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折叠屏手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继续保持并适当加大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强化出口信贷对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支持。落实科技兴贸规划。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创造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建立境外营销网络。 一、 电子信息产业指导思想 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稳定出口,拓展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以用促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谋转型,加快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 加强政策扶持 抓紧研究进一步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并适当延长液晶等新型显示器件优惠政策。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认定目录和标准。研究出台光伏发电和半导体照明推广应用的鼓励政策。 三、 智能手机出货疲软,折叠屏手机逆市突围 (一)从大屏化到全面屏,行业创新面临瓶颈 大屏化是智能手机的重要发展轴心之一。2007年第一台iPhone的面市导入了触摸屏的概念,屏幕触屏取代按键成为主要交互方式,为了提供最沉浸的用户体验,屏幕创新成为各大厂商的着重发力点。当手机尺寸随着大屏化演进逐步增大至单手可握持极限时,全面屏概念接踵而来,刘海屏、美人尖及水滴屏等形态相继出现,全面屏产品百花齐放但缺乏实质性突破。至此,手机屏幕的创新边际趋于减弱。 当前智能手机行业步入存量博弈阶段。自2016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持续下探,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下游消费需求疲软,叠加手机创新边际减弱且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换机时长拉长至43个月,智能手机行业开始从成长增量向存量替换转变,根据IDC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1.3%至12.1亿台。 折叠屏手机有望成为安卓品牌在高端市场的代表性旗舰机。苹果凭借自研芯片及生态系统在高端市场构成深厚壁垒,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风向标,要想撼动苹果在高端市场一家独大的龙头地位,仅靠局部的更新迭代是远远不够的,柔性屏以及铰链等相关技术的愈发成熟,为折叠屏手机面市奠定了硬件基础,给安卓厂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机会去和苹果在高端市场竞争。 头部厂商对折叠屏产品的重视上升到全新高度。在2018年柔宇科技推出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FlexPai之后,2019年华为、三星的相继入场正式开启了折叠元年,随后各大厂商开始发力,加快折叠屏手机产品迭代和新机上市速度,而2022年4月VIVOXFOLD的发布标志着国内主流厂商均已完成折叠屏产品的布局。 (二)大屏特性拓宽使用场景,产品力仍需持续打磨 不同的折叠方式能够解决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使用痛点。目前主流的折叠屏手机主要分为横折和竖折,其中横折又分为外折和内折。横向内折结构是目前手机厂商主要采取的折叠形态,折叠屏手机在闭合时,外观及体验与常规直板机相似,展开时大尺寸内屏则提供了更加优秀的视觉体验以及更加丰富的交互操作,但两块屏幕的配置意味着其他的配套部件如电池也相应增加,因此内折结构的折叠屏手机在重量、厚度和续航等方面存在更大挑战;横向外折结构由于只采用了一块大屏,相对于内折在重量上更加轻盈,但屏幕处于外侧对屏幕材质及耐用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竖折则牺牲了折叠屏的大屏形态,在便携性方面更具有优势。 折叠屏手机可玩性更高。当前市场上的主要折叠屏手机用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尝鲜者,该类消费群体的特点是对价格相对不敏感,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鲜感。另外一种则是有真实需求的消费者,核心使用场景包括大屏观影、文字阅读以及商务办公等。展开后的折叠屏手机与mini平板基本无异,更大的屏幕尺寸在观看短视频、电影、玩游戏较直板机有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大的内容显示空间使得用户拥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多屏交互则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操作需求。 折叠屏手机距离成为主力机仍有一段距离。由于折叠屏手机在开合时,铰链复杂的机械运动对屏幕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得折叠屏手机屏幕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折痕,而折叠屏手机本身就依靠大屏带来的进阶视觉体验作为核心卖点,形态创新带来的美观代价成为折叠屏产品的主要痛点之一。其次,折叠屏的大尺寸屏幕势必会给电池续航造成更大压力,现有产品的常规解决方案是搭配两块电池来提高续航能力,这就导致折叠屏手机较直板机更加厚重,日常握持体验大打折扣。另外,当折叠屏手机展开时,系统软件及交互逻辑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可以适配大屏的APP覆盖面较窄,只有软硬件的合理适配才能最大化折叠屏的价值。 除去产品完成度等问题,让消费者持续观望的另一个核心原因就是产品价格。早期的折叠屏产品如华为MateX和三星GalaxyFold发售价分别定在16999元和15999元,高定价让许多消费者望而止步,而当年苹果发布的iPhone11ProMax起售价也仅为9599元,具有明显性价比优势,高定价加上缺乏普适性导致折叠屏手机在早期市场表现不佳。 产品价格逐步回应市场期望,出货拉升有望。随着头部厂商的相继入场,规模效应带动成本下降,折叠屏新机价格开始下探,近期数款新品价格均下探至万元以内价位段,销量表现较好的机型如OPPOFindN和三星ZFlip3起售价均低于8000元。在经历了数年的更新迭代,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接受度和尝鲜度逐步提高,有望带动下一波出货潮。 (三)全球出货量持续高增,国内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走出一波独立行情,实现逆市增长,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达到1490万台,同比增加64%,预计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2%至2270万台。 2022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330万台。根据IDC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145万台,2022年国内折叠屏市场继续维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18%至330万台,其中,22Q4单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实现出货113.7万台,同比增长高达109%,创下国内市场有史以来最大单季出货量。 三星领跑全球,华为主导国内。在全球市场份额方面,22H1三星凭借GalaxyZFlip3和GalaxyZFold3的优异表现,以62%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中位居首位,其次是华为以及OPPO,市占率分别为16%和3%。国内市场方面,华为作为手机高端市场的国产牌面,在市场早期便对折叠屏手机有所布局,先行优势明显,以绝对领先优势登至榜首,2022年市场份额高达47.4%,其中华为MateX2成为其主力机型,三星以16.5%市占率排列第二,OPPO则依靠OPPOFindN在国内市场的成功,以13.8%的市场份额排至第三。 四、 加大投资投入 国家新增投资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电影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六项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鼓励地方对专项支持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 五、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继续保持并适当加大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强化出口信贷对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支持。落实科技兴贸规划。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创造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拓展与国外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大力推动TD-SCDMA等标准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商用。落实促进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软件外包企业加快发展。 六、 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七、 电子信息产业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针对当前外部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产业的稳定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国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牵引,加速技术自主开发。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我国转移,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展企业海外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八、 完善投融资环境 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有效发挥信用担保体系功能,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依托产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产业集聚区,扩大电子信息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对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外汇资金需求,通过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进口信贷方式给予支持。积极发展风险创业投资,大力支持海外归国人才在国内创业发展。落实优惠条件,降低商检和物流费用,支持国外企业稳定在我国的生产规模,扩大投资。加强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加大打击走私力度,促进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维修、配送及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