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器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功率器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 功率器件行业发展情况 (一)功率器件行业的新技术发展情况与趋势 1、模块化功率器件行业集成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功率器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下游产品对其电能转换效率、稳定性、高压大功率需求及复杂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功率器件的组装模块化和集成化能有效满足要求,有助于优化客户使用体验并保障产品配套性和稳定性,功率器件的组装模块化和集成化将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升级,更高性能、更小体积的功率器件为模块化和集成化创造了技术条件。 2、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望实现突破 当前功率器件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新材料成为产业新的发展重心。以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材料因其宽禁带、高饱和漂移速度、高临界击穿电场等优异的性能成为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属于新兴领域,具有极强的应用战略性和前瞻性。目前美欧、日韩及中国台湾等地区已经实现SiC、GaN等新材料功率器件的量产。部分境内企业通过多年的技术和资本积累,依托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也已开始布局新型半导体材料领域。由于新型半导体材料属于新兴领域,国内厂商与国际巨头企业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因此有望抓住机遇、实现突破并抢占未来市场。 (二)功率器件行业的新产业发展情况 1、功率器件行业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发展情况 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高压电路,需要频繁进行电压变化,对电压转换电路需求大幅提升。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用于主驱动系统的逆变器、变压器、换流器等,其需求相应增大。除了动力系统,功率器件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还涵盖了安全配置、电动门窗及后视镜、人车交互系统、仪表盘、车灯、娱乐系统及底盘系统等。汽车电子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呈越来越热的趋势,汽车内部电子系统数量的需求不断攀升,越来越多汽车制造商都在逐步加大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功率器件另一大增量,根据中国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统计,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共充电桩和专用充电桩的保有量由5.88万个增长至114.70万个,呈爆发式增长,带动了核心零部件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的市场需求。 2、功率器件行业工业和智能电网发展情况 工业领域是功率器件另一大需求市场。工业领域中,数控机床、牵引机等电机对功率器件需求较大,主要使用的功率器件是IGBT。随着工业4.0不断推进,工业的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流程改造对电机需求不断扩大,工业功率器件需求增加。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能,需要经过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的变换,之后才能入网传输。功率器件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部件,可以增强电网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使得智能电网实现电力高效节能的传输。未来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将催生出对功率器件需求的稳步增长。 二、 中国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国产化提升大势所趋 复盘半导体行业发展历史,共经历三次转移。第一次转移:1973年爆发石油危机,欧美经济停滞,日本趁机大力发展半导体行业,实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品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生产大国;第二次转移:20世纪90年度,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韩国通过技术引进实现DRAM量产。与此同时,半导体厂商从IDM模式向设计+制造+封装模式转变,催生代工厂商大量兴起,以台积电为首的中国台湾厂商抓住了半导体行业垂直分工转型机遇;第三次转移:2010年后,伴随国内手机厂商崛起、贸易摩擦背景下国家将集成电路的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半导体产业链逐渐向国内转移。 中国为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占比约1/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手机、PC、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以及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快速推动下,中国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据WS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达到5559亿美元,而中国仍然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21年销售额为1925亿美元,占比34.6%。 国产化率极低,提升自主能力日益紧迫。近年来,随着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化,半导体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态势愈发明显。从生产环节来看,制造基地逐步靠近需求市场,以减少运输成本;从产品研发来看,厂商可以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半导体封测经过多年发展在国际市场已经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而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环节与全球领先厂商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半导体设备和材料。SIA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厂商在封测、设计、晶圆制造、材料、设备的全球市占率分别为38%、16%、16%、13%、2%,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 半导体景气度超预期,晶圆厂商积极扩产 目前部分终端需求仍然强劲,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维持历史高位,预计全年来看结构性缺货状态依旧严峻。据SEMI于2022年3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季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全球用于前道设施的晶圆厂设备支出预计将同比增长18%,并在2022年达到10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由于半导体材料与下游晶圆厂具有伴生性特点,本土材料厂商将直接受益于中国大陆晶圆制造产能的大幅扩张。 