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第五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第五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T1℃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A(g)+2B(g)C(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A)/mol n(B)/ mol 0 1.00 1.20 10 0.50   3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10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C)=0.050 mol·L-1·min-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 mol A气体和0.60 mol B气体,到达平衡时,n(C)<0.25  mol C.若密闭容器体积可变,其他条件不变,在达到平衡后持续缩小容器体积,则平衡一直会正向移动 D.温度为T2℃时(T1>T2),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现象,正确的是 A.减压过滤是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 B.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 C.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展开剂的成份为蒸馏水与丙酮 D.欲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物质的量比为1:1),先将样品溶解,然后加热至表面出现晶膜后冷却,过滤得硝酸钾晶体;将母液加热至大量晶体析出后,用余热蒸干,得氯化钠晶体 参考答案: B 略 3. 下列关于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C 4. (NH4)2SO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4(NH4)2SO4 =N2↑+6NH3↑+3SO2↑+SO3↑+7H2O 将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的沉淀为 A.BaSO4                B.BaSO3                C. BaS       D.BaSO4和BaSO3 参考答案: D 略 5. 正电子、反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等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9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试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1个不带电的中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1个点负电荷的质子和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参考答案: 答案:B 6.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X元素存在两种气态同素异形体,一种可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Z离子在同周期最简单阴离子中,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的氢化物沸点一定低于X的氢化物沸点 B. 简单离子半径: X > Y > Z C. X的一种单质和Z的某种化合物都可用于污水的杀菌消毒 D. Y、Z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溶于水,阴、阳离子数目比为3:1 参考答案: C 【分析】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W应为第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4,可知W为C元素;X元素存在两种气态同素异形体,一种可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则X为O;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可知Y为Al;Z离子在同周期最简单阴离子中半径最小,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可知Z为Cl,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Al,Z为Cl, A.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较高,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Z>X>Y,故B错误; C.X的单质为臭氧,Z的化合物为NaClO时,都可用于污水的杀菌消毒,故C正确; D.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7. 科学家研制的一种使沙漠变绿洲的新技术,即在沙漠中喷洒一定量的聚丙烯酸酯(结构简式如下CHCH2COOR)与水的混合物,使其与沙粒结合,形成既能阻止地下的盐分上升,又能拦截、蓄积雨水作用的物质。下列对聚丙烯酸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酸酯的单体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R B.聚丙烯酸酯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聚丙烯酸酯能发生加成反应 D.合成聚丙烯酸酯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参考答案: AB 略 8. (08上海12校第二次联考)右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代表的是:1gC3H6 和1gM气体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测得容 器中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试根据图形判 断M气体可能是                           (    )        A.C3H8                                     B.C2H4        C.H2S                             D.N2O4 参考答案: 答案;B 9. 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则图甲表示CO和H2O(g)生成CO2和H2的能量变化     B.某温度下,pH=11的NH3·H2O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不考虑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        化)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NH、NH3·H2O与NH3三种微粒的平衡浓度之和为0.05 mol·L-1 C.在常温下,X2(g)和H2反应生成HX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仅依据K的变化,就可以说明在相同条件下,平衡时X2(从F2到I2)的转化率逐渐降低,且X2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     D.图乙中曲线表示常温下向弱酸HA的稀溶液中加水稀释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 C 略 10. 邻甲基苯甲酸(C8H8O2)常用于农药、医药及有机化工原料的合成,也是目前除草剂—稻无草的主要原料,则邻甲基苯甲酸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 ①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能与新制备的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金属钠反应且具有甲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多少种(     ) A.10             B.11           C.12             D.13 参考答案: A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甲基橙呈黄色的溶液中:I-、Cl-、NO3-、Na+    B.pH=13的溶液中:AlO2-、CO32-、NO3-、Na+ C.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H4+、NO3-、F- D.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 mol·L的溶液中:Ba2+、CO32-、ClO-、Na+ 参考答案: B 略 12.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Y、Z易形成质量比为3:4和3:8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含W元素的物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单质的沸点:W>Y>Z B.W的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 C.原子半径:Y<Z<W D.X、Y可以形成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参考答案: D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含W元素的物质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W为Na元素;Y、Z原子序数小于Na,Y、Z易形成质量比为3:4和3:8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即CO、CO2,所以Y为C元素、Z为O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C,而且X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则X为H元素;结合元素周期率知识解答该题. 【解答】解:A.Y为碳元素,C元素的单质金刚石为原子晶体,熔点最高,故A错误; B.W为Na元素,NaH为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Z<Y<W,故C错误; D.C、H可以形成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如C2H4,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掌握. 13.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属于“低碳生活”方式  B.我国神七宇航员所穿航天服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食品保鲜膜、一次性食品袋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       D.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2种放射性同位素131I与137Cs的中子数不等 参考答案: C 略 14. 配制2L 1.5mol/LNa2SO4溶液,需要固体Na2SO4 A.213g        B.284g         C.400g       D.426g 参考答案: D 略 15. 若需通过导电实验证明NaCl是离子化合物,可以选择的实验对象是(  )   A. NaCl固体 B. NaCl水溶液 C. NaCl熔融液 D. 以上都不可以 参考答案: C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NaCl是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A不选; B.水溶液能导电,溶液中的离子是哪种物质电离的,无法确定,水也可电离出离子,故不选; C.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含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是氯化钠电离生成的,从而证明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故C选; D.由上述分析可知,C可选,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离子化合物的特征,注意推断是否是离子化合物与构成离子、自由移动的离子等因素有关,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KBr溶液、KI(含淀粉) 溶液、NaOH(含酚酞)溶液、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下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e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b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d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4)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甲、乙、丙、丁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如下转化: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