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金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金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食品添加剂关系到大家健康,下列物质中的添加剂作用不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加碘食盐,是为了补充人体内需要的微量元素碘,防止甲状腺肿大,不能防治高血压;其他三个选项的措施都是正确的。 2. 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 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2 L 0.5 mol?L﹣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A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A 参考答案: D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亚铁离子和碘离子都能够被氯气氧化,根据亚铁离子和碘离子的物质的量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 B.硫酸钾中阳离子为硫酸根离子,1mol硫酸根离子带有2mol负电荷; C.过氧化钠中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2mol钠离子、1mol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3mol离子; D.丙烯和环丙烷的分子式都是C3H6,42g混合物中含有1molC3H6. 解答:解:A.1molFeI2中含有1mol亚铁离子、2mol碘离子,与足量氯气反应,1mol亚铁离子失去1mol电子、2mol碘离子失去2mol电子,总共转移了3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3NA,故A错误; B.2 L 0.5 mol?L﹣1硫酸钾溶液中含有溶质硫酸钾1mol,1mol硫酸钾中含有1mol硫酸根离子,含有2mol负电荷,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2NA,故B错误; C.1mol过氧化钠中含有2mol钠离子、1mol过氧根离子,总共含有3mol阴阳离子,含离子总数为3NA,故C错误; D.42g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有1molC3H6分子,含有6molH原子,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6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过氧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25℃时,将a mol/L的醋酸溶液与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a一定大于0.01        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CH3COO-)        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c(CH3COO-)+c(CH3COOH)>c(Na+)        D.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c(Na+)>c(CH3COO-)>c(H+)=c(OH) 参考答案: D 略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Ⅵ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来源: B.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C.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D.CCl4属于共价化合物,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其水溶液能导电 参考答案: B 略 5.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通人次氯酸钠溶液:        B.Na与H2O反应:                  C.用KBr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Br:       D.向NH4HSO3溶液中加足量KOH溶液并加热: 参考答案: A 略 6. 描述或解释下列现象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滴有蓝色石蕊的烧碱溶液里通CO2至颜色变红:CO2+2OH﹣═CO32﹣+H2O B.稀醋酸溶解水垢中的碳酸钙:2CH3COOH+CaCO3═Ca2++2CH3COO﹣+H2O+CO2↑ C.碳酸氢铵溶液中加足量石灰水:NH4++HCO3﹣+Ca2++2OH﹣═CaCO3↓+NH3?H2O+H2O D.漂白粉溶液中加氯化铁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Fe3++3ClO﹣+3H2O═Fe(OH)3↓+3HClO 参考答案: A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A.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示酸性,二氧化碳过量,氢氧根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 B.醋酸为弱酸、碳酸钙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二者都需要保留化学式; C.石灰水足量,离子方程式按照碳酸氢铵的组成书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一水合氨和水; D.铁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次氯酸. 【解答】解:A.滴有蓝色石蕊的烧碱溶液里通CO2至颜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故A错误; B.稀醋酸溶解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H3COOH+CaCO3═Ca2++2CH3COO﹣+H2O+CO2↑,故B正确; C.碳酸氢铵溶液中加足量石灰水,离子方程式按照碳酸氢铵的组成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Ca2++2OH﹣═CaCO3↓+NH3?H2O+H2O,故C正确; D.漂白粉溶液中加氯化铁溶液,铁离子与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ClO﹣+3H2O═Fe(OH)3↓+3HClO,故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气体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   C.CO2 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D.SO2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 参考答案: B 8.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eCl2       B.H2S       C.NCl3        D.PCl5 参考答案: C 略 9. 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CH4>NH3>H2O  ②还原性:I->Br->Cl-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原子半径:Na>Mg>O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B 略 1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的白色固体: B.用酸性KMnO4溶液判断FeCl2是否完全变质:   C.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D.在Mg(0H)2悬浊液中滴几滴饱和FeCl3溶液证明Fe(0H)3溶解度小于Mg(OH)2:   参考答案: D 12.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各组物质依次满足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图中箭头表示一步转化)     a b c d ① Si SiO2 H2SiO3 Na2SiO3 ② Al AlCl3 NaAlO2 Al(OH)3 ③ Cu CuO Cu(OH)2 CuSO4 ④ Na NaOH Na2CO3 NaHCO3   A. ②④               B.②③            C.③④            D. ①②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 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42—=BaSO4↓+2H2O B. 钠与水反应:Na+2H2O = Na++2OH-+ H2↑ C. 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沸水)= Fe(OH)3↓+3H+ D. 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符合事实、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A项正确;B.不符合电子转移守恒和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应为2Na + 2H-2O = 2Na++ 2OH-+ H2↑,B项错误;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程式中,氢氧化铁不标沉淀符号,应为Fe3++3H2O(沸水)===Fe(OH)3(胶体)+3 H+,C项错误;D.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与空气中的CO2和水反应生成HClO和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Ca2++2ClO-+CO2+H2O = CaCO3↓+2HClO,D项错误;答案选A。 15.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四种离子:NO3—、SO42—、H+、M,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NO3—)∶n(SO42—)∶ n(H+)∶n(M)=3∶1∶3∶1,则M可能为:① Fe2+ ② Mg2+ ③ Cl— ④ Ba2+     (     ) A.①②④        B.③              C.②            D.①②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文献资料显示某地区的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盐酸型酸雨。某兴趣小组对酸雨进行实验研究。 (1) 提出合理的假设:该酸雨中的溶质除H2SO4、HC1外,该小组同学根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预测主要溶质还一定有               。 (2)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假设。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义器:盐酸、硝酸、BaC1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酸雨于A、B两支洁净试管中,待用 无明显现象 步骤2:往A试管中加入量的Ba(OH)2溶液,静置,过滤 有白色沉淀 步骤3: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滤渣加入盐酸                                   步骤4:取适量步骤2得到的滤液,                                                                      步骤5:往B试管中加入             , 振荡                                   (3) 酸雨部分组成测定: ① 滴定:准确量取25.00mL该酸雨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将0.02000mol·L-1 碘水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现象为                                 , 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碘水VmL。 ② 计算:被碘水氧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参考答案: (1)SO2(或H2SO3) (2)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3: 若滤渣不完全溶解,则酸雨中含硫酸 步骤4: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