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举报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钠与水反应》教学设计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是前面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延伸、扩展及补充,也是学习后面必修2中诸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内容的基础及前提。 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教科书安排的实验有:钠的切割,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操作与图片展示相结合,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也不在教科书中叙述,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本节内容重点是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以及对现象的解释。 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化学的学科魅力,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自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知识起引导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实现了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新闻事件引入,为学生创设了通过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的情境。2)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本节课的教学中,请学生大胆猜想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结果,并对结果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进行交流与合作,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时,学生进行了分组,每小组5人,且要求组内的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分析讨论等。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能准确说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能准确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能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用双线桥标出电子的转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产物。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 的 引 入  信 息 分 析 实 验 探 究 理 论 分 析 实际 应 用 课后 探 究 1、【投影】播放9月28日发生在重庆火灾的视频,引出金属钠   2、“滴水点灯”实验 【问题1】火灾中金属钠的出现为什么会令消防员感到害怕? 【展示】记者从现场发回的照片 【问题2】酒精灯为什么能被点燃 【实验探究】通过钠与水的反应验证师生共同得出的理论推测 【讲述】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取钠,认真做好现象记录。 【学生活动】请小组代表描述一下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问题3】反应过程中生成 的是什么气体,怎样证明? 【理论分析】从氧化还原  角度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 【问题4】如果你是消防员如何灭火 利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铁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检验 反应产生的气体 【问题4】如果你是消防员如何灭火 利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方法研究金属铁与水的反应   聆听与思考 观看   学生提出疑问? 1、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假设、推测,小组进行交流 2、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 理论分析 交流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并回答 分组讨论 兴趣实验 兴趣 理论分析 交流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并回答  分组讨论 兴趣实验 设置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给予学生更直观的认识 培养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能力 能将化学信息,按题设情景抽象归纳,并进行推理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实验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得出相应结论。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 验证推测,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 利用学习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活学活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 实验现象及原因 浮: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游:钠在上面游动——反应产生了气体。 熔:钠慢慢地熔成了小球——反应放热并且钠的熔点低。 响:发出嘶嘶的响声——钠与水反应激烈。 红:溶液慢慢变红——反应生成了碱性物质。 2、 化学方程式: 2Na + 2H2O = 2NaOH + H2↑ 3、 钠着火后,用沙土扑灭。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纸笔评价(课内进行10分钟) 1、金属钠应保存在下列哪里中: A、棕色瓶中 B、细砂中 C、煤油中 D、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 2、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 3、钠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存在形式是 A、游离态 B、氯化钠 C、硫酸钠 D、硝酸钠 4、钠着火应该用什么灭火? A、水 B、沙土 C、泡沫灭火器 D、干冰灭火器 5、将钠投入滴有石蕊的水中,下列有关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钠浮在液面上 B、有气体产生 C、水溶液变为红色 D、钠熔成小球并在水面四处游动 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能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最好开端;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通过新闻事件引入,为学生创设了通过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的情境。 (2)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科学的准备阶段,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便通过现多媒体展示引人入胜的新闻事件和钠的保存、取用知识介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请学生大胆猜想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结果,并对结果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自主性学习所必需的能力。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钠的用途和存在”自学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共享信息的能力。 (4)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能进行交流与合作,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时,学生进行了分组,每小组2人,且要求组内的动手实验、记录现象、分析讨论等。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本教学还以练习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引导——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实验、亲手做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解决问题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性质。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整合能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 创造性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一个恰当的提问,一组新奇的演示实验,一段有趣的科学故事,都会给学生以好奇和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求知欲望。在《钠》一节课的引入阶段,先[投影]播放9月28日发生在重庆火灾的视频,引出金属钠,然后做“滴水点灯”实验,向学生提问,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提出了大量的问题。精彩的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惊叹”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高潮。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限度内所能消化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指望40分钟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延伸课堂空间,由学生自己操作信息终端设备,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