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企业规模效应

举报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行业企业规模效应 一、 医疗器械行业企业规模效应 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领先,在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明显规模效应,在研发投入、原材料采购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国内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竞争格局分散,较难拥有国外大型企业的影响力。 二、 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加快推进《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制度建设,出台了《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标准体系的覆盖面、系统性和国际协调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共计1919项,覆盖了我国医疗器械各专业技术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已达90%。其中,国家标准260项,行业标准1659项;强制性标准284项,推荐性标准1635项。 (二)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提速 2022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医疗器械55件,同比增长57.14%。自2014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医疗器械189件,更多的创新高科技医疗器械正快速受惠于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大幅增长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高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为15962件,同比增长28.39%。近三年来,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均以30%左右的速度大幅增长。 (四)研发强度整体呈现稳定且小幅提升趋势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研发强度为6.39%,近几年均保持在6%以上水平;2020年我国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为3.97%,近几年保持近4%水平,高于整体高技术产业2.5%的平均水平。 三、 国际竞争力提升新水平 (一)医疗器械进出口规模稳步提升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进出口额为8724.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50%。其中,进口额324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3%,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随着海外市场对防疫医疗器械产品需求趋向稳定,出口额5480.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44%,但与疫情之前相比仍有超过75%的大幅增长。截至2022年11月,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为7438.57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额为2996.78亿元人民币,出口额为4441.79亿元人民币。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旺盛,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较疫情前整体规模提升了一个台阶。 (二)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在新冠疫情的刺激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扩大,在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彰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34074亿元,同比增长8.15%。根据南方所数据,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11560亿元,增速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1.5倍,市场份额接近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中国仅次于美国稳居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四、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突破3万家 近三年,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于2022年突破3万家,截至2022年9月达31503家。从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类别来看,可生产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19025家,快速增长;可生产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14119家,平稳增长;可生产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数量2412家,有较快增长;三者之比约为8:6:1,比值与上一年保持一致。截至2022年9月,我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达116万家。近几年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都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2021年突破了100万家,达108万家,同比增长20.88%。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促进了整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五、 体外诊断 体外诊断,英文简称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体外诊断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判断各类重要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免疫诊断 从IVD细分领域来看,我国早期以生化检测、血液检测等基础检测为主,目前免疫诊断逐渐成为主流。免疫诊断利用抗原与抗体互相结合的特异性反应来进行定性、定量的诊断,在肝炎、性病、肿瘤、代谢、心血管疾病、传染病以及优生优育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所以规模基数较大,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诊断技术之一。根据相关报告,2021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预计达到近26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5%-20%。 