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晶圆测试系统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存储器晶圆测试系统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一、 检测设备行业发展态势 (一)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设备行业发展态势 我国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设备市场主要企业包括显示器件产业起步较早且发展成熟的韩国企业、日本企业、中国台湾地区企业以及迅速发展的中国大陆地区企业。新型显示器件Array制程的检测系统市场仍然由韩国HBTechnology、韩国YangElectronic、韩国DIT、以色列Orbotech、日本VTechnology等境外供应商占据主要份额。在Cell制程和Module制程,韩国YWDSP、韩国ANI等境外企业曾是新型显示器件厂商主要设备供应商,近年来以精测电子、华兴源创、凌云光等为代表的中国大陆新型显示器件检测系统生产企业凭借技术自主可控取得快速发展,下游行业的认可度逐渐提升,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市场逐步取得优势地位。 根据CINNOResearch报告,2021年中国大陆AMOLED行业Array制程检测设备厂商销售额前三位分别为HBTechnology、YangElectronic和DIT,国产化率约为8%;2021年中国大陆AMOLED行业Cell/Module制程检测设备厂商的销售额前三位分别为华兴源创、精测电子和精智达,国产化率已达86%。 (二)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发展态势 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美国科天占据前道量测设备市场垄断地位,而在后道测试设备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领先生产商为泰瑞达、爱德万和科休。根据SEMI统计,爱德万、泰瑞达和科休在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基于长期积累,仍占据主流,全球份额合计超过90%。近年来,国内厂商在后道检测设备领域成果逐步体现,长川科技、华峰测控等国内厂商率先突破功率模拟类测试机、分选机等并形成市场优势地位,但全球市场占比有限,后续空间依然较大。此外,由于技术、工艺的相通性,精测电子、华兴源创等国内新型显示器件检测设备厂商也逐渐向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延伸发展。 二、 检测和量测设备竞争格局 全球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市场呈现国外设备巨头垄断格局。根据数据,全球市场中,2020年科磊半导体市占率超过50%,应用材料、日立、雷泰光电、创新科技等前五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了82.4%,市场集中度较高。中国市场中,科磊半导体达到58.4%,呈一家独大格局,前五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占比达到78.1%。 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较低,其中中科飞测产品主要包括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系列、三维形貌测量设备系列和薄膜膜厚量测设备系列等产品,已应用于国内28nm及以上制程的集成电路制造产线。上海睿励致力于集成电路生产前道工艺检测领域设备研发和生产,产品主要为光学膜厚测量设备和光学缺陷检测设备,以及硅片厚度及翘曲测量设备等。上海精测半导体前道检测设备领域,以椭圆偏振技术为核心开发了适用于半导体工业应用的膜厚测量以及光学关键尺寸量测系统的产品,目前中科飞测、精测电子、上海睿励2021年在国内检测量测设备市场份额仅1.9%、0.7%、0.2%。 KLAInstruments和TencorInstruments相继成立于1976年和1977年,并于1997年合并成立科磊半导体,总部位于美国硅谷。该公司聚焦于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线涵盖了质量控制全系列设备。根据科磊半导体2022年年报披露显示,其检测和量测设备实现营业收入79.25亿美元,占比企业整体营收86%左右。 康特科技成立于1987牛,总部位寸以色列米格达勒埃姆克。该公司是半导体行业高端检测和量测设备的制造商,其产品应用于前道、先进封装等领域,为众多行业内领先的全球IDM、OSAT和代工厂提供服务。根据康特科技2021年年报披露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0亿美元,其中检测和量测设备营收2.59亿美元,占比96.2%。 阿斯麦(荷兰)量测业务优势领域在套刻误差测量、电子束检测,应用材料(美国)优势领域也在电子束检测,新星测量仪器(以色列)优势领域在膜厚检测设备,日立(日本)则主要是CD-SEM(关键尺寸量测-电子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雷泰光电(日本)则聚焦EUV掩模版检测,创新科技(美国)优势在于关键尺寸测量和缺陷检测。 三、 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设备的市场规模 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行业发展与下游市场如消费电子、平板显示、汽车电子及医疗电子等呈深度绑定关系,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主要源于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平板显示行业新产能及新技术路线的投入以及在医疗电子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总体来看,市场前景广阔。 