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敬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丹东市敬业高级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2010·江苏卷)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的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6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键数为4 参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转移5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1.52g 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 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参考答案: D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题;守恒法. 【分析】A、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54g﹣1.52g=1.02g,根据n=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令铜、镁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与二者质量之和列方程计算x、y的值,据此解答; B、根据c=计算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根据n=计算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根据电子转移列放出计算,进而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 D、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计算硝酸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计算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解答】解:A、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镁,故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2.54g﹣1.52g=1.02g,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令铜、镁合金中Cu、M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解得x=0.02,y=0.01,故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02mol:0.01mol=2:1,故A正确; B、该浓硝酸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故该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4mol/L,故B正确; C、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令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为amol,则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为(0.05﹣a)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a×1+(0.05﹣a)×2×1=0.06,解得a=0.04,故NO2的体积分数是×100%=80%,故C正确; D、根据钠离子守恒可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硝酸钠的物质的量,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5L×14mol/L﹣0.04mol﹣(0.05﹣0.04)×2=0.64mo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0.64L=640m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是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守恒思想进行的解答.   3. 2010年10月,海南省大部分地区遭暴雨洪涝灾害,食盐、蔗糖、醋酸、纯碱、“84”消毒液等是灾后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 A.食盐中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蔗糖与醋酸都是弱电解质 C.纯碱是碱         D.“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NaClO的电子式为:Na+[··············]- 参考答案: D 略 4.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A.甲烷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乙醇的产量            D.苯的产量 参考答案: B 解: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故选B. 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同体积的HA、HB溶液,HA溶液的导电性强,说明酸性HA> HB       B.氯化钠溶于水,在电流的作用下离解成Na+和Cl—       C.Na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D.酸、碱、盐、某些金属氧化物、水均是电解质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物质中:①Na2SiO3②Al(OH)3③NH4HCO3④Al2O3⑤NaHSO4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全部 参考答案: C 略 7. 2SO2(g)+O2(g)2SO3(g) △H =-198kJ/mol,在V2O5存在时,该反应机理为:V2O5+SO2→2VO3+SO3(快);4VO2+O2→2V2O5(慢) A. 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V2O5的质量    B. V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198kJ/mol    D.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H增大 参考答案: C A. 因为V2O5为固体物质,反应速率与固体质量关系,故A错;B. 催化剂是指能加速或延缓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的重量和性质并不改变的物质,V2O5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 C. 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因为2SO2(g)+O2(g)=2SO3(g) △H =-198kJ/mol为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逆反应的大于198kJ/mol,故C正确。D. 2SO2(g)+O2(g)=2SO3(g) △H =-198kJ/mol,此反应为放热反应,△H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SO2(g)和O2(g) 的量有关,所以D错;答案:C。 8.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0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滴加KI溶液时,转移2mol e-时生成lmol白色沉淀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通入S02时,S0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参考答案: D 略 9. 将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3-反应后变为无色的Bi3+。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 A.滴加盐酸时,HCl是还原剂,Cl2是还原产物 B.已知Bi为第ⅤA族元素,上述实验说明Bi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C.若有0.1 mol NaBiO3参加了反应,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0.4NA D.此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KMnO4 > NaBiO3 > Cl2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 2H2O(g);△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B.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aq);△H=-57.4 kJ/mol 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 ;△H2。        则  △H1<△H2 参考答案: D 11.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化合物溶于水是否能导电判断是否是电解质;   ②根据化合物溶于水是否能导电判断是否是离子化合物;   ③根据酸分子中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④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⑤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⑥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H值的正负将化学反应分为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仅④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水煤气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   ③酸性氧化物:CO2、CO、SO3④同位素: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80、金刚石、石墨  ⑥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⑤⑥                D.②⑤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金刚石晶体最小的碳原子环上有6个碳原子 B、在氯化铯晶体中每一个Cs+周围与其等距离且最近的Cl-有8个 C、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一个Na+周围与其等距离且最近的Na+有12个 D、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缘故 参考答案: 略 14. 已知R2+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略 15. 向浓度都是1 mol·L-1的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完全后铁粉还有剩余,则此溶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  ) A.H+                       B.Fe2+ C.Fe3+                                             D.Cu2+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铜与浓硝酸反应和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不同,实验现象也不同。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该实验,并叙述实验步骤。药品:稀硝酸、盐酸、Zn粒、CaCO3固体  ⑴ 补充下面的实验: 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稀硝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