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化硅材料厂商发展概况

举报
资源描述
国内碳化硅材料厂商发展概况 一、 国内碳化硅材料厂商发展概况 目前,碳化硅衬底市场以海外厂商为主导,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主要企业包括三安光电、天岳先进等。由于国内半导体技术发展和产业链配套相对落后,碳化硅衬底制备水平及应用领域处于初期阶段,因此与国外龙头企业相比,国内厂商存在技术水平差距和市场份额较小的情况。 随着国内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衬底及制造设备需求量将会有较大提升,故作为晶体制备的载体,根据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碳化硅单晶衬底及不同的下游应用需求,将会进一步大幅提升对碳化硅单晶炉等设备端的需求。因此,在市场保持高景气度的情况下,在国内产能加速扩产叠加设备国产化率提升的双重因素驱动下,我国碳化硅晶体生长设备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 半导体材料为芯片之基,覆盖工艺全流程 半导体材料包括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掩模版、电子气体、光刻胶、CMP抛光材料、湿电子化学品、靶材等,封装材料包括封装基板、引线框架、键合丝、包封材料、陶瓷基板、芯片粘结材料和其他封装材料。 具体来说,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硅晶圆环节会用到硅片;清洗环节会用到高纯特气和高纯试剂;沉积环节会用到靶材;涂胶环节会用到光刻胶;曝光环节会用到掩模板;显影、刻蚀、去胶环节均会用到高纯试剂,刻蚀环节还会用到高纯特气;薄膜生长环节会用到前驱体和靶材;研磨抛光环节会用到抛光液和抛光垫。在芯片封装过程中,贴片环节会用到封装基板和引线框架;引线键合环节会用到键合丝;模塑环节会用到硅微粉和塑封料;电镀环节会用到锡球。 三、 定制化抛光材料为未来发展趋势 定制化发展有望给国产企业带来更多机遇,国内CMP抛光材料企业可以凭借本土化优势与国内晶圆制造商展开深度合作,专注于具有专用性产品的研发。专用化、定制化有望成为CMP材料制造商产业升级趋势。 四、 电子特气:半导体制造的血液 电子特种气体又称电子特气,是电子气体的一个分支,相较于传统工业气体,纯度更高,其中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电子特气下游应用广泛,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太阳能电池等行业不可或缺的支撑性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电子特气的纯度直接影响IC芯片的集成度、性能和良品率,在清洗、气相沉积成膜(CVD)、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半导体工艺环节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电子特气种类较多,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工艺 电子特气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本身和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电子特气可分为氟系、硅系、硼系、锗系氧化物和氢化物等几大类别。 (二)电子特气占比仅次于硅片,国内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半导体市场发展迅速,为上游电子特气市场打开成长空间。根据SEMI数据,在晶圆材料328亿美元的市场份额中,电子特气占比达13%,43亿美元,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材料领域。近年来,伴随下游晶圆厂的加速扩张,特气市场景气度向好,需求量有望持续扩容。根据SEMI数据,2020年全球晶圆制造电子气体市场规模为43.7亿美元。在全球产业链向国内转移的趋势下,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在过去十年快速增长,2020年达到了173.6亿元。 特气市场毛利率高、盈利能力强。在各半导体材料领域中,电子特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对比半导体产业链来看,晶圆厂的盈利能力最强,例如世界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毛利率为51.6%,国内晶圆厂龙头中芯国际的毛利率约为30%。而对于特种气体公司来说,电子特气平均毛利率能达到近50%。世界第二的法国液化空气集团,2010年-2019年的毛利率稳定在60%-65%,而一般化工气体或大宗气体的毛利率仅在20-30%水平。国内企业电子特气毛利率相对较低,约为30%-40%,相较国际巨头有一定差距,未来成长空间广阔。伴随技术研发的进步和需求量的增长,电子特气厂商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升级。 (三)纯度为特种气体重要指标,提纯为核心技术瓶颈 特种气体纯度提升为核心技术瓶颈。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的纯度有着苛刻的要求,因为在芯片加工过程中,极微量的杂质也可能导致产品重大缺陷,特种气体纯度越高,产品的良率越高、性能越优。伴随IC芯片制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的生产精度越来越高,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特气亦提出了更高的纯度要求。 电子特气的纯度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提纯技术。电子特气的分离和提纯原理上可分为精馏分离、分子筛吸附分离以及膜分离三大类。在实际提纯分离过程中,为提升效率和良品率,会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组合,配置工艺更为复杂,还需保证产品配比精度,因此抬高了研发壁垒。二是气体检测技术。随着电子特气的纯度越来越高,对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外电子气体的分析己经经历了离线分析、在线分析、原位分析等几个阶段,对于高纯度电子特气的分析已开发出完整的测试体系。而由于我国电子特气行业重生产而轻检测,因此分析方法和仪器同国外厂商都有一定差距。三是气体的储存和运输。高纯电子特气运输为一大难关,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求使用高质量的气体包装储运容器、以及相应的气体输送管线、阀门和接口,以防止气体二次污染。我国加工工艺整体落后以及不符合国际规范,大部分市场被国外公司占据。专业人才缺乏,技术人员培养目前面临较大困局。电子气体生产环节较多、操作复杂,因此企业除了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掌握生产技术、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据统计,培养一名合格的生产技术工人至少需要2年时间,但目前国内各大院校基本未设立工业气体学科,因此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对新进人员进行深度培养,制约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速度。 (四)外企垄断电子特气市场,国内企业本土化优势显著 电子特气市场正处于稳定增长阶段,从地理位置上看,亚太地区是电子特气的最大消费市场。国内电子特气相关需求一直依赖进口,主要市场由空气化工、德国林德集团、液化空气和太阳日酸等国外厂商占据,CR4约88%,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 国际局势叠加国内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本土化优势显著。