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用硫酸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动植物用硫酸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一、 动植物营养下游行业发展情况 (一)饲料行业发展情况 饲料是指能提供动物所需营养素,促进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且合理使用下安全、有效的可饲用物质。根据饲料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饲料主要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提高消化率、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方面存在明显效果。根据功能划分,饲料添加剂可以分为维生素及类维生素、矿物元素及其络(螯)合物、酶制剂、微生物、抗氧化剂、着色剂等13大类。 奥特奇发布的全球饲料调查显示,全球饲料总产量2011年至2020年间复合增长率为3.51%,2020年为11.88亿吨,比上年增长了5.43%。 矿物元素分为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常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上,如钙、镁、磷、钾、钠、碳、氢、氧、氮、硫、氯等;微量元素占体重0.01%以下,如铁、铜、锰、锌、碘、钴、硒、铬、钼、氟、镍等,其作用是参与生化反应过程,转化其它营养素,改善生命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因矿物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均引起的疾病。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中国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49.80%,占比最大;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26.58%;维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产量占饲料添加剂总产量的11.53%。 (二)肥料行业发展情况 植物营养产品,或称肥料,主要用以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营养环境的物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高度依赖的营养品。植物营养产品产业链主要分为原材料-基础肥生产-二次加工-销售等环节。 受世界农业供需格局影响,植物营养产品作为农耕亩产的有力保障,施用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根据ModorIntelligence和灼识咨询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植物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为1,627亿美元,2015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3.5%,亚洲和非洲地区市场增长明显。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943亿美元,2020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品类方面,基础肥中氮肥长期以来为规模最大的细分品类,2019年市场占比约为46%。 根据ModorIntelligence和灼识咨询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植物营养产品市场规模为2,352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已扩张到2,912亿元。预计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3,191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 二、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现状 (一)企业数量 近年来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6023家,较2020年增加112家。 (二)总产值 2014至2021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产值整体上呈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行业总产值达到29482.6亿元,同比增长2.74%。 (三)总资产及销售收入 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资产及销售收入近年来均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2021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总资产从20575.3亿元增至27239.8亿元,CAGR为4.09%;销售收入从24901.3亿元增至28439.7亿元,CAGR为1.92%。 (四)利润总额 利润方面,2016年我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总额达到1436.1亿元,为近年峰值。2017至2021年,利润总额持续增长,2021年中国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利润总额为1601.5亿元,同比上升9.21%。 (五)价格指数 2021年12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23.8%,环比下降2.1%。2021年全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9.1%,这也是近三年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涨幅首次实现正增长。 三、 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竞争情况 化学原料是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原材料。包括除了化肥、无机农药、无机颜料等以外的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合成工业中主要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各种产品。除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以外,采矿、冶金、机械、轻工各行各业均需使用。 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起步较早,但起步水平不高,各细分行业在不同程度上,依旧存在规模小、数量多、装置技术水平低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行业内兼并重组、环保核查等内外部因素,行业产能调整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 近年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相关法规及政策整体围绕原料优化、节能降耗等领域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加快技术升级,基础化工产品从工业级向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方向发展;加快制修订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清洁化改造,加大难降解废水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污水治理难题等领域。因此,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必将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由规模导向的粗放型竞争,逐步转为规模和技术实力并重的竞争格局。 