消费电子是智能检测及自动化的第一大应用领域,应用场景包括智能手机、可穿戴产品、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VR终端及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具有加工工艺精细、技术要求高、更新速度快、需要持续创新等特点,使得其生产线亦需要根据产品升级换代而更新。 2020年,消费电子市场已经形成近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根据西部证券研究机构的预测,2021-2025年消费电子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4%,市场规模将达到1.16万亿美元。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设备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 全球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发展与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具有较强的联动性,通常会受下游平板显示产业新增产线以及产线升级投资所驱动。在平板显示产业投资方面,中国大陆在2011年以后开始成为全球平板显示行业投资的主要地区,主要包括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等中国平板显示厂商,以及三星、友达、富士康等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厂商在中国大陆的模组生产线投资。平板显示行业新产线的扩展为面板显示检测产业提供了基础需求保障。 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大趋势下,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芯片、模组等电子器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汽车的属性逐渐从传统的机械硬件转向机电一体、软硬结合的产品,汽车电子成为智能检测及自动化应用的又一重点领域,汽车电子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将会进一步带动智能检测及自动化的需求。 当前的医疗产业正在不断跨界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高新技术,使医疗应用逐步迈向智能化,由此带动了医疗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相应智能测试及自动化在医疗电子领域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2020年中国医疗电子产业规模可达688亿元,预计到2023年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000亿元,智能测试及自动化设备在该领域的市场前景良好。 四、 量测设备技术结构 量检测设备分为光学和电子束技术路线,其中光学占主流。2020年全球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市场中,光学、电子束占比分别为75.2%、18.7%。由于下游厂商对量产高速的需求,光学检测技术设备仍然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五、 智能检测及自动化设备行业概况 智能测试及自动化设备行业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平板显示工业、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及相关电子零部件产品的外观、性能、功能等多方面检测。该行业具备较强的定制化特征,融合光、机、电、算、软等多学科发展,技术含量较高。 电子产品功能多样化和设计复杂化导致产品检测种类繁多、精度要求高,检测范围囊括PCB、PCBA、芯片电路、功能性模组等诸多领域。在PCBA检测领域,ICT测试及FCT测试是广泛应用的、现代电子企业必备的生产测试工序。ICT测试的原理是通过探针接触测试点后通电,来检测成品线路板所有零件的焊接情况,可以有效检测漏装、错装、参数值偏差等问题。 FCT测试系通过模拟的成品线路板的运行环境,使其工作于各种设计状态,从而获取到各个状态的参数来验证测试目标板的功能好坏。在功能性模组检测领域,通常有显示测试、无线射频测试、音频测试、传感器测试等。显示屏测试主要用于检测LCD及OLED屏幕的亮度、颜色、对比度、均匀度等。无线射频测试主要检测无线电信号带宽、功率及频率等指标。 近年来,机器视觉技术快速发展,基于机器视觉开发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AutomatedOpticalInspection,AOI)得到较大范围应用,如在PCB检测方面,机器通过摄像头自动扫描PCB,采集图像,测试的焊点与数据库中的合格的参数进行比较,经过图像处理,检查出PCB上缺陷,并通过显示器或自动标志把缺陷显示/标示出来,供维修人员修整。 又如在显示屏检测领域,AOI可以自动检测显示屏的外观缺陷、颜色、坏点等情况,并通过算法判定是否通过检测。机器视觉技术具备检测速度快、准确率较高、可靠性高等优点,完全可以辅助甚至代替人工目检,实现自动检测。 六、 量测设备细分市场 量测设备细分品类较多。根据数据,2020年半导体检测和量测设备市场各类设备占比中,检测设备包括无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可细分为微米级和纳米级)、掩膜检测设备等;量测设备包括三维形貌量测设备、薄膜膜厚量测设备(晶圆介质薄膜量测设备)、套刻精度量测设备、关键尺寸量测设备、掩膜量测设备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