现阶段国内免疫诊断市场仍由进口主导,罗氏、雅培、西门子等跨国龙头占据了三级医院的核心资源。新产业、迈瑞、迈克、安图等国内IVD头部企业规模与跨国企业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加强,国产化学发光公司技术迭代后检测精度的提升,叠加医保控费的成本压力,国产企业在三级医院突破情况良好,例如新产业和亚辉龙三级医院客户占比均达50%以上。 (二)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受检个体或其携带的病毒、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含量的变化来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新冠等)、细菌、唐氏筛查、基因图谱等等领域。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33.2亿元,预计至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11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受新冠疫情爆发,检测需求出现井喷式增长,近两年分子诊断在整个体外诊断子行业中增速最快。 目前,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呈现外资企业领头,国内龙头公司领跑,国内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国外分子诊断试剂产品受制于价格高昂及产品注册成本较高等因素,在中国市场占比不高,但是凭借着自身的业务遍布全球,科研实力雄厚,占据国内第一梯队。而国内企业不断加技术与产品研发,自身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所以占据分子诊断试剂市场主要份额,达安基因、华大基因和雅培总共占据超过40%的中国市场份额,竞争较为激烈。 (三)生化诊断 生化诊断是指有酶反应参与、或者抗原抗体反应参与,主要用于测定酶类、糖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无机元素类等生物化学指标、机体功能指标或蛋白的诊断方法。生化诊断是最早实现自动化的检测手段,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体外诊断方法之一。主要应用领域为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生化诊断在我国发展较早,多年来一直为医院常规诊断检测项目,目前我国生化诊断试剂基本实现国产化,大部分产品已完成进口替代,国产试剂的进口替代率已完成60%以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未来将保持6-7%增速平稳增长,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96亿元。 六、 利润总额增长趋缓 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利润总额为1021亿元,与2020年相比略有下降,但与疫情前相比仍有近1倍的大幅增长。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上市企业营业利润总额为870亿元,同比增长11.36%,与疫情前相比更是有超过2倍的大幅增长。 七、 高值耗材 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群众费用负担重的医用耗材。近年来,高值医用耗材市场保持持续增长,预计2022年中国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为2393亿元,但受集中采购、进口替代等因素影响,增速将逐年趋缓。国内高值医用耗材细分领域中的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类市场最高,分别占比为35.74%和26.74%;血管介入、口腔和血液净化增速居前,超20%。 (一)血管介入耗材 血管介入诊疗的常用器材周围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常用器材应包括:导管、导丝、球囊扩张导管、血管内支架和内支架移植物、滤器以及各种穿刺器械等几大类。按照治疗部位不同可以将血管接入器械分为心血管介入器械、脑血管接入器械、外周血管介入器械。 血管介人耗材各细分领域市场空间、进口替代率和竞争格局存在较大差异。产品技术成熟度越高,则进口替代率越高,龙头企业行业地位越稳固;而技术成熟度较低的领域,政策倾斜对其获取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除冠脉介入器械市场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外,其他市场依然以进口产品为主。目前国内市场冠脉介入器械市场国产化率超70%,主要企业有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和吉威医疗等。 (二)骨科植入耗材 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最大的子行业之一。骨科医疗器械可分为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运动医学、骨科修复材料等细分领域。其中创伤类、脊柱类和关节类是最主要细分领域,且均属于植入人体的骨科器械,目前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植入器械市场占比相近,2019年占比分别为29.8%、28.23%和27.77%。 国内骨科植入器械原材料缺少龙头企业,基础薄弱,高端核心材料仍以进口为主,如人工关节用到的生物陶瓷、椎间融合区用到的聚醚醚酮(PEEK)材料等,主要来源依赖进口。国内企业主要提供一般金属合金或者做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较少。 从竞争格局来看,外企占据我国骨科植入耗材70%的份额,国内八大骨科企业合计占有18%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营收情况来看,威高骨科是脊柱类营收为10.2亿,属于该领域龙头,大博医疗创伤类营收11.3亿,是创伤领域龙头,春立医疗2021年关节类相关营收为10.4亿,属于关节龙头。 (三)眼科耗材 眼科医疗耗材主要包括人工晶体、角膜塑形镜、粘弹剂及其他医疗耗材,其可应适用于不同的场景。目前中国眼科医疗耗材市场规模已突破70亿元。其中人工晶体占眼科医疗耗材市场规模的61%,为我国眼科医疗耗材最大的细分市场。 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精尖学科,行业入行门槛高,对材料和技术的精细化程度要求高,因此目前国内市场主要集中于几家大型的国际医疗器械企业,进口品牌占据我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四)口腔耗材 口腔高值医疗器械是指用于口腔科疾病治疗的一系列高值医用耗材的统称,包括口腔颌面外科植入钛板、钛钉,种植体、基台,骨修复材料,义齿,矫治器等。按产品使用类别划分,口腔高值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口腔颌面外科植入材料、义齿材料、正畸材料。2020年口腔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为105亿元,同比增长23.53%,成为高值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中增长表现最为优异的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口腔医疗器械90%都依赖进口,除正畸材料领域,国产企业能与进口企业抗衡以外,口腔颌面外科植入材料和义齿材料领域市场均掌握在进口企业手中,程度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