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110kV绝缘子及金具组装图标准化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输电线路绝缘子及金具组装图 标准化设计 110kV分册 目 录 前言 第一篇 总论 1 1. 目的、意义和总体原则 1 1.1 标准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1.2 标准化设计的总体原则 1 1.3 标准化设计的工作内容 1 2. 设计依据 2 2.1 设计依据性文件 2 2.2 主要规程规范 2 2.3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浙江的有关规定 2 3. 模块划分 3 3.1 设计模块的划分原则 3 3.2 设计模块的划分及编号 4 4. 主要设计原则和方法 4 4.1 设计气象条件 4 4.2 导线和地线 5 4.3 绝缘配合 5 4.4 绝缘子选择 6 4.5 金具 6 5. 标准化设计使用总体说明 7 5.1 标准化设计文件 7 5.2 杆塔名称查询说明 7 5.3 模块选用方法 7 第二篇 110KV绝缘子及金具串组装图标准化设计 9 6. 设计说明 9 6.1 概述 9 6.2 导、地线 9 6.3 金具与绝缘子串配置 9 6.4 联塔金具 10 6.5 线夹的选择 10 6.6 特别说明 10 7. 1D-A模块 12 7.1 概述 12 7.2 组装图 13 8. 1D-B模块 21 8.1 概述 21 8.2 组装图 23 9. 1D-C模块 31 9.1 概述 31 9.2 组装图 32 10. 1B-A模块 39 10.1 概述 39 10.2 组装图 40 11. 1B-B模块 44 11.1 概述 44 11.2 组装图 45 12. 1B-C模块 49 12.1 概述 49 12.2 组装图 50 8 电网输变电工程标准化设计 110kV绝缘子及金具串组装图 第一篇 总论 1. 目的、意义和总体原则 1.1 标准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广泛吸纳了以往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成果和建设经验,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和借鉴,是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开展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工作的目的是:深入贯彻集约化管理思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材料规范;规范设计程序,加快设计、评审、材料加工的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设备型式、方便材料招标,方便运行维护;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1.2 标准化设计的总体原则 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安全可靠、技术先进、保护环境、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在标准化设计中,着重要处理和解决好标准化设计方案的统一性、适应性、灵活性、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统一性:建设标准统一,基建和生产的标准统一,体现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企业文化特征。 适应性:综合考虑浙江地区的实际情况,使得标准化设计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中具备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不同外部条件的工程均能基本适用。 灵活性:标准化设计的各模块接口方便,可进行组合使用。 先进性:标准化设计的方案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注重环保,同时经济指标先进。 可靠性:适当提高设计标准,保证电网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经济性:按照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和长期费用,追求全寿命周期内企业的最优经济效益。 标准化设计坚持“集成创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考虑“设计内容的合理性”。 1.3 标准化设计的工作内容 从绝缘子及金具串组装图的构成来看,主要是由绝缘子及金具两部分构成。根据此特点,对应一定的电压等级、导线、地线型号,设计出一套标准化、系列化的模块,满足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绝大多数地区线路工程建设的需要。 2. 设计依据 2.1 设计依据性文件 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造价标准化编制工作会议纪要》 2.2 主要规程规范 《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 16434-1996)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Q/GDW 152-2006)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 1179-199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GB 1179-1983)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送审稿)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 《高压架空送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 16434-1996)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 /T 2314-2008) 《电力金具标称破坏载荷系列及连接型式尺寸》(GB /T 2315-2008) 2.3 国家电网公司、华东电网公司、浙江的有关规定 国家电网公司文件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国家电网企业标准《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第6部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 (Q/GDW 