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三十八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十八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条件下,化学反应A+B=C+D的反应速率最大的一组是 A.常温下含A和B各的溶液 B.常温下含A和B各的溶液 C.常温下的A、B溶液各混合 D.标准状况下的A、B溶液各混合 参考答案: B 2. 下列液体中pH>7的是(    ) A.人体血液         B.蔗糖溶液         C.橙汁             D.胃液 参考答案: A 略 3. 《化学与生活》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最新卫星测量结果显示,北极冰层融化加速,“西北通道”有望在2020年通航,要比专家预测提前30年。提前通航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增多使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增多 B、二氧化碳等气体能释放能量,使大气层的温度升高 C、氟氯烃等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引起的 D、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使大气温度升高,加速冰层融化 参考答案: D 略 4. 将H2和Br2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 △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反应体系与),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A 略 5. 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 B.聚乙烯(CH2—CH2)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 C . 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参考答案: B 略 6.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B 略 7.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O2气体,建立如下平衡:2NO2?N2O4,测得NO2转化率为a%.在温度、体积不变时,再通入1mol NO2,待新平衡建立时,测得NO2的转化率为b%,a与b比较() A.a>b     B.b>a    C.a=b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B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第一次达平衡后,再通入1molNO2所到达的新平衡状态,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1倍所到达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第一次达平衡后,再通入1molNO2所到达的新平衡状态,在恒温恒压下,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1倍所到达的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转化率增大,故b%>a%,即b>a,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注意构建平衡建立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本质. 8.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参考答案: A 9.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参考答案: C A. 为过滤装置,可以分离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故A不选;B. 为蒸馏装置,可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B不选;C. 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的操作,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故C选;D. 为分液的装置,可以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D不选,故选C。 10. 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的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Na2O2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2O2              B.NaClO的水解产物之一是HClO C.PCl3的水解产物是PH3和HClO                   D.Mg3N2水解生成NH3和Mg(OH)2 参考答案: C 略 11.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或把化学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化学。绿色化学要求原料和产品无害,使化学过程不产生“三废”或使“三废”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化工生产,同样是化学实验与日生活使用化学品时所应遵循的原则。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使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下列实验或叙述符合绿色理念的是: A.实验室用H2O2代替KClO3制取O2 B.用盐酸溶液吸收NH3尾气 C.用NaOH吸收CO2尾气 D.用KClO3代替MnO2在盖有表面皿的点滴板上制取Cl2并做Cl2与、KBr、KI、FeSO4、NaOH等溶液的实验 E.用如图装置利用倒吸原理清洗制取NO2后的实验装置 F.制CuSO4时先将Cu氧化成CuO后再与H2SO4(稀)反应 G.用稀HNO3代替浓HNO3与Cu反应制取Cu(NO3)2 H.实验后的废酸液、废碱液等定点回收 I.除去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的Fe3+、Cd2+、Cr3+、Mn2+等离子时用废碱液或石灰石 J.除去含有Cu2+、Al3+、Fe3+的溶液中的Al3+、Fe3+时,加入CuO而不加入NaOH溶液 K.自来水公司为了降低暂时硬水的硬度[含Mg(HCO3)2、Ca(HCO3)2]时采用加热的方法 L.电镀工业使用无氰技术电镀锌等 M.将炼铁的炉渣用于制水泥 N.用纸质饭盒代替聚氯乙烯饭盒 O.用合成洗涤剂代替肥皂来洗涤衣物 P.用乙醇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 Q.工业上用H2O2代替NaClO3作氧化剂氧化Fe2+ 参考答案: A D E F H I J L M N P Q 12.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可用银镜反应区别的是 A.丙酸和乙酸甲酯            B.蔗糖和麦芽糖 C.淀粉和纤维素             D.苯甲酸和苯甲醛 参考答案: B 13.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参考答案: D 14. 下列各组混合物总物质的量均为a mol,当每组物质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      A.甲烷、甲醇     B.乙烯、环丙烷     C.乙炔、苯   D.乙醇、丙烯酸 参考答案: D 15. 硅橡胶是一种耐高温的橡胶,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经过两种类型的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则这两种反应为 A.消去、加成       B.氧化、聚合      C.水解、加聚       D.水解、缩聚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7分)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并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 Ⅰ.测定过氧化的含量 请填写下列空白: (1)移取10.00 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        (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括号里。 (   )MnO4-+(   )H2O2+(  )H+=(   )Mn2++(   )H2O+(   )(    )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                           。 (4)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                    。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Ⅱ.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该化学举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实验条件:试剂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氯水、碘化钾淀粉溶液、饱和硫化氢溶液,实验仪器及用品可自选。) 请将他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方 法 实 验 现 象 验证氧化性         验证不稳定性         参考答案: I.(1)容量瓶(1分) (2)2   5   6   2    8    5O2  (2分) (3)酸式(1分),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2分) (4)(2分)     (5)偏高(1分) II.(各2分,共8分) 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氧化性 取适量饱和硫化氢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过氧化氢溶液。(或取适量碘化钾淀粉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或溶液变蓝色。) 验证不稳定性 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或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导气管将得到的气体通入到装有饱和硫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或溶液变浑浊或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 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 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CH4(g)+2O2(g) = CO2(g) + 2H2O(l);△H=-891.15KJ/mol 18. 图3是铜锌原电池装置。其电池的总反应是:Zn(s) + CuSO4(aq)== ZnSO4(aq) + Cu(s)。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R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中的阳离子移向_______(填A或B)中的溶液。 ⑵电极Y的材料是________,B中的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 ⑶X为原电池的______极,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⑴盐桥  使两个烧杯中的溶液连成通路       A ⑵Zn   Zn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