成熟制程供需持续紧张,国内晶圆厂扩产规模维持高位。受益于成熟制程旺盛需求及大陆地区稳定的供应链,大陆晶圆厂快速扩产。根据SEMI报告,2022年全球有75个正在进行的晶圆厂建设项目,计划在2023年建设62个。2022年有28个新的量产晶圆厂开始建设,其中包括23个12英寸晶圆厂和5个8英寸及以下晶圆厂。分区域来看,中国晶圆产能增速全球最快,预计22年8寸及以下晶圆产能增加9%,12寸晶圆产能增加17%。 四、 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随着下游电子设备硅含量增长,半导体需求快速增长。在半导体工艺升级+积极扩产催化下,半导体材料市场快速增长。据SEMI报告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收入达到643亿美元,超过了此前2020年55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最高点,同比增长15.9%。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收入总额分别为404亿美元和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和16.5%。此外,受益于产业链转移趋势,2021年国内半导体材料销售额高达119.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增速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五、 半导体材料为芯片之基,覆盖工艺全流程 半导体材料包括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包括硅片、掩模版、电子气体、光刻胶、CMP抛光材料、湿电子化学品、靶材等,封装材料包括封装基板、引线框架、键合丝、包封材料、陶瓷基板、芯片粘结材料和其他封装材料。具体来说,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硅晶圆环节会用到硅片;清洗环节会用到高纯特气和高纯试剂;沉积环节会用到靶材;涂胶环节会用到光刻胶;曝光环节会用到掩模板;显影、刻蚀、去胶环节均会用到高纯试剂,刻蚀环节还会用到高纯特气;薄膜生长环节会用到前驱体和靶材;研磨抛光环节会用到抛光液和抛光垫。在芯片封装过程中,贴片环节会用到封装基板和引线框架;引线键合环节会用到键合丝;模塑环节会用到硅微粉和塑封料;电镀环节会用到锡球。 六、 湿电子化学品:半导体制造材料关键一环 湿电子化学品贯穿整个芯片制造流程,是重要的晶圆制造材料。湿电子化学品又称工艺化学品,是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杂质离子和微粒数符合严格标准的化学试剂。在IC芯片制造中,湿电子化学品常用于清洗、光刻和蚀刻等工艺,可有效清除晶圆表面残留污染物、减少金属杂质含量,为下游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在半导体制造工艺中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前端的晶圆制造及后端的封装测试,用量较少,但产品纯度要求高、价值量大。 (一)湿电子化学品种类众多,硫酸和双氧水占比较高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湿电子化学品可分为通用化学品和功能性化学品。其中通用化学品指主体成分纯度大于99.99%、杂质离子含量低于PPM级和尘埃颗粒粒径在0.5μm以下的单一高纯试剂。功能湿电子化学品指可通过复配满足制造中特殊工艺需求、达到某些特定功能的配方类和复配类液体化学品。其中通用化学品广泛应用于IC芯片、液晶显示面板和LED制造领域,包括氢氟酸、硫酸、磷酸、盐酸、硝酸、乙酸等。功能性湿电子以光刻胶配套试剂为代表,包括显影液、漂洗液、剥离液等。 (二)全球市场空间超50亿美元,国内增速更快 受益于三大下游市场扩容,湿电子化学品需求量有望实现稳定增速。近年来,半导体、显示面板、光伏三大板块下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迎来高速发展,带动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平稳增长。据智研咨询数据,2020年全球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为50.84亿美元,受疫情影响略有下滑。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100.6亿元,同比增长9.2%。 中低端领域国产转化率较高,产业升级主要面向G4-G5级产品。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组织(SEMI)于1975年制定了国际统一的湿电子化学品杂质含量标准。该标准下,产品级别越高,所对应的集成电路加工工艺精细度程度越高,制程越先进。半导体领域对湿电子化学品的纯度要求较高,集中在G3、G4级水平,且晶圆尺寸越大对纯度的要求越高,12英寸晶圆制造一般要求G4级以上水平。目前国外主流湿电子化学品企业已实现G5级标准化产品的量产。国内市场半导体领域的湿电子化学品,G2、G3级中低端产品进口转化率高,因为此技术范围内国产产品本土化生产、性价比高、供应稳定等优势较为突出。G4、G5级高端产品仍有较大进口替代空间,为未来主要升级方向。 (三)纯化和复配为湿电子化学品核心,半导体要求最高 集成电路对超净高纯试剂纯度的要求非常高。按照SEMI等级的分类,G1级属于低档产品,G2级属于中低档产品,G3级属于中高档产品,G4和G5级则属于高档产品。集成电路用超高纯试剂的纯度要求基本集中在G3、G4级水平,中国的研发水平与国际仍存在较大差距。 湿电子化学品技术制造复杂,且品类众多,每种产品的制备要求各不相同,无法设计加工通用设备。企业必须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来确定适合的工艺路径,设计加工所需的设备,因此显著提升了制造成本和供应难度。研发能力及技术积累。湿电子化学品的生产技术包括混配技术、分离技术、纯化技术以及与其生产相配套的分析检验技术、环境处理与监测技术等。以上技术都需要企业具备研发能力和一定的技术积累。同时,下游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专用性需求不尽相同,这需要企业有较强的配套能力和一定的时间去掌握核心的配方工艺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四)外企垄断高端湿电子化学品市场,国内厂商有所突破 日韩企业长期垄断G4及以上级别高端市场。国际市场上G4及其以上级别的高端产品多数被欧美、日本、韩国等海外公司垄断。2019年海外市场份额合计达到98%。根据新材料在线数据,德国巴斯夫;美国亚什兰化学、Arch化学;日本关东化学、三菱化学、京都化工、住友化学、和光纯药工业;中国台湾鑫林科技;韩国东友精细化工等十家公司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国内湿电子化学品市场百舸争流。由于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我国湿电子化学品制造企业众多,约有40余家。其中,以江化微和格林达为首的湿电子化学品专业制造商,主要产品集中在湿电子化学品,产品种类丰富且毛利率高;以晶瑞电材和飞凯材料为代表的综合型微电子材料制造商,涉及领域更广,客户体量相对较大。此外还有例如巨化股份等大型化工企业,湿电子化学品类产品营收占比较少,具有原材料方面的优势。目前国内制造商产能主要集中在G3、G4级领域,多数已开始布局G5级产品产线,预计在2022年实现逐步放量。但目前相较于国际主流公司,国内企业产量较小。 七、 半导体材料景气持续,市场空间广阔 半导体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无论从科技或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都至关重要。2010年以来,全球半导体行业从PC时代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成为全球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和汽车电子等核心领域。半导体产业主要由集成电路、光电子、分立器件和传感器组成,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预测,到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占比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