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江陵第一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钠铝合金(常温液态)可作为核反应堆的载热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合金的熔点高于金属钠的熔点 B.若将钠铝合金投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且无固体剩余,则n(Al)>n(Na) C.若将钠铝合金投入FeCl3溶液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等质量的钠铝合金中铝的含量越大,与足量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越少 参考答案: C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A.合金的熔点低于其任一成分熔点; B.该反应方程式为:Na+Al+2H2O=NaAlO2+2H2↑,根据方程式判断; C.Na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溶液和FeCl3发生复分解反应; D.根据金属钠和金属铝和酸反应生成氢气量的关系:Al~H2↑,2Na~H2↑判断. 解答:解:A.合金的熔点低于其任一成分熔点,所以该合金的熔点低于金属钠的熔点,故A错误; B.该反应方程式为:Na+Al+2H2O=NaAlO2+2H2↑,根据方程式知,若将钠铝合金投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且无固体剩余,则n(Na)≥n(Al),故B错误; C.Na和水反应生成NaOH,NaOH溶液和FeCl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C正确; D.根据Al~H2↑,2Na~H2↑知,11g钠放出2g氢气,9g铝就可以放出2g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钠铝合金中铝含量越大,放出氢气越多,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钠铝合金为载体考查了合金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反应,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根据钠、铝与氢气之间的关系式及钠铝之间的关系式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2. X、Y、Z是三种常见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这些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Y、Z一定是非金属单质 B. 若X、Y都为金属单质,则Z必为非金属单质 C. X、Y、Z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单质 D. 如果X、Y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必为金属单质 参考答案: B 根据X、Y、Z是单质,甲和乙是常见的化合物,X和甲反应会生成Y和乙,反应是置换反应,X可能是氢气或者碳或者活泼金属,X和Z会生成乙,Y和Z会生成甲。A、X、Y、Z不一定是非金属单质,如2Mg+CO2=C+2MgO,故A错误;B、若X、Y都为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是一定是金属单质很金属化合物的反应,X、Y的化合物一定是非金属化合物,所以则Z必为非金属单质,如2Al+Fe2O3=2Fe+Al2O3;Zn+CuCl2=ZnCl2+Cu;故B正确;C、X、Y、Z可以都是非金属单质,如C+H2O=CO+H2,故C错误;D、如果X、Y都为非金属单质,则Z可以为金属单质,也可以为非金属单质,如Cl2+2NaBr=2NaCl+Br2;Zn+2HCl=ZnCl2+H2↑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转化关系和物质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熟悉常见的置换反应是解题关键。本题想难度较大,可以通过举例法帮助判断。 3. 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情况对实验结果产生偏低影响的是(    )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洗涤溶解所用的烧杯        C.定容时仰视观察液面                           D.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 参考答案: D 略 4. J、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已知: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J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M的氧化物方法来制备M C.R、T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T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 D.J、M、R、T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TO4 参考答案: A 略 5.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             D.N2的结构式: :N≡N: 参考答案: A 略 6. (08枣庄调研)在0.5L某浓度的NaC1溶液中含有0.5mol·Na+,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B.该溶液中含有58.5g NaC1        C.配制100mL该溶液需用58.5g NaC1        D.量取100mL该溶液倒入烧末中,烧杯中C1的物质的量为0.1mol   参考答案: 答案:B 7. 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    B.测定NaOH溶液浓度 C.制备并收集少量N02    D.制取无水AICl3 参考答案: A 实验装置图的辨认和实验设计的评价。酸碱中和滴定需要酸碱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蒸发灼烧AlCl3溶液只能得到Al2O3不能得到无水AlCl3。 8. 下列化学药品的贮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浓硝酸存放在带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B. 少量碘储存在酒精中 C. 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带橡胶塞的广口瓶中 D.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中 参考答案: C 考点: 化学试剂的存放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浓硝酸见光容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 B.碘易溶于酒精; C.氢氧化钠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不能使用玻璃塞,可以使用橡胶塞; D.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不能不存在四氯化碳中. 解答:解:A.浓硝酸见光容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不能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应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错误; B.碘易溶于酒精,不能储存在酒精中,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应该保存在带橡胶塞的广口瓶中,故C正确; D.钠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少量的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但是钠的密度小于四氯化碳,不能保存在四氯化碳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明确化学试剂正确的保存方法,如:见光分解的试剂应该避光保存、碱性溶液不能使用玻璃塞、氟化氢应该使用塑料瓶等. 9. 铜、镁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 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均为标准状况下),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A.7.04g      B.8.26g      C.8.51g           D.9.02g 参考答案: C 略 10.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15 g甲基所含的电子数为10 NA       C.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4NA              D.46g NO2气体中氧原子数为2NA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SiO2是两性氧化物,能溶于氢氟酸 B. 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1-溴丙烷和2-溴丙烷 C. 油脂的种类很多,但它们水解后都一定有一产物相同 D. 反应2Mg(s)+CO2(g)=C(s)+ 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参考答案: A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氢氟酸是其特殊性,故A错误;B、1-溴丙烷(CH3—CH2—CH2Br)分子中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峰面比为3:2:2,而2-溴丙烷(CH3—CHBr—CH3)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峰面比为6:1,所以可用核磁共振氢谱进行鉴别,故B正确;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所以水解产物中都有甘油,故C正确;D、反应2Mg(s)+CO2(g)=C(s)+2MgO(s)能自发进行,即△H-T△S<0,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S<0,则△H一定小于0,故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 从香荚兰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与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解: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则该物质中含有苯环,与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醛基, A.该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且分子式为C8H8O3,故A正确; B.该分子中不含酚羟基,所以不能显色反应,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该反应中不含醛基,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该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和银镜反应,其分子式为C8H6O3,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13. 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下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     A.①中溶解了8.4 g Fe    B.原混合物总质量为105.6 g     C.硝酸的浓度为4 mol/L    D.④中V=6720 参考答案: D 实验①②都有金属剩余,则溶液中金属离子为+2价,①再加入100mL硝酸,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18g-9.6g=8.4g,生成NO的体积为4480mL-2240mL=2240mL,NO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参加反应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1mol×3÷2=0.15mol,参加反应金属的平均摩尔质量为8.4g÷0.15mol=56g/mol,故该过程只有Fe参加反应,即实验①只有Fe参与反应。A正确;②接着加入100mL硝酸,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为9.6g,生成NO的体积为6720mL-4480mL=2240mL,NO物质的量为0.1mol,若该过程只有Cu参加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Cu的质量=0.1mol×3÷2×64g/mol=9.6g,等于参加反应金属的质量,故该过程只有Cu反应,且Cu恰好完全反应,故加入200mL硝酸时,Fe的存在形式是硝酸亚铁。在实验③的基础上再加入100mL硝酸,硝酸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反应生成NO。B、原混合物总质量为[(16.8-9.6)×2+9.6] ×4=105.6g,正确;C、实验①发生反应3Fe+8HNO3=3Fe(NO3)2+2NO↑+4H2O,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1mol×4=0.4mol,故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0.4mol÷0.1L=4mol/L,正确;③再加入100mL硝酸,硝酸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反应生成NO。 故V>6720。 14. 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的质量增加,b极板上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下列符合此现象的是   参考答案: 略 15. 10.下图表示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的转化关系,下表中能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选项 单质 酸性氧化物 盐 A S SO3 Na2SO4 B N2 NO2 NaNO3 C Si SiO2 Na2SiO3 D Na Na2O Na2CO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