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电业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电业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见右图,该生物属于 A.高等动物                  B.高等植物 C.原核生物                  D.硝化细菌 参考答案: B 2. 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下列有可能使其表现出全能性,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是   (       )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一定的营养物质  D.以上三者均是 参考答案: D 3.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                     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 C.禁止燃烧含硫燃料                  D.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利用 参考答案: C 略 4. 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下列对蛋白质的改造,操作正确的是 A.直接通过分子水平改造蛋白质       B.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 C.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操作 D.重新合成新的基因 参考答案: C 5. 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间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为 (    ) A.1/2               B.1/4               C.1/8               D.1/16 参考答案: D 6. 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进步神速,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如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得更为清楚。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越小 B.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3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为1.5cm左右 C.当用低倍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物像,其原因可能是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参考答案: B 7.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苷酸分子可直接通过核膜 B.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核酸和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D.精细胞变为精子后,尾部的线粒体与其运动有关 参考答案: C 8. 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B. 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C.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 参考答案: B 【分析】 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详解】动物群落中垂直分布通常是因为植物提供的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原因,A正确;竹林属于种群,种群无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类的食物有关,C正确;由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因此影响水生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B选项中竹林是种群,而非群落。 9. 一片草地的全部蒲公英是一个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治疗不是治疗遗传病最有效的手段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 目的基因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而受体细胞只来自动植物 D. 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末端,是启动翻译的一段DNA 参考答案: B 基因治疗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基因工程中两类常用的工具酶,B正确;目的基因可来自动、植物或微生物,受体细胞也可以来自动植物和微生物,C错误;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起始端,是启动翻译的一段DNA,D错误。 11.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有几种 ①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 ③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病转基因植株 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 A. 一种    B. 二种    C. 三种    D. 四种 参考答案: D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在培育过程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①错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脱分化和再分化,②正确;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病转基因植株,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将成功导入抗病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成抗病转基因植株,③正确;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时,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④正确;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⑤正确。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如微型繁殖等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单倍体育种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此外,植物基因工程也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时,也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 12.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内切酶的描术,错误的是(   )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也能识别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参考答案: C 13. 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碳             B.氢              C.氧             D.氮 参考答案: A 14. 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b点对应图甲中的B点 B.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g点 C.到达图乙中的d点时,玻璃罩内的CO2浓度最高 D.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增加 参考答案: B 15. 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高 参考答案: C 16. 甲至丁为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依次为4、2、1 C.若乙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则丁的基因组成为AaBb D.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参考答案: B 17. 如果某基因转录出的m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该mR-NA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该基因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     A.26%       B.25%        C.27%        D.35% 参考答案: A 18. 下列对下图曲线a和b“可分别代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间期DNA含量和ATP量 B. 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表现能力的变化 C.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 D.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DNA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在复制过程中虽然要消耗ATP,但ATP含量并没有因此而下降,因为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也容易合成,细胞中的ATP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A错误;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故B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吸水能力增大,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体体积也逐渐变小,故C正确;植物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断分解有机物产生小分子物质,所以有机物种类增加,但干重下降,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9. 如图甲、乙、丙、丁、戊中,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甲、丁           D.甲、戊 参考答案: B 20. 根据细胞的功能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汗腺细胞比肠腺细胞具有更多的核糖体 B .心肌细胞比唾液腺细胞具有更多的线粒体 C .胰腺细胞比心肌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D .生命活力旺盛的细胞比衰老细胞具有更多的高尔基体 参考答案: A 21. 植物顶芽的生长素可以向生长素的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    ) A.自由扩散      B.被动运输       C.主动运输       C.渗透作用 参考答案: C 22. 下列过程,哪些发生在精子入卵后( )。 ①精子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②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③发生卵细胞膜封闭作用 ④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雌原核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参考答案: A 高等动物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卵细胞膜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细胞,这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同时,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所以A正确,BCD错误。 【考点定位】高等动物的受精过程 【名师点睛】1.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即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卵细胞膜反应,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细胞,这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2.精子入卵后,尾部脱离,并且原有的核膜破裂;随后精子形成一个新的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核还大的核,即雄原核。于此同时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后,形成雌原核,雌原核一般略小于雄原核。 23. 下面哪个杂合体的自交后代会出现分离比为9 : 3 : 3 : 1的遗传现象? A         B        C         D 参考答案: D 24.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失去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