌△A1C1D.∴BD=C1D.∴DE⊥BC1.同理,DE⊥B1C, 又∵B1C∩BC1=E.∴DE⊥平面BB1C1C.又∵DE?平面BDC1,∴平面BB1C1C⊥平面BDC1. (3)解:取BC的中点P,连结AP,则AP∥平面BDC1,证明:连结PE,则PE∥AD,且PE=AD,∴四边形APED为平行四边形.∴AP∥DE.又DE?平面BDC1,AP?平面BDC1, ∴AP∥平面BDC1.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