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举报
资源描述
医药行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一、 医药行业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在过往三十年里,由全球六十几亿人口带来的疾病治疗、保健康复等医药消费的拉动下,国际医药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世界医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老年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同时,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导致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进而推动全球中枢神经系统类药物销量迅速增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5年至2019年,全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从2,180亿美元增长至2,425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全球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市场将将达到3,067亿美元。 二、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疑难疾病认识的深化,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将极大地改变医药工业的面貌。世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实施垄断,我国医药将在生物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世界植物制品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以年10%的速度递增。为此,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这为我国中药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三、 医药辅料行业发展 近年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用辅料关联审批和集采的推行,不断加速国产药用辅料产品升级,促进行业整合,提高速度。此外,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将进一步规范药用辅料、包材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和质量规范,不断提升我国医药制造水平。药用辅料头部生产企业成长空间提升、成长确定。 高端药物制剂开发推动新型药用辅料需求。药物制剂正向高效、速效、长效和服用剂量小、毒副作用小的方向发展,口服速释、缓控释等口服调节释放给药系统,脂质体、脂微球、纳米制剂等新型注射给药系统,经皮和粘膜给药系统等新型高端制剂技术成为趋势,高端药物制剂的开发催生新型药用辅料需求,药用辅料行业将在产业升级中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 医保覆盖面逐渐扩大 为了支撑整个医药研发生态链,市场需要形成一个对创新投入的回报机制。从2009年到2017年的8年中,中国的医保目录没有更新,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医药创新回报机制是不清晰的。2017年第一次更新以后,医保又于2019、2020和2021年多次更新,预计这种及时的更新将来会成为常态。 在每次更新里,有一些新药纳入,一些药被移出。同时,取消了省级医保报销目录,引进了更加科学的药物经济学评估方法,这些都是国家支付机制更加科学化的趋势。对于创新药,引入了国家层面的谈判机制,为创新药的支付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五、 产业政策变革,迎来创新时代,临床价值导向 从政策端看,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不断深化,前有国家展开集中采购和药价谈判、抗癌药纳入医保、医保严格控费,让更多的医保资源可覆盖到创新药。后有一致性评价全面铺开、新药审评审批加速、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进一步推进等,行业政策密集出台,行业结构性调整拉开帷幕。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行业面临洗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药企迎来了发展机遇,创新成为发展主旋律。 从2017年开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加速新药审评审批,2021年和2020年NMPA批准的新药数量分别在60和50款左右,其中国产新药占比约为40%,无论从获批数量还是本土企业获批数量来看,都远超前几年。新药涉及的种类仍以肿瘤药居多,占比约为40%。这些产品的上市大大丰富了癌症治疗的选择,也说明了我国鼓励和引导创新药政策取得的成效。 2021年11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从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落实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为核心的研发理念,促进抗肿瘤药科学有序地开发,推动医药创新迈上新台阶。 中国本土以自主研发创新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方向愈加明确,需要积极开发能优化其自身产品管线的创新产品,临床疗效同质化产品的竞争将从市场阶段前置到临床阶段,本土药企创新研发水平有望在磨炼中提升,中国药物研发将进阶为更加开放的创新阶段。 六、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我国创新药企靶点同质化明显,热门靶点竞争激烈,行业的现有竞争者不断加强技术研发,丰富肿瘤产品线,对药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具有开发、临床、商业化一体化优势的创新药企将脱颖而出。 (一)多样化合作模式涌现 随着中国医药企业实力的提升,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越来越重视,加大投入和探索,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合作的案例。合作方式呈现双向的交流,一方面很多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创新产品,引入中国进行开发;另一方面有些跨国企业把成熟品牌剥离,交由本土企业来推动市场销售,有些跨国企业则从中国企业购入或获得产品授权,完善自己的产品线。 (二)CMO/CDMO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CMO/CDMO产业虽然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快,开始形成涵盖原料药、化学制剂以及生物药的CMO/CDMO产业平台,国内龙头CMO/CDMO企业也陆续成为跨国制药企业和国内制药企业的战略供应商。 MAH制度的落地使得医药企业特别是新药研发企业可以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身份选择自产或者委托生产,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医药行业专业化分工,未来医药产业生态和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大规模的联合与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对手变得空前强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使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生死攸关。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七、 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前景 医药行业对于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药是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 医药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抗生素、生物制品、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制药机械、药用包装材料及医药商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医药消费端诉求推动医药流通端的市场扩容,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同时,国家按照现代化思路对医药流通行业的经营格局进行了深层次的变革,使得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更加趋于成熟,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发展的需求,市场发展潜力很大,随着医药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市场应该顺应经济增长的需求,为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制药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又是一项治病、防病、保健、计划生育的社会福利事业。生物制药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目的人工制得的生物原料成为当前生物制药原料的主要来源。 目前,我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有1.3万余家,数量多,规模小,是目前医药商业企业的现状。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前100强药品批发企业的销售额已达全国市场份额的78%,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商业竞争加剧,内部分化加大,全国及区域商业龙头企业凭借网络、品种、资金优势,承接中小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服务百姓健康、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离不开医药工商企业界的成长、发展和物质保障。 医药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融资成本至关重要。目前两票制政策的影响已逐步消化,但带量采购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集采常态化对药品价格冲击较大,传导至商业企业配送规模受一定影响。医药商业受新冠疫情刺激,融资能力有所提升,但整体资金压力仍然较大。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药品批发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医药流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势头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