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新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新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利用可降解的“玉米塑料”替代一次性饭盒,可防止产生白色污染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 喝补铁剂时,加服维生素C,效果更好,原因是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参考答案: D 略 2.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D.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交叉关系 参考答案: C 3. (12分)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Ag+、Mg2+、Al3+、NH、Fe3+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Br-、I-、CO、AlO 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1)探究一: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 ______,其对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 ②请写出沉淀减少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 乙同学检测到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l-、Br-、I-,若向1 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l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Cl2的体积(标准状况) 5.6 L 11.2 L 22.4 L n (Cl-) 2.5 mol 3.0 mol 4.0 mol n (Br-) 3.0 mol 2.8 mol 1.8 mol n (I-) x mol 0 0 ①当通入Cl2的体积为5.6 L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原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H+、NH、Al3+ ; 2:3:1  ; CO、AlO         ②Al(OH)3+OH      AlO+2H2O    (2)Cl2+2I       I2+2Cl;  10:15:4         (每空2分) 略 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AgCl悬浊液中加人饱和NaI溶液:Ag++I-=AgI↓ B.硫酸亚铁溶液与稀硫酸、双氧水混合:Fe2++2H2O2+4H+=Fe3++4H2O 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HCO3-+Ba2++OH-=BaCO3↓+H2O D.漂白粉溶液中通人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H2O+CO2=CaCO3↓+2HClO 参考答案: C 略 5.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切开金属钠,钠表面的银白色会逐渐褪去 Na在空气中会生成Na2O2 B 铝箔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C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D 将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中,试管内液面约上升至试管容积的2/3处;缓慢通入O2,轻轻晃动试管,至液体基本上充满试管 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该实验对工业生产硝酸有重要启示   参考答案: D 略 6. 有关下列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可表示反N2(g)+3H2(g) 2NH3(g)在达到平衡后,臧少NH3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B.图②表示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达平衡后,向该混合液中逐渐加人固体KCl的过程中C(Fe3+)的变化趋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图③表示等体积等pH的弱酸HA和强酸HB加水稀释过程中的pH变化趋势 D.图④表示密闭容器中CH3OCH3(g)+3H2O(g) 6H2(g)+2CO2(g) △H>0达到平衡后,恒压升高温度过程中,CH3OCH3的转化率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N2(g)+3H2(g) 2NH3(g)在达到平衡后,臧少NH3的浓度的瞬间V逆减小,V正不变,故A错误;B.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原理是Fe3+(aq)+3SCN-(aq)Fe(SCN)3(aq),则加入固体KCl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B错误;C.pH的弱酸HA和强酸HB加水稀释过程中, 因促进弱酸的电离,强酸的pH变化大,故C错误;D.恒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3OCH3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7.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B.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A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B.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 C.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D.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 解答:解: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金刚石、白磷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属于单质,故A正确; B.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所以为混合物,故B错误; C.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次氯酸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蛋白质、纤维素和淀粉,葡萄糖是小分子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概念,明确单质、纯净物、强电解质、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物质的成分结合基本概念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8. 下列关于硅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硅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SiO2+3CSiC+2CO↑中碳只做还原剂 C.因为玻璃中含有SiO2,所以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盛装碱性溶液 D.Si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参考答案: C 【知识点】硅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硅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A错误;B、C的化合价由0→+2和-4,因此碳是还原剂和氧化剂,B错误;C正确;SiO2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而四氟化硅不是盐,即SiO2不是碱性氧化物,D错误。 【思路点拨】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是酸性氧化物。 9.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c为负极;a、c相连,c为正极;b、d相连,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参考答案: a>c>d>b.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为较为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为较不活泼的金属,氢离子的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本题从两个角度分析:①首先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电极反应现象判断电池的正负极;②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以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解答:解:若a、b相连时,a为负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活泼性强的作原电池的负极,故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b; c、d相连,c为负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d; a、c相连,c为正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c; b、d相连时,b是正极,d是负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b; 则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c>d>b, 故答案为:a>c>d>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化学电源知识是电化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要重视基础重视的掌握,解题才能游刃有余,题目难度不大. 10.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             B. 除杂                           稀释 C.          D. 制气                            称量 参考答案: C 解:A.洗气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题中气体的进出方向错误,故A错误; B.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故B错误; C.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装置符合制备要求,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酸性:碳酸<苯酚<醋酸    B. 碱性:Ca(OH)2< Mg(OH)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