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西坡镇西坡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西坡镇西坡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参考答案: C 略 2. 制备卤磷酸钙萤光粉所用的高钝氯化钙中混有镁离子,除去的方法是把氯化钙的水溶液加热到90~9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镁离子生成沉淀过滤除去,此沉淀剂最好选用: A、氢氧化钙乳浆  B、碳酸钠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A 3. 下列反应所得到的有机产物不是纯净物的是:   A.新戊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 B.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的加成反应 C.CH3CH2OH在空气中加热(以铜作为催化剂)的氧化反应 D.苯与足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的加成反应 参考答案: A 略 4. 右图是NaCl晶体的一个晶胞结构模型。KO2的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KO2可以看作是Na+的位置用K+代替,Cl_位置用O2-代替,则关于KO2晶体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2-共有8个 B.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O2-构成的多面体是8面体 C.与K+距离相等且最近的K+有8个 D.一个KO2晶胞中摊得的K+和O2-粒子数均为4个 参考答案: 答案:BD 5. 取一定量可能含有Cu(NO3)2、AgNO3 、KN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的粉末,加热后得到A气体a L,将气体用足量的水吸收,剩余气体B的体积为a/6  L。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NO2与O2的体积比为5:1 B.气体B可能是NO2 C.NO2与O2的体积比为2:1 D.固体粉末的组成为n[Cu(NO3)2]:n(AgNO3):n(KNO3)=1:3:1 参考答案: CD 略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个烧杯中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参考答案: B 略 7.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当溶液中c(H+)=10-1mol/L时,有气体产生;而当溶液中c(H+)=10-13mol/L时,又能生成沉淀。则该组离子可能是(    ) A.Na+、Ba2+、NO3-、CO32-                    B.Ba2+、K+、Cl-、NO3- C.Mg2+、NH4+、SO42-、Cl-                    D.Fe2+、Na+、SO42-、NO3- 参考答案: D 略 8.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18g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 C.标准状况下,11. 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N2所含原子数为0.1NA 参考答案: B 略 9.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左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少1mol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在容积可变的情况下,从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对各物质的量的浓度影响角度思考.在“均减半”或“均加培”时,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 原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均增加1mol”时相当于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B,“均减小1mol”时相当于相当于减少的A、C少,B多,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则在“均减半”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故A错误; B.由于是在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则在“均加培”相当于A、B、C三物质的浓度都没有改变,平衡不会移动,故B错误; C.如A、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按照2:1:2的比值增加,则平衡不移动,而“均增加1mol”时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加了B,则平衡向右移动,故C错误; D.如A、B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按照2:1:2的比值减小,则平衡不移动,而均减少1 mol,相当于减少的A、C少,B多,则平衡左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要注意的是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是高考中不变的一个重点.这道题的设问别具一格,解答时既要定性判断、又要定量分析,多次灵活转换,都值得大家研究,思维转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0. 常温时,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pH= 10的氨水,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B.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Al(SO4)2、③(NH4)2Fe(SO4)2  三种溶液中c (NH4+):③>①>②    C.pH=11的NaOH和pH=11的氨水分别稀释100倍后的pH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D.分别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硫酸和醋酸,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 参考答案: B 略 11. 历史上最早应用的染料是靛蓝,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中错误的(  ) A.靛蓝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 C.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D.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 参考答案: C 12. 等电子体假说认为:凡原子数、总电子数均相等的物质,其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相应的物质称为等电子体,如CO和N2。现有一种新型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BN的一种同分异构体α—BN平面结构示意图,则关于该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叙述正确的是 A.α—BN是一种坚硬耐磨材料,可用作钻具 B.若层状结构中有n个B原子,则有n个六元环 C.已知α—BN在水蒸气作用下能微弱水解,则水解产物为B2H6和HNO3 D.α—BN晶体中各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参考答案: B 略 13. 常温时,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释pH= 10的氨水,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B.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CO3、②NH4Al(SO4)2、③(NH4)2Fe(SO4)2  三种溶液中c (NH4+):③>①>②     C.pH=11的NaOH和pH=11的氨水分别稀释100倍后的pH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D.分别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硫酸和醋酸,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下列正确的叙述有 ①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O3)2、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氯化钠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 ④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腐蚀 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如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⑦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油脂、碘化银胶体、苛性钾、碳酸钙、氯气 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Ba2+、Na+、I﹣、ClO﹣ B. Mg2+、Cl﹣、Al3+、SO42﹣   C. K+、Cl﹣、HCO3﹣、NO3﹣ D. Ca2+、Na+、Fe3+、AlO2﹣ 参考答案: B 解析: 解:pH=1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无色溶液中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A.I﹣、ClO﹣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与溶液中氢离子结合生成弱酸次氯酸,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Mg2+、Cl﹣、Al3+、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且为无色溶液,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 C.HCO3﹣与溶液中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Fe3+、AlO2﹣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Fe3+为有色离子,AlO2﹣还能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ClO2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易溶于水。实验室以NH4C1、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NCl3是黄色粘稠状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极易爆炸,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臭味,自然爆炸点为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②气体Y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⑴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⑵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实验的安全,在电解时需注意的问题是:①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NCl3与NaClO2(亚氯酸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室制取气体Y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在用二氧化氯进行水处理时,除了杀菌消毒外,还能除去水中Fe2+和Mn2+.写出用ClO2氧化除去Mn2+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同时ClO2该反应后的产物为Cl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测定ClO2(如右图)的过程如下: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100 mL水溶解后,再加3 mL硫酸溶液;在玻璃液封管中加入水;将生成的ClO2气体通过导管在锥形瓶中被吸收;将玻璃封管中的水封液倒入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用c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共用去V mL硫代硫酸钠溶液。 ①ClO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后被还原成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装置中玻璃液封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