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分校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友谊中学分校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参考答案: D 2. .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下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A属于芳香烃 B.有机物A可以和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1mol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4mol NaOH 参考答案: D 略 3. 在有机物分子中,当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这种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凡具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例如,下面所示有机物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当发生下列变化时,生成的新有机物无光学活性的是(    ) A.与新制银氨溶液共热                       B.与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C.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D.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参考答案: D 略 4. 对于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叙述有错误的是    A.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为负极             B.正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 C.比较活泼的金属为负极               D.发生氧化反应的极为正极 参考答案: 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Fe-3e-====Fe3+ B.将钢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其被腐蚀 C.在镀件上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阴极         D.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锌片是正极 B. 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C. 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 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参考答案: C 略 7. 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①在沥青公路上翻晒粮食          ②香肠中加过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     ③用生活用煤火直接烧烤鸡、鸭    ④用添加“瘦肉精”(一种激素)的饲料喂养生猪     ⑤用小苏打做发酵粉做面包        ⑥用福尔马林保鲜鱼肉等食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 D 略   8. 铜板上铁铆钉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一层酸性水膜后铁铆钉会被腐蚀,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所以铁铆钉被氧化而腐蚀 B.若水膜中溶解了SO2,则铁铆钉腐蚀的速率变小 C.铜极上的反应是2H++2e﹣═H2↑,O2+4e﹣+4H+═2H2O D.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 参考答案: B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分析】根据图片知,水中溶解了氧气,铜、铁和水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金属防护原理分析. 【解答】解:A、Fe的活泼性比Cu强,Fe做负极失电子被氧化而腐蚀,故A正确; B、若水膜中溶解了SO2,水膜的酸性会增强,则铁铆钉腐蚀的速率变大,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左侧Cu上发生吸氧腐蚀,右侧Cu上发生析氢腐蚀,则铜极上的反应是2H++2e﹣═H2↑,O2+4e﹣+4H+═2H2O,故C正确; D、在金属表面涂一层油脂,能使金属与氧气隔离,不能构成原电池,所以能防止铁铆钉被腐蚀,故D正确; 故选B. 9. 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参考答案: D 略 10. 已知反应“AsO3- 4 +2I-+2H+AsO3- 3 +I2+H2O”是可逆反应。设计如图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盐桥中是装有琼脂的饱和氯化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I.向乙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Ⅱ.向乙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 NaOH溶液。结果发现电流计指针均发生偏转。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操作I过程中,C1为正极 B.操作Ⅱ过程中,盐桥中的K+移向乙烧杯溶液 C.操作I过程中,烧杯甲中溶液颜色变深 D.操作Ⅱ过程中,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I- =I2+2e- 参考答案: C 略 11. 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药,其结构为,则有关它的性质错误的是 A、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消耗2molNaOH / mol        B、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遇三氯化铁溶液呈现紫色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参考答案: A 略 13. 下列关于消毒剂(主要成分是NaClO)的使用和保存不正确的是   A.将消毒液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   B.盛混合液的容器盖上可留一个透气小孔   C.在使用时,要适当稀释,消毒液不是越浓越好   D.可与洁厕剂(含有盐酸)混合使用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 B、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C、电解从海水中得到的氯化镁溶液可获得金属镁 D、一定条件下,用秸秆可以制得葡萄糖和酒精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4分)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① 将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溶液,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2~3次;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入25.00mL待测溶液到锥形瓶中;     ② 将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向其中注入0.1000 mol·L-1标准盐酸,调节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以下的位置,记下读数;     ③ 向锥形瓶中滴入酚酞作指示剂,进行滴定。滴定至指示剂恰好变色,且30秒钟不变化,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1mL;     ④ 重复以上过程,但在滴定过程中向锥形瓶加入5mL的蒸馏水,测得所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从                            时,停止滴定。 (2)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          ;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3)该小组在步骤①中的错误是        , 步骤②缺少的操作是       ; (4)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 mL; (5)根据下列数据: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25.00 0.50 20.40 第二次 25.00 4.00 24.10 第三次 25.00 3.20 24.70 请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 mol·L-1 (6)下列操作会使所测定烧碱纯度偏高的是                      。 A.滴定前滴定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B.滴定中,有一滴标准液滴在锥形瓶内壁上,用少量蒸馏水冲下 C.摇动锥形瓶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瓶外   D.锥形瓶取用NaOH待测液前加少量水洗涤后未干燥 F.  滴定终点酸式滴定管读数时仰视 G.  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参考答案: (1)红色变成无色。    (2)  B  ;   (3)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未用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    (4)22.60;    (5)0.0800    (6)A、F、G。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第三周期X、Y、Z三种金属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反应生成盐和水。Y的金属单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Z的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1)写出X、Y、Z的元素符号:X           、Y           、Z             。 (2)X单质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                              , 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                             。 (4)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的氢氧化物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参考答案: ⑴ Na      Mg      Al ⑵ 2Na  +  2H2O   =  2NaOH  +  H2#  高二年级化学 (文) 期末试题答案 第1页,共2页  ⑶ Na > Mg >  Al       Na+ > Mg2+ >  Al3+  ⑷ NaOH + Al(OH)3 = NaAlO2 + 2H2O     3H+ + Al(OH)3 =  Al3+ + 3H2O 略 18. (12分)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A逐滴加入B中: (1)若B为Na2CO3粉末,C为C6H5ONa溶液,实验中观察到小试管内溶液由澄清变浑浊,则试管C中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然后往烧杯中加入沸水,可观察到试管C中的现象:                             。 (2)若B是生石灰,观察到C溶液中先形成沉淀,然后沉淀溶解。当沉淀完全溶解,恰好变澄清时,关闭E然后往小试管中加入少量乙醛溶液,再往烧杯中加入热水,静置片刻,观察到试管壁出现光亮的银镜,则A是           (填名称),C是 (填化学式),与乙醛的混合后,该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时用          清洗银镜。 参考答案: (12分)(1) (2分) 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