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举报
资源描述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海 滨 一 小 林宝兰一、学情分析:1、班级概况五(3)班共有5 2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2、知识掌握情况。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解决问题能力掌握得不太好。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3、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二、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 的倍数的特征;会 求 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 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五、教学措施1.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2.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3.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5.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6.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 学 进 度 安 排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备注22 月 14-18图形的变换3课时32 月 21-25图形的变换1第一单元检测1因数与倍数24课时42月28-3月4因数与倍数4课时53 月 7-11因数与倍数的复习1第二单元检测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4课时63 月 14-1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4课时73 月 21-2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4课时83月28-4月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整理和复习1第三单元检测14课时94 月 4-8分数的意义4课时104 月 11-15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114 月 18-2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124 月 25-29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课时135 月 2-6劳动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2课时145 月 9-1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3第四单元检测14课时155 月 16-20分数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165 月 23-27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第五单元检测统计14课时175月30-6月3统 计2儿童节3课时186 月 6-10数学广角3第六、七单元检测4课时196 月 13-17总复习4课时206 月 20-24总复习、期末考试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塞”O(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三)单 元 重、难点1.重点:(1 )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2.难点:(1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四)课时按排(4课 时)1、轴对称(1课 时)2、旋转(1课 时)3、欣赏设计镶嵌图案(1课 时)4、单元测试(1课 时)数 学 教 案n课 题轴对称: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策略或教具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提问:这些图案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过渡:对于这些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二年有时已经初步认识过,今天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二、探求新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1、师:请大家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动手画,然后教师讲评。)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让学生自己举例,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 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3、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松树和小草)这幅图有什么特点?(对称性)中间这i条直线表示什么?(对称釉)点A与点 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点A与点A 至网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数数对应点对称轴的距离,就可以知道)点B与 点 呢?点C与点C 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都是相应的对应点)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而且对于一幅图中的任何两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从而得出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三、课内练习。1 .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2 .并画出对称轴四、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同学们经过探讨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房子只有半,同学们能不能把另一半“建”起来。(2)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让学生分组讨论)(3)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如:屋檐的点、墙与屋檐的连接点、墙角的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让学生用铅笔自己动手试画。(4)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5)教师演示画的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