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巷西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巷西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甘薯叶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要送到根部贮存,其运送途径经过  ①木质部 ②韧皮部 ③形成层 ④皮层 ⑤内皮 ⑥髓 ⑦木栓层  正确顺序为(    )       A.1534                B.156     C. 2374              D.254 参考答案: D 2.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囊泡均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线粒体的内膜是葡萄糖的分解场所 C. 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 D. 细胞核上的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参考答案: D 细胞内的囊泡可能来自细胞的胞吞作用,A项错误;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B项错误;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不一定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如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C项错误;细胞核上的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项正确。 3. 等位基因S、s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图1为某一生理过程简图.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的甲结构代表的是一个  分子的结构简图,图中被运输的氨基酸是  (脯氨酸密码子为CCG,精氨酸密码子为CGG,丙氨酸密码子为GCC,甘氨酸密码子为GGC). (2)图1所示为  过程,图1中显示了两类碱基互补配对关系,它们分别发生在  之间. (3)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2中的  (填“a”或“b”)链.若基因S的b脸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若基因S位突变基因,则与基因s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  .   参考答案: (1)tRNA(转运RNA)  脯氨酸 (2)翻译    tRNA分子内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的反密码子和mRNA的密码子 (3)b    GUU    替换、增添或缺失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分析图1:图1为tRNA结合示意图.tRNA为单链结构,也存在局部双链,因此含有氢键. 分析图2: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ATC位于b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转录形成的mRNA该该处顺延一个碱基,该处的密码子变成GUU. 【解答】解:(1)图1为三叶草结构,是tRNA;t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且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因此其对应的mRNA上的密码子是GCC,携带的氨基酸是丙氨酸. (2)由图可知,图1为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tRNA分子内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的密码子之间. (3)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则转录起始密码子的模板链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链和b链,ATC位于b链,因此转录的模板链是b链;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转录形成的mRNA该该处顺延一个碱基,该处的密码子变成GUU.若基因S位突变基因,则与基因s可能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故答案为: (1)tRNA(转运RNA)  脯氨酸 (2)翻译    tRNA分子内局部折叠链片段之间,tRNA的反密码子和mRNA的密码子 (3)b    GUU    替换、增添或缺失   4.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l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次级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参考答案: 答案:C 5. 酸雨主要是由         引起的     A.NO, SO2                             B.NO, CO2     C.CO2, SO2                             D.NO,SO2,CO2 参考答案: A 6. 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参考答案: 答案:C 7.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形成的基本骨架对物质的跨膜运输无作用 B. 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 C. 核孔为蛋白质复合体,对通过的物质既有大小限制,也有选择透过性 D. 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褐藻细胞与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判定依据 参考答案: C 【分析】 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在细胞质中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所不同。这些细胞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代谢、遗传等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形成的基本骨架可以让脂溶性的物质更易通过,A错误;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加工,B错误;核孔为蛋白质复合体,对通过的物质有限制, RNA、核苷酸和酶能通过,DNA不能通过,因此具有选择性,C正确;褐藻为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人体胚胎干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也具有中心体,因此,不可用中心体的有无作为褐藻细胞和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判定依据,D错误。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有中心体,只有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 8.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下列有关曲线表示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 C 9. 细胞的种类多样。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能进行有丝分裂但不一定出现纺锤体 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参考答案: C 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二分裂,真核细胞中的草履虫、蛙的红细胞等只能进行无丝分裂,A错误;原核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且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其中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D错误。 10.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有芒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48   B.7/48    C.1/16   D.3/16 参考答案: C 11. 1958年科学家Taylor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含12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  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  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12、后期12  B.中期12、后期24  C.中期6、后期6  D.中期6、后期12 参考答案: A 12. 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 B. 此精原细胞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此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此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D. 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参考答案: C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四分体时期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由此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根据图中细胞中的基因及染色体颜色可知,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C正确;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13. 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B.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C.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D. 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 参考答案: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错误;DNA复制过程中,若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非基因区段,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同一组织内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相同,C错误;真核细胞生物不论是细胞核内还是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14.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细胞结构、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都可以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B.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 C.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用的层析液是无水乙醇 D.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时必须使用活细胞 参考答案: C 15. 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和② B. 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C.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 D. 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参考答案: A 过程①表示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返回到大气中,过程②表示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但参与过程②的只有生产者,A项错误;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B项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项正确;过程③表示化学燃料的燃烧,短时间内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所以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项正确。 【点睛】本题以“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对碳循环的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尽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中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既能准确作答。 16. 仅考虑核 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 DNA 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