四、 锂电材料: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持续回升,电解液溶质需求旺盛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锂电池需求旺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大力倡导使用绿色能源,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由于绿色环保等特性受到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同时,随着国内充电桩等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充电快捷性提升,以及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逐渐凸显。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度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快速上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350.7万辆,同比上涨165.5%。同时,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最新月度销量数据,2022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9.3万辆,同比上涨118.9%,环比基本持平。预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不断向好,新能源汽车需求将维持高增长态势,根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我国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强劲增长也带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高增,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2022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4.2GWh,同比增长134.34%,环比减少10%。 电解液作为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18年-2021年我国电解液出货量持续上涨,4年GAGR高达28.61%。2022年,在动力电池需求依旧维持高增长,国内储能政策频繁出台推动储能电池进入快速放量阶段的背景下,电解液出货量保持较高增长,前七月出货总量达37.5万吨,占2021年度出货总量的78%。电解液的关键在于六氟磷酸锂,需求持续高增长。电解液主要由溶质、溶剂和各项添加剂组成,其中溶质是电解液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决定了电解液的性能。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解液溶质锂盐,电解液的需求直接带动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在电解液需求高位下,六氟磷酸锂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六氟磷酸锂全年消费量达4.12万吨,同比增长103.36%,2022年上半年六氟磷酸锂月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7月份消费量达到6992.75吨,预计未来需求量还将持续高增长态势。 电解液溶质企业2021年盈利大幅增长,2022H1维持高增长。电解液溶质板块代表性企业为多氟多。2021年电解液溶质行业板块营业收入为256.11亿元,同比增长104.54%,归母净利润为4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0.54%,销售毛利率为35.57%,同比增长11.10个百分点;2022H1板块营业收入为213.33亿元,同比增长128.61%,归母净利润为53.05亿元,同比增长281.43%,销售毛利率为40.17%,同比增长7.68个百分点。 五、 磷化工:依托一体化优势,开启新能源材料第二增长曲线 依托一体化成本优势,磷化工向新能源材料进军。磷化工主要产品景气度持续上行,磷肥等传统业务需求较为刚性,且盈利实现大幅增长,是公司发展的坚实后盾。2021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675万辆,同比增长108%,渗透率达8.3%,较20年提高4.1个百分点。 磷化工企业依托资源成本优势入局新能源,有望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凭借成本及性能等多重优势下装机量的提升,磷化工企业加速入局,切入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高景气赛道,磷化工企业依托上游资源优势,向高附值新材料下游延伸。若化工企业自备磷源或铁源生产磷酸铁可以分别单吨减少1563元和836元,化工一体化企业产业链延伸至磷酸铁锂具有较强成本竞争力。由于制造中对磷酸铁产品质量要求较高,预计实际产能释放有限,而下游新能源高速发展而需求激增,未来有望盈利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 磷肥及磷化工行业供需紧张,行业高景气延续。磷肥及磷化工板块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为1197.63亿元,同比增长27.40%;归母净利润为148.28亿元,同比增长671.45%;销售毛利率为20.96%,同比增加7.68个百分点。2022H1磷肥及磷化工板块营业收入合计为778.02亿元,同比增长41.47%;归母净利润为120.09亿元,同比增加149.02%。由于战略性保护矿产资源和环保政策力度加大,导致上游磷矿石供给受限,另一方面,磷肥的刚性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磷酸铁锂电池逐步替代三元电池成为占比最多的动力电池,导致下游需求爆发,供需矛盾使得磷化工行业量价齐升,目前磷肥及复合肥市场价有小幅震荡,总体呈上升趋势。 六、 能源动力领域发展情况 硫酸锰是锰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可以用于生产金属锰、其它锰盐和锰氧化物,广泛应用于能源、医药、化肥、饲料、食品、造纸、催化剂等行业,其中高纯硫酸锰目前主要应用在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在正极材料中,镍元素的含量决定了材料的容量,钴元素能够抑制阳离子混排,稳定层状结构,提升材料倍率性能,锰元素可以起到稳定材料结构、提高安全性的作用,并且可以降低电池成本。 (一)电池级硫酸锰市场概况 电池级硫酸锰下游目前主要应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目前多种电池材料的锰源,大多来自高纯硫酸锰或者从高纯硫酸锰转换而来,包括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磷酸锰铁锂、钠电池的锰基普鲁士白、固态电池的镍锰二元材料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方向主要为三元锂电池,对硫酸锰有较大的需求。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下游扩产,2020年下半年,电池级硫酸锰开始供不应求,需求缺口量迅速增加。根据QYResearch统计,假设只考虑三元正极材料对电池级硫酸锰的需求,2021年度,电池级硫酸锰市场规模约为23.02万吨左右,预计到2025年,电池级硫酸锰需求量达54.87万吨。 电池级硫酸锰未来有望在锰酸锂和磷酸锰铁锂方面快速突破,在钠电池正极材料、富锂锰基材料以及无钴镍锰二元材料都有很好的应用,广泛应用于现在和未来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体系。未来几年内,随着磷酸锰铁锂的产业化生产、富锂锰基的研发突破等行业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电池级硫酸锰的增量需求将大幅增长。 (二)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根据GGII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从2014年的34.1万辆上升到2021年的65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44%。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2,60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1.42%。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销售超过900万辆。2020年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发展力度。 (三)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的推进,得益于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