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举报
资源描述
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鼓励公共数字资源更大范围向社会开放。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施数字技能提升专项培训计划,提高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面临的困难。提高公民网络文明素养,强化数字社会道德规范。鼓励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 建立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面向重点行业和企业转型需求,培育推广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转型咨询、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等方向,培育一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市场规模和活力。支持高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协同,建设综合测试验证环境,加强产业共性解决方案供给。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衔接集聚各类资源条件,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打造区域产业数字化创新综合体,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一)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 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聚焦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探索面向业务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加快推动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努力实现互通互操作,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基础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释放数据红利。 (二)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 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规范数据交易管理,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提升数据交易效率。严厉打击数据黑市交易,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 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满足各领域数据需求。鼓励重点行业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调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数据价值开发。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数据融合及产业生态培育,提升城市数据运营和开发利用水平。 二、 数字经济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三、 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一)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电信、金融、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支持开展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支持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强化针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研究管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体系,促进拟态防御、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 (二)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研究完善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研究推进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依法依规做好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有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健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推动提升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 (三)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防范各类风险叠加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原创性、引领性创新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盲目跟风炒作等,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加强动态监测,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衍生业务风险。推动关键产品多元化供给,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引导企业在法律合规、数据管理、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完善自律机制,防范数字技术应用风险。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完善灵活就业的工伤保险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探索建立新业态企业劳动保障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制度。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普惠共享发展,健全完善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的网络保护机制。 四、 运营商结构性布局增长,成长性突出有望估值重构 (一)运营商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开支企稳并持续优化 通讯技术升级驱动资本开支周期,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回顾运营商历年资本开支情况,呈现一定周期性。由于中国3G建设处于突破状态,中国运营商提前投入相关建设,2009年牌照发放时资本开支达到阶段性高峰。2013年4G牌照发放后两年,运营商资本开支再次达到阶段性高峰,同时4G时期运营商资本开支峰值比3G时期资本开支峰值高57%。2019年中国5G领跑,运营商的新一轮资本开支周期开启。5G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会面临3年的高资本开支,之后将维持平稳增长的状态,2021年资本开支增幅下降。由于移动通讯技术迭代对网络质量要求提高,预计5G时期运营商资本开支峰值将高于4G时期资本开支峰值。总体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受规模效应影响不断降低;资本开支整体平稳增长,受益于以建促用、网络共建共享优势,增幅有望收窄。 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企稳,持续优化助力更高质量发展。中国移动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1852亿元,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约1100亿元,同比下降3.5%。中国电信预计2022年资本开支为930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5G网络投资占比36.6%,达到340亿元,同比下降10.5%。 中国联通未公布2022年资本开支,鉴于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预计5G投资趋势类似。运营商2022年总体资本开支有小幅增长,其中5G相关资本开支企稳,预计未来5G建设主要用于完善网络覆盖和容量扩容,投资重点转向推进算力网络建设,宽带互联网、ToB端产业数字化方向,以及云业务等新兴产业方向。由于我国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稳步推进5G高质量精品网络建设,叠加三大运营商ToC端网络共建共享,三大运营商将合理规划网络投资,5G投资企稳,高资本开支压力有望边际改善。5G业务由投入期逐步转入收获期,助力相关公司未来业绩快速增长。 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企市场增收动能强劲。2021年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达到1371亿元,同比增长21.4%。中国联通政企业务收入达548亿元,同比增长28.3%。 两会强调不断优化政府办公服务,压减各类证明事项,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同时,运营商ToB业务结构性增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企业上云需求较大,运营商凭借规模优势开拓云计算等新业务,业绩增速持续改善,行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强。 (二)运营商分红派息率提高,国央企改革估值有望持续重构 运营商分红派息率提升回馈股东,净资产收益率有望持续提升。三大运营商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进一步改善,公司继续通过高额分红回馈股东。中国电信有望加大派息力度,今年派息有望达70%,电信运营商有望将分红水平维持在高位。同时,国央企考核不断完善,23年国资委主要考核目标改成净资产收益率,ROE=ROA×总资产/股东权益=ROA×(1+总负债/股东权益),即鼓励国企高负债经营提升ROE,运营商成长性凸显,国央企改革估值有望持续重构。 三大运营商目前PB估值仍有上升空间。目前中国移动PB为1.50,中国电信1.37,中国联通1.24。 五、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一)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 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充分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加强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的远程服务,拓展教育、医疗、社保、对口帮扶等服务内容,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升面向特殊群体的数字化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服务和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探索多领域跨界合作,推动医养结合、文教结合、体医结合、文旅融合。 (二)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化服务供给,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构建城乡常住人口动态统计发布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 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促进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智能互动,丰富一键控制、一声响应的数字家庭生活应用。加强超高清电视普及应用,发展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新业态。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的融合,拓展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鼓励建设智慧社区和智慧服务生活圈,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推广智慧导览、智能导流、虚实交互体验、非接触式服务等应用,提升场景消费体验。培育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打造数字产品服务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训中心,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 六、 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一)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 以数字化驱动贸易主体转型和贸易方式变革,营造贸易数字化良好环境。完善数字贸易促进政策,加强制度供给和法律保障。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探索放宽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引进全球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运营总部、研发设计中心、采购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积极引进优质外资企业和创业团队,加强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针对跨境寄递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