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期末高分预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蠢(chǔn)笨的企鹅,胆怯(qiè)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B.它在大笑,它又在号(háo)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C.它们在大海上飞窜(cuān),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D.海鸭也在呻吟(yín)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灵魂       天际       歌颂       缘物寄情 B.感悟       消失       扬州       千方百计 C.标本       崇高       惨淡       苦心经营 D.孤帆       遥望       气势       英雄气慨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京族的独弦琴是一种奇妙的乐器,仅靠一根琴弦就能弹奏出婉转动听的歌声。 B.4月10日,铁路部门开始在全国实施新的列车运行方案,优化高铁列车开行路线。 C.刚刚上任的世界银行行长表示,推动共同繁荣并消除贫困是世行的使命和关注重点。 D.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使我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提示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3)山河千古在,______________。(文天祥《南安军》) (4)_________,今日又南冠。(夏完淳《别云间》) (5)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国与家紧密相连,家是国的基础,有国才有家。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紧相连。夏完淳《别云间》中的“_________”也发出了故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悲愤慨叹。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刘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余,居衡岳紫盖峰下。间出衡山县市,从人丐①得钱,则市盐酪径归,尽则更出。环百里人皆熟识之。县市一富人,尝遗一衲袍,刘欣谢而去。越数日见之,则故褐②如初。问之,云:“吾几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门不掩,既归就寝,门亦不闭。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因市一锁,出则锁之。或衣以出,夜归则牢关以备盗。数日营营③,不能自决。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④如此,是大可笑。适⑤遇一人过前,即脱袍与之,吾心方坦然,无复系念。嘻,吾几为子所累矣!” (节选自宋·郭彖《睽车志》,有改动) 【注释】①丐:乞讨。②褐:粗布衣服。③营营:内心不安。④方寸:内心。⑤适:恰巧。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取悦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好处、益处 C.或衣以出                                           或:有时 D.自得袍之后不衣而出则心系念             衣:穿着衣服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蹴尔而与之                    而君逆寡人者(《唐雎不辱使命》) C.夜归则牢关以备盗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出则锁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甲文中,孟子认为,人们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这不合乎人性。 C.乙文中刘先生得到富人给的一件袍子后感到内心不安,几天后又把衣服还给了富人。 D.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重在议论,乙文重在记叙。 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越数日见之,则故褐如初。 5.对于他人的给予,【甲】【乙】两文中的“乞人”最终都选择了拒绝,这样的选择分别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打树花 冯骥才 门前广场上临时拉了一些电灯,将堡门下半截依稀照见,上半截和高高在上的门楼混在如墨的夜色里。一个正在熔化铁水的大炉子起劲地烧着。鼓风机使炉顶和炉门不停地吐着夺目的火舌。这火舌还在每个人眼睛里灼灼发亮,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我于此奇俗,只知道此地百姓年年正月十六闹灯节,都要演一两场“打树花”。 当几个熊腰虎背的大汉走上来,人们沸腾了。这便是打树花的汉子。他们的服装有些奇异,头扣草帽,身穿老羊皮袄,毛面朝外,腰扎粗绳,脚遮布帘,走起来又笨重又威风,好像古代的勇士上阵。这时候,人群中便有人呼喊他们一个个人的名字。能够打树花的汉子都是本地的英雄好汉。不久,便静下来。一张小八仙桌摆在炉前,桌上放粗陶小碗,内盛粗沙,插上三炷香。还有几大碟,三个馍馍三碗菜,好汉们上来点香,烧黄纸,按年岁长幼排列趴下磕头。围观人群了无声息。这是祭炉的仪式。在民间,举行风俗,绝非玩玩乐乐,皆以虔诚的心为之待之。 仪式过后,撤去供案,开炉放铁水。照眼的铁水倾入一个方形的火砖煲中。铁水盛满,便被两个大汉快速抬到广场中央。同时拿上来一个大铁桶,水里泡放着十几个长柄勺子,先是其中一个大汉走上去从铁桶中拿起一个勺子,走到火红的铁水前,弯腰一舀,跟着甩腰抡臂,满满一勺明亮的铁水泼在城墙上。就在这一瞬,好似天崩地裂,呈现出任何地方都不会见到的极其灿烂的奇观!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就像整个城墙被炸开那样,整个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由于铁硬墙坚,铁花飞得又高又远,铺天盖地,然后如同细密的光雨闪闪烁烁由天而降。可是不等这光雨落下,打树花的大汉又把第二勺铁水泼上去。一片冲天的火炮轰上去,一片漫天的光雨落下来,接续不断;每个大汉泼七八下后走下去,跟着另一位大汉上阵来。每个汉子的经验和功夫不同,手法上各有绝招,又互不示弱,渐渐就较上劲儿了。只要一较劲,打树花就更好看了。众人眼尖,不久就看出一位年纪大的汉子,身材短粗敦实,泼铁水时腰板像硬橡胶,一舀一舀泼起来又快又猛又有韵律,铁水泼得高,散的面广,而且正好绕过城门洞;铁花升腾时如在头上张开一棵辉煌又奇幻的大树。每每泼完铁水走下来时,身后边的光雨哗哗地落着,映衬着他一条粗健的黑影,好像枪林弹雨中一个无畏的勇士。他的装束也有特色。别人头上的草帽都是有檐的,为了防止铁水迸在脸上,惟有他戴的是一顶无檐的小毡帽,更显出他的勇气。 据当地的主人说,这汉子是北官堡中打树花的“武状元”。今年61岁,名叫王全,平日在内蒙古打工,年年回来过年时,都要在灯节里给乡亲们演一场打树花。 正像所有民俗一样,打树花源于何时谁也不知。只知道世界上惟有中国有,中国惟有在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才能见到。 民俗的形成总是经过漫长岁月的酿造。比如最初打树花用的只是铁水一种,后来发现铁水的“花”是红色的,铜水的“花”是绿色的,铝水的“花”是白色的,渐渐就在炉中放些铜,又放些铝,打起的树花便五彩缤纷,愈来愈美丽;再比如他们使用的勺子是柳木的。民间说柳木生在河边,属阴,天性避火。但硬拿柳木去舀铁水也不行,这铁水温度高达1300摄氏度呢。人们便把柳木勺子泡在水桶里,通常要泡上一天一夜,而且打树花时每个汉子拿它用上七八下,就得赶紧再放在木桶里浸泡。多用几下就会烧着。湿柳木勺子的最大好处是,铁水在里边滑溜溜,不像铁水,好像是油,不单省力气,而且得劲,可以泼得又高又远。 铁水落下来,闪过光亮,很快冷却。打树花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块两块小铁粒落在人群里,轻轻砸在人们的肩上,甚至脸上,人们总是报之以笑,好像沾到福气,我还把落到我身上的一小块黑灰的铁粒放在衣兜里,带回去做纪念呢。 (选自《冯骥才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阅读选文,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里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2.文章开篇说“人们—当然包括我,都是来争看此地一道奇俗打树花”,简要概括打树花“奇”在哪里。 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天气恶劣,狂风呼啸,突出打猎人员的勇敢热闹。 B.生动地表现了大批人马呼啸着席卷一个叫平冈的村子。 C.很多骑马的士兵在平冈上飞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D.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呈现阳刚之美。 2.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