新兴终端市场加速成长,国内企业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有望迎来国产化全面开花。伴随俄乌战争、经济制裁等事件的频繁发生,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在此背景下,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运输不便,本土化产品供应稳定、性价比高等特点更为显著,国内下游企业逐步转向国产供应。电子特气国产化是必然趋势,将在市场化因素主导下全面加速。截至2022年Q1,我国拥有众多生产工业气体的企业,其中约一半位于华东地区。由于行业技术壁垒高且客户粘性大,短期内行业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延续,但近些年国家推出的相关支持政策及法律法规有望在往来助力相关细分行业的内资企业大力发展。 五、 先进制程持续升级,半导体材料同步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应用的兴起,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半导体制造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创新,国内外晶圆厂加紧对于半导体新制程的研发,台积电已于2020年开启了5nm工艺的量产,并于2021年年底实现3nm制程的试产,预计2022年开启量产。此外台积电表示已于2021年攻克2nm制程的技术节点的工艺技术难题,并预计于2023年开始风险试产,2024年逐步实现量产。随着芯片工艺升级,晶圆厂商对半导体材料要求越来越高。 六、 湿电子化学品:半导体制造材料关键一环 湿电子化学品贯穿整个芯片制造流程,是重要的晶圆制造材料。湿电子化学品又称工艺化学品,是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杂质离子和微粒数符合严格标准的化学试剂。在IC芯片制造中,湿电子化学品常用于清洗、光刻和蚀刻等工艺,可有效清除晶圆表面残留污染物、减少金属杂质含量,为下游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前端的晶圆制造及后端的封装测试,用量较少,但产品纯度要求高、价值量大。 (一)湿电子化学品种类众多,硫酸和双氧水占比较高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可分为通用化学品和功能性化学品。其中通用化学品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杂质离子含量低于PPM级和尘埃颗粒粒径在0.5μm以下的单一高纯试剂。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指可通过复配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达到某些特定功能的配方类和复配类液体化学品。其中通用化学品广泛应用于IC芯片、液晶显示面板和LED制造领域,包括氢氟酸、硫酸、磷酸、盐酸、硝酸、乙酸等。功能性湿电子以光刻胶配套试剂为代表,包括显影液、漂洗液、剥离液等。 (二)全球市场空间超50亿美元,国内增速更快 受益于三大下游市场扩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实现稳定增速。近年来,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三大板块下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带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平稳增长。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为50.84亿美元,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100.6亿元,同比增长9.2%。 中低端领域国产转化率较高,产业升级主要面向G4-G5级产品。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组织(SEMI)于1975年制定了国际统一的湿电子化学品杂质含量标准。该标准下,产品级别越高,所对应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精细度程度越高,制程越先进。半导体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要求较高,集中在G3、G4级水平,且晶圆尺寸越大对纯度的要求越高,12英寸晶圆制造一般要求G4级以上水平。目前国外主流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已实现G5级标准化产品的量产。国内市场半导体领域的湿电子化学品,G2、G3级中低端产品进口转化率高,因为此技术范围内国产产品本土化生产、性价比高、供应稳定等优势较为突出。G4、G5级高端产品仍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为未来主要升级方向。 (三)纯化和复配为湿电子化学品核心,半导体要求最高 集成电路对超净高纯试剂纯度的要求非常高。按照SEMI等级的分类,G1级属于低档产品,G2级属于中低档产品,G3级属于中高档产品,G4和G5级则属于高档产品。集成电路用超高纯试剂的纯度要求基本集中在G3、G4级水平,中国的研发水平与国际仍存在较大差距。 湿电子化学品技术制造复杂,且品类众多,每种产品的制备要求各不相同,无法设计加工通用设备。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来确定适合的工艺路径,设计加工所需的设备,因此显著提升了制造成本和供应难度。研发能力及技术积累。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包括混配技术、分离技术、纯化技术以及与其生产相配套的分析检验技术、环境处理与监测技术等。以上技术都需要企业具备研发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积累。同时,下游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专用性需求不尽相同,这需要企业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和一定的时间去掌握核心的配方工艺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四)外企垄断高端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国内厂商有所突破 日韩企业长期垄断G4及以上级别高端市场。国际市场上G4及其以上级别的高端产品多数被欧美、日本、韩国等海外公司垄断。2019年海外市场份额合计达到98%。根据新材料在线数据,德国巴斯夫;美国亚什兰化学、Arch化学;日本关东化学、三菱化学、京都化工、住友化学、和光纯药工业;中国台湾鑫林科技;韩国东友精细化工等十家公司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百舸争流。由于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制造企业众多,约有40余家。其中,以江化微和格林达为首的湿电子化学品专业制造商,主要产品集中在湿电子化学品,产品种类丰富且毛利率高;以晶瑞电材和飞凯材料为代表的综合型微电子材料制造商,涉及领域更广,客户体量相对较大。此外还有例如巨化股份等大型化工企业,湿电子化学品类产品营收占比较少,具有原材料方面的优势。目前国内制造商产能主要集中在G3、G4级领域,多数已开始布局G5级产品产线,预计在2022年实现逐步放量。但目前相较于国际主流公司,国内企业产量较小。 七、 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下游电子设备硅含量增长,半导体需求快速增长。在半导体工艺升级+积极扩产催化下,半导体材料市场快速增长。据SEMI报告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收入达到643亿美元,超过了此前2020年55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最高点,同比增长15.9%。晶圆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