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小淹镇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小淹镇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症(XXY型)的孩子,那么病因                                                       (    ) 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亲和母亲均有关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A 2.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参考答案: D 3.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参考答案: C 4. 右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一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存在于动物精巢中 B.在分裂间期发生过基因突变 C.该细胞在右图示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 D.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基因型有2种 参考答案: A 5. 生物实验常常用生物体器官做材料。下面经过实验后的材料还能用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是     A.用于观察DNA分布的洋葱鳞片叶表皮     B.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后的洋葱根尖     C.用于鉴定含有脂肪的花生种子     D.用于观察线粒体形态后的洋葱根尖 参考答案: D 6.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DNA决定的 B. 由m个氨基酸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有m-n+2个氧原子 C. 每种蛋白质中都包含20种氨基酸 D. 生长激素、DNA聚合酶、抗体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参考答案: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这20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不是由DNA造成的,A错误;在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条肽链数=(m-n)+2n=m+n个,B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但不是所有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少于或等于20种,C错误;生长激素、DNA聚合酶和抗体的本质都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7. 如图表示选用具有同一外源目的基因对某品种奶牛进行遗传特性改造的三种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获得奶牛1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导入外源基因 B.奶牛2体内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C.成功获得奶牛1、2、3表明三个受体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D.奶牛1、2、3的获得均需在体外进行早期胚胎培养 参考答案: C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 【分析】分析题图:奶牛1的培育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奶牛2的培育采用可基因工程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奶牛3的培育采用了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解答】解:A、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A正确; B、奶牛2的培育过程中,在囊胚阶段注入了含有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因此其体内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B正确; C、奶牛3表明受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 D、奶牛1、2、3的获得均需在体外进行早期胚胎培养,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识记核移植的具体过程;识记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8. 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2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2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人数 78 14 8 70 30 A.85%     B.30%    C.20%     D.15% 参考答案: C 9. 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磷脂和蛋白质 B.多糖和蛋白质 C.胆固醇和多糖 D.胆固醇和蛋白质 参考答案: B 【考点】生物膜研究的前沿信息.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还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密切关系. 【解答】解:A、细胞膜上的磷脂没有识别的功能,故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故B正确; C、胆固醇和多糖都不具有识别功能,故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没有识别功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为背景,考查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0. 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5号和11号个体为男性患者。下列有关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9号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B. 若7号不带致病基因,则11号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1号 C. 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而7号带致病基因,8号和10号结婚后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9 D. 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则10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2/3 参考答案: B 分析遗传系谱图:1号和2号表现型正常,生患病的5号,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进一步确认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病,则9号可能是携带者,A错误;若7号不带致病基因,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6号,而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1号,B正确;根据题意7号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常染色体隐性病,则10号为2/3Aa、1/3AA;而4号基因型为1/3AA、2/3Aa,因此8号为2/3AA、1/3Aa,8号和10号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2/3×1/3×1/4=1/18,C错误;若7号带有致病基因,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1号基因型aa,10号基因型为1/3AA、2/3Aa,则10号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D错误。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以及患病概率的计算,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可能有两种遗传方式,然后根据选项中所给条件讨论即可。 11. 以下哪项不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A. 细胞能无限增殖 B. 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 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D. 细胞分裂受机体控制 参考答案: D 癌细胞可以不受机体控制、无限增值,A正确、D错误;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B正确;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正确。 12. 下列各项与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DNA和mRNA中的“A”是同一种物质 B.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C.颤藻细胞内的直接能物质AT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Na+浓度稳定 参考答案: 【知识点】A2  蛋白质和核酸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C1  酶、ATP及代谢类型C2  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答案解析】D解析:ATP中的“A”为腺苷,DNA和mRNA中的“A”是腺嘌呤,A错;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细胞内的ADP的含量不变,B错;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要维持Na+浓度稳定需通过主动运输进行,会消耗ATP,D正确。 【典型总结】ATP中A为腺苷,P为磷酸基团,T为三个的意思;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ATP合成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13. 美国、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B.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大肠杆菌的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D.多个核糖体可相继结合在同一个mRNA上 参考答案: C 14. 下图表示底物和两种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机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X位点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位点 B. 抑制剂2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 C. 抑制剂1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D. 增加底物浓度会减弱抑制剂1的抑制作用,但不会减弱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 B 【分析】 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酶的活性位点的结构具有特异性,一定的酶的活性位点只能与相应结构的底物结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竞争抑制剂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反应底物失去与酶结合的机会而抑制酶的催化作用,当竞争抑制剂消除以后,酶的活性会恢复;非竞争抑制剂是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活性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不能与底物结合。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 【详解】A、据图示可知,X位点是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位点,A正确; B、据图示可知,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抑制剂是通过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活性部位的结构发生改变,故抑制剂2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不会使其失活,B错误; C、由于抑制剂1为竞争性抑制剂,竞争抑制剂可以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因此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C正确; D、由于抑制剂1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因此增加底物浓度会减弱抑制剂1的抑制作用,而抑制剂2为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不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因此增加底物浓度不会减弱抑制剂2的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B。 15. 在体外进行DNA复制的实验,向试管中加入有关的酶,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37℃下保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不确定,且与酶的来源有一定的关联    B.不生成DNA,因为缺少DNA模板    C.不生成DNA,因为实验中缺少酶催化的适宜的体内条件    D.能生成DNA,因为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参考答案: B 16. 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凝胶色谱法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最先洗脱出来 C.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NA复制   D.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DNA中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AD 17. 河豚毒素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