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全球竞争格局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动力电池行业全球竞争格局分析 一、 动力电池行业全球竞争格局 根据SNEResearch数据,从装机量看,2021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为271GWh,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比例超过90%,行业集中度较高。参与者主要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LG新能源、SKOn、三星SDI。 二、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则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的创新发展。动力电池行业现阶段主要集中在汽车、航空航天、物流、医疗、工业等领域,各领域都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汽车行业是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市场,航空航天、物流、医疗、工业等领域也是动力电池行业的重要市场。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问题。电池的成本主要来源于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成本的控制是电池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市场竞争的关键。 三、 市场集中度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复苏,动力电池装机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97GWh,同比翻倍,平均单车装机量45.7KWh。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比亚迪、SKI、三星SDI、中航锂电、国轩高科、AESC和PEVE,10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达到93.6%。2022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5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2021年同期减少8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03.6GWh、113.5GWh和127.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7.1%、84.5%和94.8%。整个车用动力电池行业前十名的企业占据了约95%的市场份额,市场高度集中。几家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80%以上,但是十名之后的行业大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10%甚至更低。 四、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动力电池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预计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动力电池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更多的新型动力电池正在不断问世。例如,锂离子电池、蓄电池、氢燃料电池等,它们不仅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而且还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另一方面,由于动力电池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动力电池已经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并取得良好的发展。预计未来,动力电池的应用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大,并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日益胶着。一方面,二线电池厂商正加快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不少主机厂纷纷下场在动力电池领域进行布局。在昨日举行的中汽协月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近期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较高位有所回落,预计上半年可能维持较高位置,但在2023年下半年,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将会回落,这将缓解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保持全球领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优胜劣汰不断加速、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品成本明显降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纵观市场规模,装机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无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纯电动乘用车为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主要贡献力量,方形电池是主流,软包电池具备发展潜力;三元系锂电池占比超6成,高镍化成为主流方向。从技术路线看,正极减钴到无钴、负极加硅、电解液向固态方向发展;固态电池成本主要在于固态电解质研发,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以后实现商业化。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正处于剧变时期。一方面,日韩电池企业正在加快重返中国市场的节奏,开始与中国汽车厂商频繁接触,不久前,吉利与LG化学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这释放出中韩企业新的电池合作项目落地的信号;另一方面,整车厂欲掌握在电动车行业的控制权,提高在供应链体系的议价能力,开始自己涉足电池制造,来完善产业链的布局。在多重压力之下,二三梯队电池企业的生存境况将更加严峻。 五、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行业发展主线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力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近年来,各国政府相继将燃油车禁售提上议程,我国也已开始研究停止生产销售传统能源汽车的时间表,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已成为必然趋势。 从全球来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相继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方案。欧盟已制定严苛的绿色经济复苏计划,2021年起对所有新车实施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95g/km的规定,同时欧盟委员会计划要求新车和货车的排放量从2030年起下降65%,从2035年开始下降100%,并且欧洲各大车企也最迟将于2035年前停止销售燃油车型。 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20%,2030年新能源汽车在总销量的占比达到40%左右,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国内汽车市场销量的50%以上。同时混动新车的占比也将在2030年达到传统能源乘用车的75%以上,2035年混动及新能源汽车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将达到100%。《总路线2.0》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超过3000万辆,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00万辆以上。 六、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速持续显著领先行业。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60%;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4.8%,其中12月渗透率达22.6%,已超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的2025年达到20%渗透率的目标。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219.7GWh,同比增长163.4%;销量为186GWh,同比增长182.3%;装车量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8%。根据SNE数据,2021年全球各国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电量总量为296.8GWh,同比增长102.2%,环比上涨37.3%。 七、 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各具优势 2021年,我国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为79.8GWh,同比增长227.4%,占总装车量的51.7%;三元电池的装车量为74.3GWh,同比增长91.3%,占总装车量的48.1%。两种主流路线,占到总装车量的99.8%。 从发展历程看,磷酸铁锂的装机量份额经历了一段先下降后增长的阶段。2014年和2015年间,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一度占据主导地位;之后受到政策补贴的影响,三元锂电池装机量从2016年起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进入2020年以后,随着宁德时代CTP技术发展,比亚迪电池的推出,针对高能量密度电池(如三元锂电池)补贴的下降和三元锂材料电池安全性问题日益明显,磷酸铁锂电池市场份额重新超越三元锂电池。 目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其使用场景各有不同,不存在技术上的优劣替代关系。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较高的安全性能、出色的循环性能、较低的成本,早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商用车,在近几年,乘用车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亦快速增长;三元材料电池凭借能量密度高、抗低温、倍率性能高的优势,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 近两年受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出的影响,三元锂电池凭借更高能量密度获得政策补贴的优势有所减弱,叠加未来几年电化学储能领域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需求上扬,使得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增速超过三元锂电池;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与需要钴、镍等价格高企且相对稀缺金属的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更低,尤其在锂电正极、负极、电解液等原材料齐涨价的当下,其规模化生产的成本压力相对较小。但崔东树同时指出,从材料角度看,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无太多上升空间,很可能限制其未来的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教授陈永翀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期将更加细分,在短程低速或中短程电动车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很可能维持主流地位,但对长程或其他用途车辆而言,三元锂电池也有望维持一定优势。 在没有重大技术创新商用前,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技术路线将并存发展,其中磷酸铁锂依托安全性能和循环充电优势,更多发展低端车型和储能方向;三元锂电将更多往高镍方向发展,凭借其更高能量密度、耐低温性能,占领高端车型市场。 八、 前景预测 随着2020年补贴取消,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体现,渗透率持续提升,加上储能行业即将突破,动力电池在未来十几年内的需求将维持25%以上的高复合增速。预计2023-2027年期间电动车将实现TCO平价,到2025-2030年间,动力电池的价格将降至50-70$/kWh。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不断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燃油车,即实现使用全成本平价。而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动力电池增长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增速保持在12%以上。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150.4Gwh。 三元高镍体系能够满足2020年动力电池单体300Wh/kg目标,但无法实现2025、2030要求,全固态、三元富锂电池值得关注。2)电池安全问题: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既有技术因素,也有监管因素,更多的是由部分企业急功近利、安全意识淡薄所致。事实上,目前多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本可提前避免。未来可利用大数据平台等建立预警机制,并通过目录管理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管。3)电池回收问题:应加快统一动力电池的型号标准,同时建立更完善的回收体系。据统计2018年我国实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1.35万吨,实际回收比只有22.9%。政策约束力差、回收体系混乱、梯次市场空间刚起步、利润率低是造成动力电池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回收,也是个巨大的环保议题。电池正极材料中含镍、钴等重金属,若未经过专业回收处理,极易造成重金属污染,电解液溶解在水中也易造成氟污染。此外,从产业链角度考虑,发展退役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可充分挖掘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有利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能量存储与转换装置的基础单元,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技术发展水平是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支撑。中国凭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动力电池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之一。 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的产量和装车量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也让动力电池企业更依赖于产能扩张。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425.92GWh,同比增长166.5%,累计装车量达224.2GWh,同比增长108.7%。 具体厂商方面,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73.0GWh、189.2GWh和211.9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7.1%、84.4%和94.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