248.6—2008)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工作规程(输电线路部分)》(试行)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500kV输电线路风偏闪络专题研讨会议纪要的通知》工建网[2004]197号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500kV输电线路防雷专题研讨会议纪要的通知》工建网[2004]192号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污闪问题调研评审会议的通知》工建网[2004]164号 《110(66)kV~500kV架空线路技术标准》(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 《预防110(66)kV~500kV架空线路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 《110(66)kV~500kV架空线路运行规范》(国家电网生技[2005]172号) 《110(66)kV~500kV架空线路检修规范》(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号)  《110(66)kV~500kV架空线路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 《关于下发《华东电网落雷密度分布图(2008)及其使用导则的通知》(华东电网生〔2008〕612号) 《关于印发{浙江电网污区分布图(2007版)执行规定}的通知》(浙电生〔2008〕363号) 《关于发布浙江电网冰区图的通知》(浙电发展〔2008〕618号) 3. 模块划分 3.1 设计模块的划分原则 在本次标准化设计中,针对电压等级、海拔高度、气象条件和导、地线截面的组合而设计的一套绝缘子及金具串组装图为一个模块。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 电压等级: 输电线路标准化设计的电压等级分110kV、220kV、500kV。本册为110kV分册。 海拔高度: 浙江地区线路所经地区海拔高度大部分位于1000m以下,本册按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设计。 气象条件: 浙江省地形复杂、气候具有多样性,各地区的气象条件变化较大,但从各种气象条件参数来看,对铁塔设计影响最大的是最大设计风速和最大设计冰厚,因此仅考虑最大设计风速和最大设计冰厚两个主要因素。 根据正在修订中的浙江省典型气象分区以及《浙江电网冰区图》,在实际工程中,一般都采取合理归并。经过分析和研究,对通用设计的设计风速和设计覆冰组合归并选择如下。 浙江省典型设计气象条件组合 气象条件组合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基本风速(m/s) 36 27 30 33 27 30 33 30 覆冰厚度(mm) 0 5 5 5 10 10 10 15 大气温度 (℃) 最高气温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最低气温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覆冰 -5 -5 -5 -5 -5 -5 -5 -5 最大风速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安装 -5 -5 -5 -5 -5 -5 -5 -5 外过电压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内过电压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年平均气温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风 速 (m/s) 线条基本风速 38 29 32 35 29 32 35 32 覆冰 15 10 10 10 10 10 10 10 安装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外过电压 15 10 10 15 10 10 15 10 内过电压 19 15 16 18 15 16 18 16 覆冰厚度(mm) 0 5 5 5 10 10 10 15 冰的密度(g/cm3) 0.9 0.9 0.9 0.9 0.9 0.9 0.9 0.9 注:线条基本风速按导线平均高度15m计算;操作过电压风速取线条基本风速的50%。上表中覆冰为导线覆冰值,地线除无冰区外,应较导线增加5mm。 杆塔型式: 浙江地区目前在110kV线路工程中使用的杆塔主要为角钢塔及钢管杆,通用设计将导、地线联结金具进行了统一,因此在本次标准化设计中所用串型长度与标准化塔型的塔头间隙相适应。 3.2 设计模块的划分及编号 本次标准化设计对全省110kV绝缘子及金具组装图模块根据电压等级和导、地线类型进行统一规划,具体划分如下: 1) 110kV导线分为1D-A、1D-B、1D-C共3个模块,包含1*300、1*400、2*300三种导线系列; 2) 110kV地线分为1B-A、1B-B、1B-C共3个模块,包含JLB20A-80、JLB20A-95及JLB27-120三种地线系列。 110kV绝缘子及金具组装图标准化设计各模块划分见表4-1。 表4-1 110kV绝缘子及金具组装图标准化设计模块划分 模块 名称 导、地线 主要气象条件 塔型 海拔高度 (m) 1D-A LGJ-300/25 导线覆冰0-15mm 地线覆冰10-20mm 基本风速29-38m/s 角钢塔 钢管杆 ≤1000 1D-B LGJ-400/35 1D-C 2×LGJ-300/25 1B-A JLB20A-80 1B-B JLB20A-95 1B-C JLB27-120 4. 主要设计原则和方法 4.1 设计气象条件 4.1 新规程的要求 1)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参考风压图以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设计冰厚按以下重现期确定: 110~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 30年 如沿线的气象与附录的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2)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Ⅰ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速应取以下高度: 110~750kV输电线路 离地面10m; 3)对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最大基本风速,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高10%选用。 4)110~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3.5m/s;500~750kV输电线路,基本风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