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B.测定工业烧碱的含量(含杂质碳酸钠)可称取一定量样品放人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再加入稍过量氯化钡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 C.用分液漏斗分离苯与硝基苯 D.除去氯化铁酸性溶液中的氯化亚铁: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水溶液 参考答案: BD 略 2. 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面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时,将NaOH固体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面的纸上 B.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人容量瓶中,加入少量水溶解 C.在烧杯中溶解NaOH固体后,立即将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D.将烧杯中已冷却的NaOH溶液转移到未经干燥的容量瓶中 参考答案: D 3. 实验室里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是不相同的,右图是常见的一些保存药品的试剂瓶。下列用于存放这些试剂的试剂瓶使用正确的是             A.用①瓶盛装浓硝酸         B.用②瓶盛烧碱溶液 C. 用③瓶盛大理石           D.用④瓶盛浓硫酸 参考答案: B 略 4. 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深沉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的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Ksp(SrSO4)最大 C.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参考答案: BC 解析:Ksp只与温度有关,A错;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温度越低,越大,Ksp(SrSO4)越大,B正确;a点在283K的下方,属于不饱和溶液,C正确;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363K后会有晶体析出,还是属于饱和溶液,D错。   5. 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      A.H2O2 (l)=1/2O2(g)+H2O (l)           ΔH=-98 kJ·mol-1      B.2N2(g)+O2(g)=2N2O(g)             ΔH=+163 kJ·mol-1      C.Ag(s)+1/2Cl2(g)=AgCl(s)           ΔH=-127 kJ·mol-1      D.HgO(s)=Hg(l)+1/2O2 (g)            ΔH=+91kJ·mol-1 参考答案: A 略 6. 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Z与W原子序数之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T   A.化合物YX2、ZX2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均相同 B.Z、W、T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C.五种元素中,只有T是金属元素 D.Mg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YX2发生反应生成Y单质 参考答案: D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可知,X为第二周期元素,Y、Z、W为第三周期元素,设X的原子序数为x,由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Z与W原子序数之和的,则x+x+6=(x+8+x+9)×,解得x=8,则X为O,Y为Si,Z为S,W为Cl,T为Se,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来解答. 【解答】解: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位置可知,X为第二周期元素,Y、Z、W为第三周期元素,设X的原子序数为x,由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Z与W原子序数之和的,则x+x+6=(x+8+x+9)×,解得x=8,则X为O,Y为Si,Z为S,W为Cl,T为Se, A.SiO2、SO2化学键均为共价键,晶体类型分别为原子晶体、分子晶体,故A错误; B.非金属性W>Z>T,则T、Z、W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故B错误; C.均为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由Mg与CO2反应生成MgO和C,可知Mg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SiO2发生反应生成Si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把握短周期原子序数的关系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注意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7. 下表所示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71 0.099 主要化合价 +2 +3 +6、-2 -1 -1     A.A、B的单质与稀盐酸反应速率B>A     B.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还原性E->D-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D<H2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2CO4>HEO4 参考答案: B 略 8.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g重水(D2O)中含有10NA个电子 B. 标准状况下,22.4L一氯甲烷的分子数约为NA C. 4.6 g Na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生成Na2O和Na2O2,转移电子数为0.2NA D. 25℃时,1L pH = 14的Ba(OH)2溶液中,Ba2+ 数为NA 参考答案: D 略 9.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溶解28.4g上述混合物,消耗1mol/L盐酸500mL。灼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A.35g            B.30 g         C.25 g         D.20 g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 L一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比1 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目一定相等   参考答案: B 略 11.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B、C同周期,D、E也同周期,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E的两倍,D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耐高温材料,A、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D>E>C>B>A B.热稳定性:EA4>A2C C.单质D可用海水作原料获得 D.化合物DC与化合物EC2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参考答案: C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A、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应为NH3,则A为H元素,B为N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原子序数比N元素大,则D为Mg元素;B、C同周期,则C为第二周期元素,D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耐高温材料,应为MgO,则C为O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1+7+8+12=28,是E的两倍,则E的原子序数为14,E为Si元素,根据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解答】解: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元素.A、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应为NH3,则A为H元素,B为N元素;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原子序数比N元素大,则D为Mg元素;B、C同周期,则C为第二周期元素,D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耐高温材料,应为MgO,则C为O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之和是1+7+8+12=28,是E的两倍,则E的原子序数为14,E为Si元素. A.A为H元素,原子序数最小,B、C为N、O元素,位于第二周期,D、E为Mg、Si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则有原子半径:D>E>B>C>A,故A错误; B.由于非金属性:Si<O,非金属性越大,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热稳定性:SiH4<H2O,故B错误; C.从海水中提取镁,通常将熟石灰加入海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得金属镁,故C正确; D.化合物MgO含有离子键,化合物SiO2中共价键,化学键类型不一样,故D错误. 故选C. 12. 将某种金属卤化物和浓硫酸在烧瓶里加热后,可得无色卤化氢气体,则该金属卤化物是 A、氟化物  B、氯化物  C、溴化物   D、碘化物 参考答案: B 略 13. [2012·淮安市高三第三次统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B.升高NH4Cl溶液的温度,其水的离子积常数和pH均增大    C.反应2Mg(s)+CO2(g) =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常温下Ksp(Ag2CrO4) =1.1×10-12,Ksp(AgCl) =1.8×10-10,则Ag2CrO4的溶解度小于AgCl 参考答案: C 略 14.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跑出过486.1公里的世界列车最高时速,这得益于全路铺设的优质无缝平滑的超长钢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钢,钢是用量最大的合金 B.钢的熔点比铁的熔点高,而铁的用途更广泛 C.我国在商代就开始使用铜合金            D.铝合金的强度、硬度比组成合金各成分金属的大 参考答案: B 略 15. 下列排列顺序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①溶解性:Na2CO3>NaHCO3>AgCl>AgI   ②氧化性:MnO2>Cl2>Fe3+>Cu2+ ③常温下,α1、α2、α3分别表示pH=2的盐酸、pH=12的氨水、pH=12的碳酸钠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则α1=α2>α3 ④同温下,1L0.5mol·L-1NH4Cl溶液中的NH4+数大于2L0.25mol·L-1NH4Cl溶液中的NH4+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2分)高纯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的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溶液:   在烧瓶中(装置见下图)加入一定量和水,搅拌,通入和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和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 ③若实验中将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变化如下图。导致溶液中、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2)制备高纯固体:已知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开始沉淀时。请补充由(1)制得的溶液制备高纯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 、]。 ①        ;②        ;③        ;④·;⑤低于100℃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